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是果,科研是根。一个人教师想要把教学搞好,就得不断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科研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证明,从而使教学工作走向最好的方向。所以,课题研究不仅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需要。
在进行课题研究前,我们先来辨析几种课题研究的误区。
课题研究的误区
1. “远离教育科研”。教师的工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劳动,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他们的工作质量所依赖的就是爱心、责任心和长期积累的经验,与科学研究距离甚远。
2. “难”字当头。认为科研工作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远非一般教师能够胜任。相关的认识还有:“科研是少数人的事”、“评价教师工作能力不应包括科研能力”等等。
3. “忙”字当头。许多教师认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如此繁忙,哪有时间搞科研工作?如果领导提出这样的要求,只好东拼西凑一篇所谓的论文应付差事。
4. “教”字当头。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受此影响,许多学校领导有这样一种观点:教育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互相矛盾的,教师如果在科研工作上投入过大精力,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于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搞科研就是想成名成家,不安于教师的本职工作,等等。
5. “文”字当头。许多主管教学的领导认为,科研工作就是写论文,考核教师科研水平的惟一途径就是检查论文,没有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就是不具备科研能力。
6. “怕”字当头。学校和教师普遍认为,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比较麻烦,周期性长,见效慢,程序要求比较严格为此,参与课题研究缺乏积极性。7. “不”字当头。目前多数教师,因为缺乏必要的培训与学习,对为什么要搞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做什么,怎样做课题研究,做的结果会怎样等问题不清楚,因此对课题研究工作不闻不问。弄清楚了这些误区之后,我们再看看什么是课题?怎样做课题研究?
什么是课题
第一,“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澄清和解决的一个真实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源,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总结有益的经验,记录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
第二,“课题”就是一个愿景,是自己在先进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的驱使下对所向往的“未来”教育教学的憧憬和勾画,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努力去构建或打造的一个工程,如某一种特色教育、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等。
第三,“课题”就是一个主题。每个教师每天总在反思,经常会用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日记、教学札记、教育论文、教育随笔等林林总总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点滴思考,但往往比较凌乱、零散、随意,而课题就为这些研究提供了一段时间内相对集中的主题,有了贯穿的线索,使我们的这些研究主题集中,方向明确,目标清晰。
怎么做课题研究
(一)首先要选好课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做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课题要反映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
1. 课题从哪里来?过去比较多的是从上至下,下达课题,往往大而空;其实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更加生动有力。如,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等。
2. 选题的基本原则(1)前瞻性原则:新意——对象新、视角新:如,小学生抄写题目与解决问题正确率关系的研究。这个课题视角就比较新颖。(2)科学性原则:如,利用气功提高学生自理能力的研究就缺乏科学性。(3)可行性原则:与主客观条件相符,有实现的可能性。如,开发大脑潜能的研究,可行吗?对于一线教师显然不适宜研究。(4)价值性原则:看其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一是理论价值(学术价值):指课题对检验、修证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教育理论体系的作用。二是应用价值: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及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如,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实验与研究。(5)明确性原则:要求选题能准确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内涵与外延,并且表述准确。(6)伦理性原则:符合伦理道德、法律规范
3. 选题注意事项(1)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实践,实践中研究。(2)不要贪大求全。如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就显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思维特点的研究,就比较适合一线教师做。(3)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首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如有的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举手发言?”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思考: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她的个性问题吗?有没有心理因素的影响?等等。如果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一下,作一些个案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欲强,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满脑子的问号。但他们为什么在课堂上不想问?在课堂上为什么选择沉默?这就是问题。于是,我们就可以确定一个课题:“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参与意识的研究”。(4)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大家知道,近两年来,不少学校开展了教育叙事的研究,将回归经验总结法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记录下来,通过讲自己的课程故事和案例来阐述新的思想理念。实时的反思就是是经验总结,往上升华就是课题研究。观察中小学相关研究,真正引起共鸣的是那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高度的专家型教师的案例,而且课题研究越深入越是这样!因为这是教师真正能够模仿,真正能够受益的。前苏联成就的一批教育家大多都有这样的背景。何克抗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教育家出在中小学,不在高校。这句话的确意味深长。(二)选题从哪些方面入手
