01.
重视会议,因为会议成本太高
会议成本一:包括费用、时间、人力、物力。
会议是重要的沟通方式,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但不讲会议成本,就要无偿耗费大量财力、人力,造成最大的浪费。
会议成本=每小时平均工资的3倍×2×开会人数×会议时间(小时)。
平均工资乘以3,是因为劳动产值应该是平均工资的3倍,乘以2是因为参加会议要中断经常性的工作。
因此,参加会议的人越多,成本越高。
如果开会的效率再不高,会议上经常扯闲话,对管理资源的浪费就更无法计算。
会议成本二:对决策文化的影响。我们工作中,有些事情是能通过正常制度、流程来解决的问题,但是被变成了开会讨论和决策。如果这种会议多了,容易形成“事事靠会议解决”的习惯。靠组织会议来协商——制度规定对自己有用的便坚持,不利于自己的便寻找借口逃脱惩罚。会议太多,组织的驱动便不再由流程、制度来驱动,而变成单纯靠会议、靠人驱动。人走事停,人亡政息。
02.
设计会议,三步法
要降低成本,高效有效开会,需要从做好设计策划开始。设计会议简单分为三步。
第一步,设计目标:是想要一个决定呢,还是想要一个行动计划,或者是仅仅为了更深入地引发讨论。会议的议程设计、参会人员邀约、会前资料的准备,都是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和目标。如果没有或者不清晰,就不要开会。如果想在一次会议上讨论多个主题,那要确保参会人员都有贡献,否则就安排成多场小会。
第二步,设计议程:需要通过怎样一个讨论的过程,才能够达到预想的结果?会前发起人安排好,比如信息传递类内容可以放在会议通知中发送的资料里,节约会议时间。会上主持人按流程确保高效率——即使是头脑风暴会,也不能漫无目的的跑偏;否则就改成下午茶或者聚餐,而不是开会。
第三步,邀约人员名单:请哪些人来参加这个会,才有可能满足这个会议过程的需要,并且能够达到预想的结果。从谈论效率来讲,5-7个人、1个小时以内,是合适的。如果人太多,那就变成培训会了,大部分人都没有机会讲话。
03.
不同类型区别对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种类型的会议不大一样。比如:公司中高层决策会议。决策会议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需要非常严谨;但很多时候在决策之前,还需要开“务虚会”,进行战略研讨,适当头脑风暴;会后留出思考时间,再真正的做出决策。
比如:例行的部门/项目组工作进展会议。这是最常见的会议。有的工作属性,可能用邮件汇报即可替代例行会议;有些则必须要见面、讨论。但都可以在开过几次后,形成最合理的例行会议安排,以确保质量和效率。
比如:各类评审会。这是最不能马虎的会议。评审会,参考质量管理相关要求召开,最关键的因素是邀请最佳的内外部专家,以确保评审质量。并做好记录和后续跟踪。
比如:头脑风暴会。这是灵感来源,可以相对宽松,并且引入新的创意,音乐、零食,在咖啡馆召开等。
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这么紧张呢?有的会精致些,有的可以松散,不然会前准备太麻烦了。我个人的经验是,开会方式是一个组织的文化体现。只有认真严谨的对待,才能让这种仪式感和负责任的态度,深入到员工心里。会议本身就是一个企业文化宣贯的工具。
————————————————————–
亚马逊怎么开会?
贝佐斯是个很独特的人,经常思考问题的角度异于常人。贝佐斯认为:公司老开会,说明公司的流程一定有问题了。公司的会议多,会议时间长,意味着需要大家沟通讨论的事情多。为什么这么多事情需要讨论和沟通?因为公司正常的制度流程解决不了,只好讨论,那一定是公司的组织和流程出了问题。与其在如何开好会议上大做文章,还不如在组织功能上积极改善,努力把会议沟通保持在最低限度。贝佐斯把会议作为了公司管理水平的体现。所以,他的管理理念是把会议固定住,通过短会,来不断调整,让组织运作适应短会。亚马逊的会议时间是比较少的。所有的会议都按照规范来走。什么规范呢?第一,任何人要发起会议,不能给同事写PPT,而是要用完整的陈述文的方式把要讨论的问题描述清楚。第二,自己先提出解决方案,并且要给出数据、图表和分析等详实资料作为支撑。第三,会议的发起者需要把所有资料,按照公司标准规格的6页纸,提前写好、复印好,发给与会人员。第四,开会的最初十分钟,所有人集中时间阅读这6页纸的内容,之后才是讨论环节。
把会议开好,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亚马逊干脆淡化会议的功能,强调日常的流程和管理制度。
台湾联强怎么开会?
联强的老板杜书伍有一个观念特别好。他认为,强势的领导者都会讲求会议的效率,或者希望下属提问题的时候,同时最好附上解决方案。就像刚才亚马逊所要求的那样,自己提问,自己先给个答案。但这不适合于竞争局面比较复杂、信息非常分散,或者公司运营呈现危机的时期。因为在那个时候,信息是比较乱的,如果决策不能有效地搜集各路信息,就有可能会作出错误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求每一个提出问题的下属,都能立刻提出有价值的回答,就会抑制员工讲话的积极性。
为了防止自己回答不出问题,就不愿意提出新的问题的情况,杜书伍主张:应该允许一部分会议没有 “ 效率 ” ,并不是立刻得出结论。所以每个会议都要预留 “ 务虚 ” 时间。所以,杜书伍提出,公司的会议时间应该是七三开。七成的时间,用于处理紧要的事情,进行决策和布置任务,是解决问题的时间。而另外三成的时间,则要用于讨论那些不那么紧急的事情,用来扯扯淡,启发一下大家的思考。不过,前面七成时间里面所说的所有问题,都要有结论,要能够定期跟进检查。而后面三成时间所讨论的内容,扯淡归扯淡,虽然纯为务虚,没有结论,但这一次务虚、没有结论的内容,一定要是下一次会议所要决策的内容,不能瞎扯淡。也就是说,后面的三成时间,是为以后会议的七成时间在打基础。 与贝佐斯不同的是,杜书伍认为,开会是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中层干部的过程。在业务不理想、时间充裕的时候,联强是鼓励开会的。因为这时的会议议题大部分都是难题,杜书伍说这正是发现干部的好时机。要在会议中找到那些会思考、会概括、会表达,并且实干的年轻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