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沈阳市基层治理管理服务平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不会用智能手机,水、电、燃气等缴费点离家又远,82岁的独居老人刘振芝此前没少为缴费的事儿犯愁。

邻里亲情在,“幸福来敲门”。邻居崔孝华主动承担起帮刘振芝缴费的任务,还每月为她理发,不时上门陪她唠家常。“现在我跟孝华,亲得就像一家人。”刘振芝说这话时,眼睛里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刘振芝所在的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新村三社区,3000余户居民中,65岁以上老人约占两成。去年以来,社区党委倡议开展“幸福敲门”行动,号召社区干部、党员带头,为独居老人、残疾人和低保户送服务、送温暖。

打开家门,敞开心门。“通过‘幸福敲门’行动,邻里的心近了,人情味浓了,社区也更了解居民的所想所需。”铁西区工人新村三社区党委书记赵咏梅说。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近年来,常住人口超过900万的沈阳市,以党建引领推动多元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党建引领,力量下沉

82岁的夏秀兰家住沈河区大南街道多福社区,去年家中意外失火。老人在各方的帮助下很快恢复了正常生活,屋子也整修一新。“附近银行的党员送来了被褥米面,社区志愿者帮助清理打扫,党员服务队进行粉刷装修……”老人回忆道。

这些帮助,得益于多福社区以党建引领形成的共建格局:与海关联合建立助学帮困长效机制,与电业局联合成立用电应急维修队,与医疗单位联合建立助老敬老医疗帮扶机制……“目前有46家单位与我们共建,成立了10个志愿服务队和劳模团队,服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多福社区党委书记孟晓丹说。

党建如何引领社区治理?沈阳市推动条块融合,健全驻区单位党组织、党员到社区服务的长效机制,全市2317个机关党支部与社区党组织精准对接,创建“党群e服务”“共联共享共建共促”等载体,“共产党员社区奉献日”等党建品牌作用突出,行业系统部门定期与街道社区党组织沟通会商解决问题,基层治理从街道社区党组织“单兵作战”向“街道社区吹哨、职能部门报到”转变。

沈北新区社会事务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就业部部长刘航联系的正良社区,年轻人多、就业压力大,得知大学毕业的宋振军一直没能找到合适工作,刘航多方协调联系,推荐学软件专业的小宋到区内一家企业从事软件测试工作,目前见习期满即将成为正式员工。“每周三,我们中心的业务骨干都会下到社区,现在已经帮社区内70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刘航说。

促进基层治理力量下沉,沈阳市在小区全面实行“三长五员”专班治理模式,目前全市已有6500余名社区工作者担任小区点长,1.1万余名市区下沉干部担任应急点长,会同老党员、老劳模等荣誉点长及专班其他成员倾情服务居民群众,努力把一个个居民小区打造成幸福大院。

沈阳市把加强基层党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主线,全市调整优化6200余个网格党支部,组建1.2万余个楼院党小组、1.8万余名党员中心户、4400余支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夯实“近邻胜远亲、邻里一家亲”的治理基础。

协调各方,优化服务

一年前,家住浑南区彩霞社区的耿大爷到社区服务中心办事,还以为走错了地方:七八米长、齐胸高的服务柜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六七套休闲桌椅,摆放在温馨的办事大厅。“坐下喝杯茶,事儿就办好了。”

拆掉高柜台,服务面对面。彩霞社区党委书记苏畅说:“以前行政化、办公化色彩偏重,现在办公区域和休闲茶吧、图书阅览、书法绘画、居民会客厅一应俱全,让居民有家一般的感觉。”

“老百姓的事有人管,管得有条有理管到位;老百姓的苦有人问,问寒问暖问到家。”沈阳瞄准百姓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让职能下沉、服务直达基层,协同各方优化服务,参与治理。

打破行政壁垒,拆除封闭藩篱。沈阳以“一核多元”的基层党建共治共享机制为抓手,发挥全市110个街道“大工委”、955个社区“大党委”和900余个“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形成服务群众合力。设立“居(村)民评理说事点”2600余个,创新推进“红色物业”,全覆盖派驻社区“第一书记”,建立“三级包保”实名制工作体系。

沈阳做实“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平安沈阳”等民生品牌。在皇姑区西江俪园小区,社区党委引领下的居委会、物业企业、业委会合署办公,共议问题清单、实行销号行动,打破物业服务行规边界,为居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

居民办事不再“到处问”“到处跑”,社区服务“全天候接待、全方位受理、全过程负责”。全市社区工作者总数超1.53万人,6588个小区全部“有人管”。社区便民服务事项办理要件精减比例达50.9%,7个领域115项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75%。

居民互助,共建共享

在铁西区霁虹街道万和郦景小区,由居民自发组成的郭明义志愿服务小分队,每周定期开展为居民理发、磨菜刀、修理自行车和小家电等免费活动。刚理完发的居民任彩荣一脸笑意,“邻里互助好暖心。”

相隔不远的工人村街道劳模社区文化广场上,爱心义诊、免费理发、家电修理等也让大家伙儿备受感动。居民李文艺高兴地说,“年轻人的服务真贴心。”

小区是我家,共建靠大家。在和平区太原街道民族社区,每天早上总能看到10多名身穿“九大妈”志愿服务红马甲的老人,忙着清理各种杂物。社区内老年人多,“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9位退休大妈自愿组成了“九大妈”志愿者服务队,平安巡逻,保护环境,守望互助,一干就是10年。如今,成员已经增加到300多人。

沈阳市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实现要事共商、社区共建、社会共治、成果共享,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居民、社会组织、志愿者、公益慈善机构等各种力量,让社区治理的“独角戏”,变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合唱”。

截至目前,沈阳已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0885个,承接项目869个;培育居民议事会、民情恳谈会等协商组织3041个,召开协商会议14410场次,解决居民切身利益问题4874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8月10日 上午10:20
下一篇 2022年8月10日 上午10: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