1. 选教育科研的前沿课题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达到特色创新的统一。把教学需要做为第一选择,在学科间寻找交叉点与结合部,围绕热点问题下功夫、做文章。如,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关系的研究。
2. 选择应用研究型课题与应用研究相对的是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主要是增加科学知识的组织体系,并不一定会产生直接有实际价值的结果。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主要是解决直接的实际问题,增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第二位的。一般地选择带有典型性教育实践经验为题,在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中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如,《开放教育与普通教育实践性环节比较研究》、《现代汉语网络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理研究》。一线教师应当以应用研究为主。这是因为学校是教育实践的核心,它时刻产生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应用性研究的成果实用性、操作性强,可以推广开来,并有效的使更多的老师运用这些成果。
3. 选择主观条件比较成熟的课题量力而行。从专业特长、爱好兴趣、研究能力出发,选体验深、实践多、研究透的课题。如,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和谐氛围的研究。
4. 选客观条件比较具备的课题理论条件 资料信息 设备工具 氛围环境5. 选择大小较适宜的中观、微观课题通常情况下,题域越窄,题目越小,越容易把问题讲透彻;题域越宽,例证说不清楚,道理讲不明白,面面俱到,点到为止,没有深度难成佳作。题目小一点、格调新一点、讨论透一点。对教材、教法、教学对象的研究都可以有深度。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实验与研究等。
(三)做好方案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曾不止一次地听搞科研的专家说:课题方案制定好了,课题也就做好了一半。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1)课题名称;(2)问题的提出;(3)研究的依据和研究假设;(4)研究的内容;(5)研究的方法;(6)研究对象;(7)研究步骤;(8)研究保障;(9)成果预测;(10)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11)经费预算;(12)资料附录。
(四)阶段要求准备阶段:1. 理论准备。收集、查阅、分析有关课题的资料;通过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报刊和杂志熟悉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等。2. 方案设计。确定研究的内容、目标、步骤、研究保障等。修正、完善课题的研究方案。3. 课题论证。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论证。
怎样论证呢?
第一,阐明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
第二,你所研究的课题,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三,解决主要问题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如何突破;第四,前期成果有哪些?所以在论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到,能让大家很清晰地知道你这个课题所要解决的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表明你可以解决。
实践阶段:
1. 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策略进行扎实的实践,不走过场、不玩花哨。
2. 记录、收集实验的原始材料,包括阶段性报告、总结、个案分析数据等。
形式:1. 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2. 教研员与中小学教师结成的研究共同体。这是较为常见的或者说是最普遍的研究合作形式之一。
3. 学校部分教师结成的研究共同体。在合作研究时,要尽量淡化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民主、合作作为处理双方关系的准则。不惟书、不惟上,只为实。同时要消除依赖心理。总结阶段1. 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实验情况,对相关数据做理性分析,做好结题准备。
2. 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成果展示方式有:
(1)教育科研报告(结题报告)用约定俗成的格式与规范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和研究结论的文献。包括调查报告(含观察报告、测量报告),实验报告,行动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几种类型。结题报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A概说:概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级别、文号、课题背景、课题组成员,主要研究步骤、过程、时间发展B方法:做好本课题的做法、体会、经验,包括指导思想,研究策略,具体方法,如何争取改善条件,处理各种关系,如何推广阶段性成果等。C结果: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社会效益或阶段性成果。D评价:对成果和不足作出评估,对成果的应用推广、对本项科研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建议与意见。
(2)教育研究论文对某些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比较系统,专门的研究探讨,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作出解释和论证的一种理论性文章。包括经验性论文、研讨性论文、评述性论文、学术性论文等。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也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的在教育实际中加以应用较好的变为教育生产力。更加热爱教育工作,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本文来自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平台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学术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