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高校频道3月25日讯(记者 张程 通讯员 林钊宇)在西安石油大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支科研团队,他们人数虽然不多,近年来却屡创佳绩:如参与的科研成果在《Nature》杂志发表,实验中心获得CNAS认可资格等等。这个团队就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验中心”科研团队,本文试用五个标点符号,为大家讲述他们的科研故事。
问号:他们是干什么的
实验中心主任由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院长周德胜教授兼任。他向记者介绍了中心的基本情况:“我们中心成立于2006年,成立之初主要为本科生、研究生开展实验教学提供服务。近年来借助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契机,我们中心得以迅速发展,购置了亚微米CT扫描系统、核磁共振扫描成像系统、岩石力学测试系统等大型精密仪器二十余台(套),并实现了大型仪器设备的集中统一管理,目前已成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大型精密仪器共享平台,主要为全校和西部石油石化企业、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开展基础性、原创性、前瞻性研究提供分析测试服务。”
副主任黄海老师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他补充谈到:“实验中心现设有油藏物理实验室、渗流力学实验室、采油工程实验室、钻井工程实验室等7个实验室。中心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能源发展趋势,在致密油气及页岩气测试技术方面,建设并完善3个大型综合实验研究平台——致密油气藏及页岩气藏描述及渗流机理实验平台、致密油气及页岩气储层改造及提高单井产量实验平台、致密油气及页岩气开发高效钻完井技术实验平台。”
副主任闫健老师介绍了中心的人员构成情况:“中心现有16名专职教师,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有5人,具有硕博士学位的有14人。我们大多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科研团队。”
分号:近年来的主要工作
谈到近年来的主要工作,周德胜教授更是打开了话匣子。他拿出相关资料为记者介绍:“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是陕西省重点学科、陕西省特色优势一级学科。实验中心作为石油工程学院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为学科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依托于实验中心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石油工程学院在相关研究方向上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项、企业合作科研项目259项,科研经费达到2.4亿元。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5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15项。出版专著21部,在核心刊物以上发表学术论文171篇(三大检索收录81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18年5月1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西安石油大学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验中心凭借先进的硬件条件和骄人的科研业绩,为学校‘申博’工作也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闫健老师介绍了教学方面的情况,他说:“实验中心承担着全校‘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海洋油气工程’3个本科专业的教学任务,被评为陕西省教学示范中心。在下设的7个实验室中,油气储运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油气井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分别于2016年、2017年获批为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青年教师付美涛说:“实验中心还是全校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承担学生开放性和研究型实验项目。中心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竞赛、建模竞赛等学科竞赛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等课外科技竞赛,获得表彰和奖励200余项。一些本科生的学术论文已在‘世界石油大会青年论坛’等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
感叹号:参与的研究成果在《Nature》杂志发表
2017年春节期间,学校虽然放了寒假,却有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在校园里不胫而走:该校作为合作单位参与的科研成果,于2017年1月30日在英国《Nature》杂志以封面亮点文章的形式发表!
《Nature》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之一,以报道科学世界中的重大发现、重要突破为使命。此次发表的文章名为《陕西寒武纪最早期的微型后口动物》,是西北大学、剑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西安石油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的重要成果。该成果采用高分辨率微米CT扫描技术探索1毫米尺度的微型动物化石结构,发现了最古老的原始后口动物——冠状皱囊动物,揭示了代表着显生宙最早期的微型人类远祖至亲。这一发现将对人类早期祖先的认知,由距今5.2亿年前推至5.35亿年前,十分接近显生宙的起点,其体积也由“厘米级”推至“毫米级”。此次在陕南宽川铺生物群微型动物化石的研究发现,开启了毫米级微型后口动物始祖研究的新篇章。
在这项科研课题里,黄海老师主要承担对小于1毫米的微型化石的内部结构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及图像处理与重构工作。之前他一直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研究,与古生物研究并无交集。直到2015年12月,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韩健研究员找到他,希望他能够利用实验中心的先进仪器设备以及他在实验样品预处理、实验数据获取和分析方面的经验,得到化石的内部结构和三维立体图像,以期丰富前期通过显微电镜所得到的平面的、二维的研究结果,寻求新的突破。
接受了韩老师的委托,黄老师紧锣密鼓地投身于课题的研究之中。在研究过程中,他和青年教师齐傲江主要运用Xradia Versa 510微米CT对微型化石的内部结构进行扫描。他们克服了样品尺寸小难固定、样品密度小扫描参数难确定、化石本体与包裹物质密度差小难区分等难题,经过长时间摸索与攻关,成功确定了扫描参数,并对所得到的上千张微型化石内部结构显微照片进行了三维重构,再现了其多方位三维立体结构,对整个项目的研究取得突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研究团队准确刻画距今5.35亿年前冠状皱囊动物的原始形态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利的证据。
获知论文在《Nature》杂志发表,黄老师一方面为团队的进步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他说:“这个项目是我们发挥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优势,跨学科多领域合作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在课题的完成过程中我深深感到,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往往不是一家单位或者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而是多领域研究人员通力合作的结果。”
着重号:实验中心获得CNAS认可资格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时间的年轮很快转到了2018年底,实验中心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经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中文简称为“认可委”,英文缩写为CNAS)的严格评定,“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验中心”获得了CNAS认可资格。这是全国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之后第二个获得认可资格的石油类高校实验中心,也是陕西省继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之后第三个获得认可资格的高校实验中心。
CNAS认可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对实验室开展的特定的检测/校准项目的认可,该认可使实验室的检测和校准结果具备公正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国际化实验室检测标准,是实施标准化科学检测和校准工作能力的第三方证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验中心”于2016年8月启动此项工作,中心依据CNAS对认证机构认可相应领域的认可规范、认可组织和认可运行的基本规则指导要求,成立了以青年教师任大忠为组长的认可工作小组,为正式申请、评审准备、文件评审、现场评审、认可批准等各个阶段,编制、补充、修订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以及其他必要材料。
同时,实验中心在日常检测工作中,严格按照建立的体系文件运行并在运行中不断完善体系,形成质量记录并归档保存。2017年12月,中心在体系运行良好的状态下向“认可委”提交了认可申请书,“认可委”根据申请书提出了一些整改意见。2018年9月,“认可委”派出3名专家进校开展现场评审工作。经过两年的高质量运行和三轮严格评审,实验中心终于在2018年11月获得了认可资格。此次申请的岩石力学、油气田水质检测、石油产品质量、岩石物性参数、钻井液性能、腐蚀与防护、元素分析等7个领域的32个检测项目全部获得通过。
任大忠老师告诉记者:“实验中心获得CNAS认可资格,一方面有助于该校在检测领域开展基础性、原创性、前沿性的理论技术研究,进一步提升该校在油气能源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发挥该校在石油石化领域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提高该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现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省略号:前景大好,未来可期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实验中心已经取得了这么耀眼的成绩,未来的工作又该如何开展?周德胜教授通过“五个好”介绍了今后的工作设想:“建好平台,为科研创新服务;做好支撑,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陕西省一流学科建设服务;用好平台,为博士点建设服务;开放好平台,为‘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服务;维护好平台,为测准实验数据服务。”实验中心的老师们表示,他们将继续秉承“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精神,保持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打造“硬功夫”,练就真本领,勇于抢占下一个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