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发达,未成年人对一些社交类或者学习类APP使用频次越来越高。但未成年人在使用这两类APP时,却很难保障安全性,因网络社交导致未成年人被骗事件时有发生,学习类APP内又充斥着一些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内容。(9月19日《天津日报》)
对于未成年人使用社交类和学习类APP如何规范,帮助其趋利避害,这是一个重要课题。显然,这并不能依赖市场分类能够自动实现,一方面是未成年人使用的APP与所有APP一样都必须保证内容健康,并且不损害用户的权利,必须依赖于有效的监管,创造起码的网络消费环境;另一方面是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引导未成年人专属性APP的开发与应用,并建立与成年人有区别的应用准入标准、运营监管模式,保证未成年人可以下载的APP不是挂羊头卖狗肉,这同样需要监管确立导向,促进行业细分,良币驱逐劣币。
可见,规范未成年人社交类和学习类APP,还是需要把深入推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融入互联网管理。既要求网络信息管理和公安部门定期排查监督面向学生的APP,坚决封杀色情暴力、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涉嫌违法违规的要及时查处,也要求监管工作不断细化与创新,增强管理的针对性、精准性,为未成年人使用社交类和学习类APP装上“过滤网”。如,完善未成年人使用社交类和学习类APP准入法律制度,禁止非认定的适用未成年人使用的APP允许未成年人登录并提供服务;要求APP平台提供用密码操控的青少年模式,以应对未成年人仅通过关闭并重启软件就可回避该模式的情况。同时,严厉打击青少年模式的破解行为,要求软件平台采取措施保证青少年模式下的输出内容数量与质量,并建立有效监测评估机制。
此外,还应完善监督机制,畅通未成年人使用APP违规问题投诉举报渠道,方便监护人监督举报,对收到的举报及时调查处理、回应反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