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8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等单位完成的“油田70MPa撬装氮气驱关键装备及应用技术”、“塔河油田超深井抗稠油电泵举升技术研究与应用”、“超深层缝洞型油藏耐温、抗盐氮气泡沫驱技术研究与应用”3个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心怿,长江大学研究员王雷,国家重质油实验室教授王振波,西南石油大学教授魏兵,江苏省海洋油气装备重点实验室教授王旱祥,北京化工大学教授赵景茂,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刘永辉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油田70MPa撬装氮气驱关键装备及应用技术”项目成果以7000m超深井高压注氮驱油的重大需求为研究课题,形成了70MPa长寿命撬装压缩机制造、苛刻工况制氮机制造、低成本注入工艺、差异化注氮技术等关键技术,为超深缝洞型油藏的注氮气高效开发提供了保障,取得创新点如下:创新制造了70MPa撬装压缩机设备,排气压力由35MPa提高到70MPa,免修运行寿命由8000提高到30000小时,发展了激光增强复合离子渗氮表面强化方法,使气缸、柱塞等关键易损件的硬化层深度提高了1.5倍,表面硬度提高35%;研制了新型树形变压吸附器及耐温60℃的高性能分子筛,集成了耐温差气控阀动作系统、四级气控防冻系统,实现了-30~50℃大温差严苛工况下高效稳定制氮;发明了耐压70MPa注采一体化管柱,发展了无限点信息采集-高压自动调控技术,实现了“一趟作业”替代“四趟作业”的技术突破;建立了超深井高压注氮气技术政策,形成了缝洞系统差异化注氮气工艺,注气效率达到97%,地下一方气换油率0.9t。项目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12件,发表论文22篇,制定行业标准1项。项目成果在塔里木盆地累计推广应用1640井次,增油360万吨,新增利润33.3亿元,现场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注氮成本降低近50%。项目在深井高压注氮设备及应用方面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塔河油田超深井抗稠油电泵举升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以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高效举升为研究课题,形成超深、超稠油油藏的电泵举升及配套技术系列,取得的创新点如下:研制了高温高压井筒多相流动模拟装置,明确掺稀稠油流动规律,建立了超稠油电泵优化设计方法,现场实际产量和方案设计符合率达98.2%;改进了电机、保护器、叶轮、分离器结构,提高了整体机组耐温等级和效率,电泵机组耐温最高达204℃、耐压6KV,故障率降低30%;研发了电泵尾管悬挂装置,实现了电泵井掺稀点和电泵分离,使掺稀深度达5000m,掺稀混配比从2.6降至2.2。项目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6件,发表论文23篇。项目研究成果在超稠油区块累计实施776井次,增油39.7万吨,减少稀油掺量32.7万吨,新增利润2.8亿元,现场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在超深井稠油举升技术领域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抗高温抗稠油井下电泵和加深的尾管悬挂装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超深层缝洞型油藏耐温、抗盐氮气泡沫驱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围绕高温高盐缝洞型油藏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要求,从泡沫驱机理、泡沫体系研发、配套工艺等方面开展攻关,形成了超深层缝洞型油藏耐温、抗盐氮气泡沫驱技术并推广应用。项目取得的创新点如下:研究揭示了缝洞油藏氮气快速分异特征及泡沫在缝洞空间中液膜分离、“充填”过洞、“等密度”驱等运移和波及行为;发明了耐温150℃、耐压50MPa泡沫评价装置,研发了耐温140℃、抗盐22×104mg/L的泡沫体系,泡沫半衰期达到21小时,冻胶泡沫稳定时间达45天,泡沫耐温、抗盐和稳定性获得突破;建立了耐压50MPa、撬装氮气泡沫在线加药装置及耐压70MPa地面发泡装置,实现了泡沫体系地面高压在线注入,保障了地面高效生泡;形成了氮气泡沫驱差异化的工艺方案优化方法,现场实施后地下方气换油率提高1.5倍。项目成果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6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发表论文16篇。项目成果在塔河缝洞型油藏实施24井次,增油4.0万吨,新增利润5867.69万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项目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等单位完成的3个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