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党的建设的主基调。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基础在全面。“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全体党员和全体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领域、各个方面、各部门。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重心不断向基层倾斜、向普通党员倾斜。中央出台和修订多部重要党内法规,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的法规依据。围绕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不同领域的基层党组织都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些比较可行的做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治党务必从严在基层已经形成共识,并且很多落实在了基层各方面的工作中。但当前,基层党的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见到实效关键要在推动基层发展上下功夫。
一、当前基层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
全面从严治党不是要把党员队伍管死,不是要把干部做事的手脚捆住,不敢干、不敢闯,而是为了提高党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创新活力,提高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本领。推动基层党的建设,也不是以严为借口把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和活力管死。当前,基层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方面。
首先,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能力缺失,使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望不高,担当不起凝聚群众、引领群众的作用。有些基层领导班子自身能力弱,缺少能力魄力,新点子少,发展没有思路,致富没有项目,缺乏懂经营、善管理、能争项目、能引资金的“经济型”村党支部书记。
其次,集体经济薄弱,基层党组织建设普遍缺乏服务群众和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原来多数集体经济都转为其他成分的经济,尤其是在农村,不少地方集体经济被“分光分净”,基层党组织可支配的物质财富几乎为零,服务群众就往往显得捉襟见肘,只能依靠上级各部门的资助。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往往靠财政下发的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来提高自身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手段,自身依然缺乏造血功能,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再次,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压担子多、搭台子少,惠民生多、帮基层少,保运转多、促发展少,重表格多、看实效少”。“责任在基层、权力在上层,服务在基层、资源在上层”的问题比较突出。上级一些行政指令式的工作如社会治安等逐步延伸到村,有些阶段性工作部署和日常事务也交给基层党组织牵头“管”起来,如秸秆禁烧、信访稳定、环境治理,再加上诸多“一票否决”制度,使多数村干部只能选择“向上看得多、向下看得少”,进而导致他们在村里没威信。近几年,各级不断加大“输血”力度,在保障村级组织运转和基层干部待遇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但由于缺乏对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扶持和项目推动,党组织引领基层发展的功能很难体现出来。
最后,基层党组织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提高,工作方式缺乏创新。一是基层党建队伍年龄普遍偏大,尤其是农村和部分城市社区这种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基层党建工作者往往水平偏低。有的既对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政策缺乏了解,也对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专业知识知之不多,工作上只知道开会、下通知、盖章等。有的党建工作者工作热情有余,但通常兼职过多,疲于应对各类事务性工作,无心专门从事党务工作,再加上有些党务工作者收入过低,享受不到相应待遇,感觉不如外出打工,工作不积极主动。三是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陈旧,主动性、创新性不足。缺少结合群众意愿和关心的问题开展党的工作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致富、引领社会和谐、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缺少新思路、新办法。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总体上依然沿用以往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无论是教育的形式还是内容都难以有新的突破,党员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有的虽然探索运用了信息化技术或新媒体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仅仅将其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简单用以扩大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覆盖面,内容上难以突破,习惯僵化的机械灌输,用传统的思维方式、老套的内容运行信息化平台,出现“新瓶装旧酒”的现象,造成老党员“不会开新瓶”、年轻党员不愿“喝旧酒”的尴尬境地。
二、把党的建设与基层的发展结合起来统筹谋划、一体推进
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目的是为了更好推进党的伟大事业,要用党的伟大事业的效果来推动和检验全面从严治党的效果。在基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见到实效,关键是要把党的建设与基层的发展结合起来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从不少地方的实践看,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
一是基层党组织要在推动基层发展方面切实担负起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只要勇于担负起自身政治责任,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就能在基层切实起到主体作用。尤其是农村,在实现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要抓住这个发挥作用的机遇期,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党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把党组织建设融入农村的发展之中。因此,要提高基层党建责任主体的党建专业化能力建设,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党建工作能力。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的培训,制定基层党组织干部管理办法,完善考核监督和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建立严格的党建责任追究制度,各级党委、纪委和职能部门都要对承担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分管责任进行“签字背书”,对党建工作不抓不管、敷衍塞责、失职渎职的,既追究当事人责任,又倒查追究相关领导包括主要领导的责任。选强配优村级领导班子,改善村干部待遇,拓展村干部来源,多方位选派村干部。注重从回乡大学生、致富能人、退休干部中推选村支部书记,从机关单位选聘年轻干部,下派到低收入村做“第一书记”。
二是把握群众需求,创新服务群众的载体。创新联系群众载体。通过组织开展党员访需求、党代表集中调研、党员干部走访、机关干部进网格等活动,畅通联系群众的渠道,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诉求,避免“费力不讨好”“群众不买账”等现象的出现。创新服务群众载体。依托党员责任区、党员责任卡、党代表服务圈、老党员服务站等服务载体,从上学、看病、就业、低保、养老、增收致富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入手,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整合服务资源,细化服务举措,全力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拓宽服务群众的渠道。进一步完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站点,搭建点线结合、横向互动、上下联系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党员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以及上学、看病、就业、低保、养老等关系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便民利民服务,帮助党员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运用信息化手段收集群众服务需求,积极构建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工作平台,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探索协同服务平台,使县、乡、村不同部门联动响应,为群众提供更加主动、实效、便捷的服务。
