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日报网】
一个小小的水凝胶微球,能治疗骨关节炎?
3月27日,在重医附一院举办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人才·科技创新文化节”之学科成果表彰大会上,该院骨科主任黄伟教授团队展示了其研究成果“骨关节延寿专家——世界首个超润滑载药微球”。
不仅仅是这一项成果。近年来,重庆医学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医学科技创新跑出了加速度: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成为西南地区首个获批肾脏移植资质的儿童专科医院;重大附属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江跃全教授创造的“江氏吻合术”,将食管癌术后并发症从30%降到5%。
来自市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84个,其中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81个;医学科研人员2万余人,高端人才“国家队”后备力量充足,为群众看好病提供了坚强的医学科技支撑。
2018年以来启动1919项医学科研工程项目
一些医疗领域实现从跟跑迈向并跑、领跑
为什么会研究水凝胶微球?“因为骨关节炎患者太多了!”黄伟说,水凝胶微球为生物润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正在临床转化中。在他看来,医生做科研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医生能从临床中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再反哺临床,真正解决临床问题。
不仅是重医附一院,重庆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加入科技创新的队伍,走出一条医学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道路,让重庆在一些医疗领域实现从跟跑迈向并跑、领跑。
前不久,“极早产儿救治和后遗症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儿童新发重大传染病的预警与诊疗关键技术研究”两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渝启动。这两个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育健康及妇女儿童健康保障”重点专项,由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牵头研发,总经费达4790万元。
其中,史源教授领衔的“极早产儿救治和后遗症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将围绕“改善我国极早产儿的预后”这一核心目标,攻克目前我国极早产儿救治中的重大瓶颈问题,为全面提高我国极/超早产儿救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刘恩梅教授牵头的“儿童新发重大传染病的预警与诊疗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将紧紧围绕“儿童新发重大传染病的早期识别、迅速预警、精准诊断、动态监测、有效防治”五大方面,突破儿童新发重大传染病预警与诊疗关键技术,实现儿童新发重大传染病预警及防治关口前移与全链条主动管理。
一系列重大“重庆原创”也竞相涌现:人类胚胎AI辅助评估系统,1秒钟能分析4000张人类胚胎图片,成为国内首款采用AI技术实现人类胚胎自动评估的智能软件;3D打印距骨假体研制与临床引用突破复合工艺技术瓶颈,解决足踝疾病个体化假体规模化应用的行业难题……
“我们的科研始终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医学高质量发展提供第一动力。”市卫生健康委科教处负责人称,2018年以来,我市共启动1919项医学科研工程项目,着力加快解决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等领域的重要问题,进一步攻克临床关键核心技术,让群众能看得好病。
科研平台总数翻番
全市现有医学科研人员2万余人
3月24日,位于重医附一院的国家卫健委功能性脑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内,实验人员正操作膜片钳系统记录生理电信号。记者发现,膜片钳看着和显微镜相似,却多了两个极细的电极。
“通过它,我们可以捕捉到实验动物大脑特定区域细胞的生理电信号,比如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离子通道等,以此来判断抑郁的发作机制,让我们更好地研究抑郁症。”国家卫健委功能性脑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医附一院神经内科教授谢鹏说,自2019年获批以来,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多个相关课题,搭建起医学科技创新的平台。
谢鹏正在指导学生。
以抑郁症为例,谢鹏教授团队提出氟西汀是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唯一有效推荐药物的中国新方案,发表于《柳叶刀》,改写了美国FDA用药指导规范,成果被写入中国医学科学院2016年度《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中国科学院2019《科学发展报告》和7项国际权威指南。
“近年来,我们着力建设科研平台,实现科研平台总数翻番。”市卫生健康委科教处负责人说,通过平台建设,科研人才集聚效应初显,全市现有医学科研人员2万余人,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掀起了医学科技创新的热潮。
创新出台激励科技创新政策
到2025年,基本形成协同、高效、开放的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
为进一步推动医学科技创新,重庆还在培育创新的沃土。
“随着重庆医学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地,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奔着重庆医学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2017年,陆军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许商成进入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实验医学中心开展科研工作。
如今,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高灵敏度的百草枯快检诊断试剂盒,该试剂盒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达到质谱级,已经在北京朝阳医院、华西附四院等30多家单位试用,效果良好。
许商成提到的政策是去年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出台的《医学科技创新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从行业到个体、从工作到生活、从创新环境到保障服务,《若干政策》为医学科研人员量身定制,实力“团宠”科研人员。
比如,为不同类别人才提供子女入学帮助、健康疗养、学术休假、考察学习、专业进修、岗位评聘、职称晋升、容错机制等关心关爱政策等。
“这份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本身就是创新。”市卫生健康委科教处负责人介绍,《若干政策》明确提出,在医学科研攻坚计划方面,我市将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培育”“提升”“攻关”“冲刺”四大工程,布局专病医学研究、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研究、药物器械(材料)临床评价研究、中医药创新研发等四大中心,组建医学研究数据库、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医学科技平台、研究型医院等“4 X”平台,并建设协同创新体系,为科研人员搭建更多平台。
据介绍,今年我市将启动18个医学科技创新冲刺项目、攻关项目、重大项目,建设专病医学研究中心等市级科研平台14个,推进医学研究数据库、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医学科技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到2025年,基本形成协同、高效、开放的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从而推动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自【重庆日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