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在印江自治县木黄镇芙蓉村的稻鱼基地里,芙蓉村党支部书记田溢和基地管理员正冒着酷暑给稻田灌水、清理杂草,远远望去,成片的稻苗长势喜人,微风袭来,一片绿波翻涌。
据芙蓉村党支部书记田溢介绍,今年,在党建联盟的引领下,芙蓉村结合资源优势,集中流转土地120亩,引进大户发展稻鱼产业,助推强村富民。
家门口有了稻鱼基地,芙蓉村71岁的张羽敖在稻鱼基地当管理员,他每天的工作是看护稻田、管理工人上下班等。“我这个年纪,能在家门口上班,每个月还有3000元工资,已经非常知足了。我们基地其他工人的工资是当天结算,干完一天的活,马上就能拿钱。”田溢提到,这样的结算方式,大大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从犁田、栽秧、除草至今,稻鱼基地解决了83人就近就业,务工支出21万元。
除了发展生态稻园,木黄镇以党建联盟为载体,紧紧围绕“生态”优势,发展“生态 旅游”“生态 种植”。2022年全年仅会师纪念馆接待游客20万余人。全镇农家乐餐馆已达100余家,发展灵芝100亩,生态茶园6200余亩等。
与此同时,木黄镇还大力发展“生态 美酒”,充分利用梵净山优质水资源,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原则,探索组建了梵净酒谷党建联盟,搭建起圈内、圈外互促带动的发展平台,成立木黄红色酒协会党支部,切实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服务全镇49家白酒企业,促进企业抱团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整合资源、信息互通、抱团发展的目标。
“在梵净酒谷党建联盟引领下,我们协会秉承着抱团发展的原则,进行人才交流、资源整合,促进市场规范和企业抱团发展。”木黄镇红色酒业协会会长田茂伟坦言。
在发展的道路上,木黄镇在党建引领下不断创新,结合优势资源,围绕“生态 ”模式,大力发展“生态茶园、生态药园、生态稻园、生态果园”等农旅一体化产业,将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努力实现“护了青山富了民”的目标。
走进位于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紫薇镇团龙村,鳞次栉比的土家吊脚楼和干净整洁的道路映入眼帘,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穿寨而过。在党建联盟的引领下,团龙村将河道管理、巡山护林纳入重点工作,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积极引导群众行为自觉,切实提高了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确保辖区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让广大群众共享绿色生态福利。
一有时间,团龙村党支部就携手梵净山管理局紫薇镇管理总站,带领村里的生态护林、护河队伍开展巡山护林活动,并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常态化开展生态护林、护绿、护河、护村行动。
在党建联盟引领下,紫薇镇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资源整合和力量汇聚,建立党员干部“四级联包”工作机制,把抓生态环保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由党员队伍率先垂范、护林员定点巡山、青年志愿者义务宣传、联户长时常提醒,四支队伍共同发力,联动紫薇镇政府和梵净山管理局紫薇总站,扎实做好宣传教育、巡山护林、卡口值守等保护管理工作,促进对梵净山生态的保护管理,推动绿色生态文明新风“大提升”。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以“梵净山红·生态先锋”品牌创建为契机,围绕“强党建、抓保护、促发展”的目标,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重要抓手,整合片区资源,连接贯通各区域党建联盟力量,构建党建共融联合体,通过集中优势力量、优势资源,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梵净山区域绿色生态发展保护示范区,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生态联合治理,助推乡村振兴。(梅亚军、任明勤、吴芳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