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舞台发“中国声音”,山师三心理学研究成果入国际权威教材

2020年初冬,在山东师范大学,一个从国外传来的消息,让学校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人们倍感鼓舞:在美国MC Graw Hill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第12版《青少年期》(Laurence Steinberg, 2020)一书中,山东师范大学张文新教授课题组关于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方面的3篇学术论文被引用。该书是全世界公认的权威教材,目前有超过300所世界范围内的高校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选用该书作为教材。这意味着,多年来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山东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研究团队,进一步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公认。

在国际舞台发“中国声音”,山师三心理学研究成果入国际权威教材

聚焦青少年发展研究,填补多项国际学术空白

“在中国儿童少年的发展研究方面,我们这些年做的研究工作一直非常扎实。”在山东师范大学儿童青少年发展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文新教授介绍,他是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也是该研究院的首席专家,三篇被《青少年期》引用的论文均是其担任第一作者的科研成果。“其实每一篇论文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在相关的领域也都填补了一定的学术空白。”张文新说。

在三篇论文中,2017年发表的《重新思考中国文化背景中的父母教养:青少年早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亚型、稳定性与变化》,首次发现在中国父母中存在“严慈型”和“平均-未分化型”教养方式。近半个世纪来,西方经典教养方式理论长期主导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并将教养方式划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课题组的该项研究则发现并证实教养方式存的文化特异性,发现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教养方式——“严慈型”教养,弥补了西方经典教养理论的缺陷。“这一发现对于更好地揭示我国父母教养特征以及服务我国家庭教育实践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张文新说。

该课题组此次被《青少年期》引用的另外两篇学术论文分别是《MAOA、COMT基因多态性与母亲教养在青少年反应性攻击而非主动性攻击上的交互作用:支持不同易感模型的证据》和《中国城乡青少年群体中的父母权威、自主性和亲子关系》,前者首次证明了基因与环境在青少年反应性攻击中的交互作用。后者则是迄今为止国际发展心理学界少有的揭示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宏观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发展影响的研究之一,对于科学认识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青少年心理发展以及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揭示人类个体成长发展的规律,服务于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和人口质量提升,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的学术成果能被国际权威教科书所采用,被纳入发展心理学的科学知识体系,意味着我们在世界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已经有了一席之地,并在发出中国声音,做出中国贡献。”张文新强调。

潜心心理学基础研究,引领国内青少年发展研究

在山东师范大学儿童青少年研究院,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与行为发展的研究一直在持续进行着。在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研究方面,山东师范大学算得上是国内的翘楚,有一流的团队、有一流的实验室,也有走在国际前沿的学术成果。

“从2000年起,我们课题组对2000余名儿童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追踪研究,成为国内唯一一项大规模跨小学、初中、高中的长期追踪研究,提供了关于我国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数据。”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赵景欣介绍。

在山东师范大学,这些年来在发展心理学方面的科研成果可谓丰硕。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科现有专任教师45人和外籍专家8人,95%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45%的教师具有海外教育经历。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助理陈光辉介绍,本学科最早在国内开展发展行为遗传学研究,并围绕青少年社会性发展和积极发展研究开辟诸多新领域,长期引领国内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向。近五年,承担多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和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在发展心理学Top期刊发表多篇研究成果,是国内为数不多在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发文数占1/3)、Child Development(发文数占2/9)等顶级期刊发文的单位之一。

如今,作为张文新团队的成员之一,曹衍淼副教授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发展行为遗传学,这是当前心理学一个重要的前沿分支。2006年,张文新团队在国内最早进入这一领域,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努力,该团队建立了国内首个青少年行为发展大型基因数据库,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关于个体攻击行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观。“山东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学科很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其实都引领着国内学科发展的趋势。”张文新强调,心理学科学研究要努力做到“顶天立地”,所谓顶天就是要进行高水平的原创性研究,使科研工作处在本学科国际前沿。

扎根中国大地,服务我国青少年成长成材

“基于国家重大现实需求开展科学研究,研究工作要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学校教育和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张文新介绍。

目前,山东师范大学儿童青少年发展研究院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国校园欺凌与干预体系”,该项成果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其基础是团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启的校园欺凌研究。据了解,山东师范大学承担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预防和治理中小学校园欺凌对策研究(2017-2020)”,所提交的政策咨询多篇报告经被教育部教育督导局采纳。

2020年,山东新高考第一年,新高考之下,各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都有很大调整。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调整的背后是有着扎实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支撑。其背后的重要根据之一是2016年教育部颁布的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而这一体系便是由山东师范大学张文新教授团队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研发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儿童成长发展的核心素养要求不一样了,学生的培养也要根据学生成长的需求来制定。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制定课程标准,进而设计课程和教材;同时,核心素养体系的更新也会促进学生评价体系的更新。”团队核心成员纪林芹教授介绍。目前该团队在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基础上开展的“我国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模型、指标体系和表现水平研究”已被教育部用于指导小学教学和课程标准的制定。

科研成果进科学共同体所认可的国际权威教材,不仅反映出了一个科研团队长期扎根中国大地潜心研究所发出的“中国声音”,更反映出了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正在为更新已有发展心理学科学知识体系做出中国贡献。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6日 下午12:06
下一篇 2024年4月6日 下午12: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