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党的组织架构、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从实践情况看,搞区域性党建,组建不同形式的村党组织,有利于发挥区域内各种资源、人才、组织的优势。当前,以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三农”中最活跃、最带有发展趋势的经济单元。进一步深化村区域化党组织建设,必须顺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和趋势,逐步调整和完善组织架构,以更好地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的规模和质量。通过对接融合,扩大服务覆盖,纵向整合,拉长服务链条,强弱联合,提高服务效能。无论采取何种组织架构模式,都应当以强化农村党组织的服务主体作用为核心,以发挥各类社会服务组织的带动作用为主渠道,按照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要求,构建起村党组织与各类服务组织之间的组织和利益联结机制,使党组织服务内容更多、方式更活、效率更高、群众更满意。
四是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能力。各级政府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帮助村级组织立足本地资源,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扶持发展养殖、流转闲置土地、兴办经济实体、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开展有偿服务等途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盘活农村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鼓励由农村集体组织成立股份合作制公司,负责集体建设用地的开发经营,所得土地收益归集体和农民所有,同时鼓励农民通过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业企业集中,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用好山、水、林等资源。探索建立村事村办项目清单,对无须招投标、技术要求不高,便于协调管理、农民直接受益的田间路、街坊路硬化,绿化美化等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赋予村集体建设自主权。发挥党组织在加强项目监管中的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链上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和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努力创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平台。衡量建设农村党组织建设是否取得实效,评价党组织是否先进和优秀,很重要的是看能不能加快科学发展,能不能提高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搭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平台,让基层“有钱干事、有平台干事”。应着重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不能走“村村点火、组组冒烟”的老路,而是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新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由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向外引内联谋发展转变,由农业为主向农业与非农产业并重转变,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的整体水平;二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灵活选择股份制、合作制等多样化的所有制实现形式,创新集体经济组织;三是始终坚持富民强村相统一,着力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家庭承包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的统筹发展;着力健全村集体与村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把发展集体经济的成果体现在集体增利与农民增收相统一上,体现在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上。
五是打造“三农”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我们国家的工业化进入到工业反哺农业和农村的阶段。这种反哺,既要体现在经济领域、经济政策上,又要体现在政治领域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改变农村基层组织“被抽空、被弱化”状况。要扎实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农村社区化,整合基层开展各种服务的组织资源,增加服务的手段和力量,采取大党委制等形式统筹整合人才、产业等各类资源,实行网格化管理、完善党的组织体系,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提供有效服务,开展文体活动凝聚党员群众等,有效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的质量和层次。深化完善惠农补贴政策,把服务的政策资源送到基层,真正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对农村基层组织运转经费,要建立稳步增长的长效扶持机制,使基层党组织工作有力量、服务有经费和场地保障。对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要按照“投入以财政为主、使用以基层为主”的原则,尽可能地把补贴政策交由基层合理使用,让党组织干事有资金、花钱有章法。加大发展项目支持力度,把服务发展的资源沉到基层,变“输血”为“造血”。一方面,整合政府涉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在人才、技术、设备和市场信息方面的资源优势和职能优势,强化对基层党组织的扶持和指导;另一方面,在发展项目规划上,多把一些能够带来经济收益、让群众得到实惠的项目交给村集体去抓,让基层党组织服务有抓手、有平台,在群众中有威信。深化农村制度改革,破除牵扯基层服务精力的制度规定,强化自主权,激发服务活力。按照审批权限能放则放、审批环节能减则减的原则,进一步探索简政放权、强镇扩权的有效途径,让基层党组织干事有权力、服务能“作主”。把握好“放权”节奏,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
六是完善基层巡视巡查制度,不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基层政治生态直接影响全面从严治党的效果。要完善基层巡视巡察制度,根据基层的特点,不断探索异地巡查、相互巡查、专项巡查等新的更加有效的巡查办法,使巡查真正成为改善基层政治生态的利器。要系统排查、清理基层党员干部侵害群众利益事件。主要是清理乡镇干部以及村新老“两委”成员非法侵占集体土地问题,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回应群众的关切,提高群众对基层政治生态的观感。结合农村“扫黑除恶”行动,严厉打击危害和冲击党组织作用发挥的违法组织。对涉黑的组织要坚决打击、严厉整顿那些欺行霸市、欺压残害百姓的势力和宗族宗派势力。坚决拆除非法、违规宗教场所。要以整顿清理村务居务财务管理为切入点,带动基层治理的提升,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重点整顿征地拆迁、土地发包、拍卖集体资产、招待费等重大事项的账目,严格规范村务居务公开的范围和程序,回应群众诉求。把党和国家的惠民利民政策宣传到位,使利益涉及的农户和居民家家知晓。坚决清理基层党组织“两面人”,实践表明,清除基层“两面人”可迅速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发挥政治功能。
本文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室(中心)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范丽君
微信编辑:张宇通
欢迎关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学术期刊认定A类
解疑释惑·切磋交流·探索创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