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液有专攻丨高危患者围术期容量管理,个体化液体治疗是关键(围术期容量管理和液体治疗)

术液有专攻丨高危患者围术期容量管理,个体化液体治疗是关键(围术期容量管理和液体治疗)


围术期容量管理是临床麻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以及促进患者顺利康复至关重要。正确地评估容量状态加上合理的容量管理,能够优化患者血流动力学,助力患者快速康复。为了促进医务工作者相互交流,推动围术期容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术液有专攻——围术期容量管理第一期”于线上顺利召开。

开场致辞

黄文起教授

术液有专攻丨高危患者围术期容量管理,个体化液体治疗是关键(围术期容量管理和液体治疗)

围术期容量管理是麻醉医生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液体治疗可以使患者术中循环稳定,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围术期液体治疗一直是麻醉学界关注的热点,这也促使我们在这个领域不断交流、探索。希望通过本次学术交流,可以与各位共同学习,进一步提升围术期容量管理水平。

术液有专攻丨高危患者围术期容量管理,个体化液体治疗是关键(围术期容量管理和液体治疗)

缪长虹教授

虽然围术期液体治疗是麻醉医生的日常工作,但却有很重要的意义。液体治疗既是围术期容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重要措施。目前,在围术期管理过程中,液体治疗还存在很多争议,作为麻醉医生,当我们面临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手术时,一定要清楚如何进行合理、科学的液体管理,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预后。

严敏教授

术液有专攻丨高危患者围术期容量管理,个体化液体治疗是关键(围术期容量管理和液体治疗)

容量管理永远是围术期麻醉管理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提出,如何让患者快速解除手术痛苦,获得更好的预后,都对麻醉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通过本次学术交流,可以和大家共同探讨危重患者、移植患者的液体管理,共同学习进步。

学术讲座

术液有专攻丨高危患者围术期容量管理,个体化液体治疗是关键(围术期容量管理和液体治疗)

连燕虹教授分享《胰腺肝胆手术与限制性输液》

低中心静脉压技术(LCVP)可使下腔静脉及其分支静脉张力降低,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使术野更清晰,进而缩短手术时间,使患者快速康复。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指应用容量反应性原理,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行个体化液体治疗。血流动力学优化是以积极的液体管理为基础治疗手段,通过某一设定的目标,维持一个或多个与流量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达标,最终实现组织器官的氧供需平衡。GDFT实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血流动力学监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和手术时间等因素,以此实施相应的围术期液体治疗

专家点评

术液有专攻丨高危患者围术期容量管理,个体化液体治疗是关键(围术期容量管理和液体治疗)

缪长虹教授:实施LCVP时要明确所有影响中心静脉压的因素,以及注意患者的每搏量变异、心脏指数、氧供、乳酸水平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范围,此外,在腔镜手术中实施低中心静脉压一定要注意避免气体栓塞的发生

王均炉教授LCVP可以很好地避免术野出血,为外科医师创造更好的手术条件。GDFT的实施需要根据不同手术、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嵇富海教授:对肝脏手术来说,应采取LCVP技术与限制性补液。限制性补液是相对性概念,通常是针对某一类患者或某一种情况进行补液。限制性补液和开放性补液的界限并不明确,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术液有专攻丨高危患者围术期容量管理,个体化液体治疗是关键(围术期容量管理和液体治疗)


肖洁教授分享《危重产科容量管理》

肖教授通过两个病例分享了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围术期容量管理与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围术期容量管理并提出,产科输血与血液保护的关键点在于术前的全面评估与术中管理。麻醉医生可在术前预置子宫动脉球囊减少出血、术中采取自体血回输、术后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必要时可启动大量输血方案进行成分输血

专家点评

术液有专攻丨高危患者围术期容量管理,个体化液体治疗是关键(围术期容量管理和液体治疗)

缪长虹教授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最大风险在手术结束后72 h,此时患者右心负荷极大,需要格外注意。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大出血的患者来讲,一定要注意维持大出血患者重要脏器的灌注及凝血功能正常,同时避免大量输血输液的并发症发生。

严敏教授:对于此类患者,术前全面的评估十分重要,其中包括对患者基础情况的评估、手术的评估以及术中突发状况的评估。此外,还需注意的是术中监测,除了血流动力学监测,超声也可以很好地进行容量监测,实时监测也在评价GDFT的治疗效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嵇富海教授:肺动脉高压患者最危险的时期是回到ICU后,患者有可能会并发右心衰或心功能不全,需要额外注意。术前采取合适的手段降低患者肺动脉压力,并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对患者是较为有利的。

术液有专攻丨高危患者围术期容量管理,个体化液体治疗是关键(围术期容量管理和液体治疗)

张昕教授分享《浅谈移植手术麻醉中的液体管理》

肺移植患者术中交感神经系统的抑制、全身血管阻力的降低、麻醉药物引起的心肌抑制、静脉回流的减少以及正压通气引起的右室后负荷增加可能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损害。因此,麻醉医生应为紧急情况做好准备。肺移植成功的关键在于尽量减少外源性血液制品的使用。尽管是否输血最终取决于术中失血情况,但维持限制性晶体液给药治疗和保守的血红蛋白输血方式可以减少血液制品的输注。

专家点评

术液有专攻丨高危患者围术期容量管理,个体化液体治疗是关键(围术期容量管理和液体治疗)

张军教授晶体与胶体在临床使用中并没有绝对的优劣,只是应用量与时机的合理与否。肺移植后为避免间质性水肿采取限制性补液,对患者预后较好。

刘存明教授肺高压患者在麻醉诱导期间很容易出现体循环压力下降,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和心跳骤停,因此在麻醉诱导前进行容量评估极其重要。在术中如何通过监测水平调整输液的种类和输液量,从而进行更加精确的容量管理是我们需要额外思考的问题。

缪长虹教授:肺移植患者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再加上创伤、应激、麻醉等因素,维持内皮屏障功能才是液体管理的前提。因此对于肺移植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对内皮屏障功能进行实时监测

会议尾声,黄文起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黄教授分别从麻醉前评估及术中麻醉管理两方面对三位专家的汇报做出点评,并表示在目前的研究中,胶体使用的争论依然存在,但胶体的疗效也是确定的,胶体的使用可有效地减少肿瘤患者和高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在患者救治及内环境调整的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效果,为患者带来更佳的预后。

撰写:刘家甫

编校:仇俊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13日 上午9:28
下一篇 2022年6月13日 上午9: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