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十三五”以来,海螺集团坚持新发展理念,厚植发展优势,勇闯发展新路,产业特色逐步凸显,经济规模持续壮大,经营效益连年攀升,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海螺答卷”。
高增长 做强做优做大
2015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向海螺集团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实现以跻身世界500强为主的“一强三冠”目标。截止“十二五”末,海螺集团总资产刚刚过千亿,营业收入930亿元,实现目标,相当于要用5年时间再造一个“新海螺”。
海螺水泥智能化工厂中央控制室。海螺集团供图
2017年7月,水泥行业推进去产能强自律增效益大会在海螺集团总部召开,海螺带头在业内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兼并重组,主动关闭经济技术指标相对落后的生产线,先后并购陕西凤凰建材、广东广英水泥和海南叉河水泥,对老旧生产线实施技术升级改造。同时,抢抓新发展机遇,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集群化打造大型水泥工艺技术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商品混凝土、新型添加剂等相关联的产业竞争高地。海螺人刀刃向内,提出“向管理要效益”的口号,以提高运行周期为着力点,推进精细化管理,推动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的迭代应用,成功研发和集成应用高效料床粉磨技术、富氧燃烧技术等一系列新型节能降耗综合技术,主要技术指标保持业内领先。“十三五”期间,海螺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实现连续运行超60天,并创造了单条生产线连续运转365天的记录。
2018年,在安徽省委省政府主导支持下,海螺集团顺利并购重组安徽国贸。重组三年来,海螺集团与安徽国贸相加快融合步伐,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协同开拓市场。安徽国贸抢抓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机遇,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创新产品工艺,提升产品品质,实现市场多元化发展,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
海螺型材铝材生产线。海螺集团供图
在塑钢型材整体市场严重萎缩的情况下,海螺型材利用原有厂房上马铝型材生产线,实现了塑钢行业和铝合金产业并行发展的重大跨越,并相继拓展聚酯合金建筑模板、家装管材、生态门、地板等关联产业,合计转移及置换产能10余万吨。为迅速打开新产品销售通道,海螺型材开通天猫旗舰店,兴建绿色家居体验馆,建立“线上 线下”的融合销售方式,目前公司多元化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35%。
2017年组建的海螺投资公司,是集团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新产业的孵化器,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业态。海螺新材料公司通过兼并收购,推进助磨剂行业整合,一跃成为水泥添加剂行业龙头企业。
数据,是发展最真实的例证。“十三五”期间,海螺集团总资产和净收入双双跨过2000亿,总资产较“十二五”末增长一倍,净收入较“十二五”末年增长三倍,在安徽省本土企业中率先跻身世界500强。
高“智慧” 加快转型升级
矿车无人驾驶、大数据质量控制分析、高清视频监控和AR远程运维支持、机器人自动包装和无人值守发运,海螺水泥工厂里的一批“黑科技”令人耳目一新。
海螺水泥矿山无人驾驶项目。海螺集团供图
“十三五”以来,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海螺集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从“灰色制造”逐步蜕变为绿色“智”造。2016年,海螺集团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建设为主线,建设运营管理、数字化人力资源、共享服务、管控与决策支持、社会化商业和智能制造六大核心系统平台,依托平台优化公司组织架构和流程体系,支撑集团全球化、多元化和跨越式发展。
2018年7月,集团在全椒海螺建成我国首个全流程智能化水泥生产线,实现了工厂运行自动化、管理可视化、故障预控化、全要素协同化和决策智慧化,劳动生产率提升20%,年综合经济效益超过2000万元。
2020年疫情期间,依托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海螺集团下属390余家子公司快速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了5万余名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凭借智慧物流平台,通过“传感器 物联网 车载终端 GIS云计算平台”的方式,海螺实现了需求商、水泥货运、物资车辆承运统一化信息收集和管理,大幅降低人员接触,车辆使用效率提升近30%,安全有序高效复工复产,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贡献了海螺力量。
“智慧”升级的背后,是海螺集团持续不断的科技研发投入和创新体系建设。2016年开始,集团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创新大会,健全完善创新体系,规划部署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十三五”期间,海螺集团累计投入研发及技改资金129亿元,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承担国家、省市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1项、取得专利授权403件、省级新产品认定15项。
海螺集团规划在下属100多家水泥工厂推广建设智能制造系统,积极打造“海螺工业大脑”,对分散的水泥智能工厂进行高效的集中管控,建设具有海螺特色的水泥工业互联网平台。
高附加 提升品牌价值
2020年下半年,安徽枞阳县藕山镇护国村的村民们发现,以前自家无人问津的秸秆突然变得紧俏起来,原来是附近枞阳海螺水泥公司生物质替代燃料系统开始运行。这是海螺集团建设的国内首条生物质替代燃料系统,每年可处理秸秆等生物质“废物”15万吨,节省原煤4.9万吨,周边百姓头疼的秸秆从此“变废为宝”。
海螺生物质燃料替代项目。海螺集团供图
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如何讲好“现代水泥故事”,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登榜认为,应当着力推动生产的绿色变革,积极履行大企业的责任,使传统水泥工业成为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提升品牌影响力。
芜湖白马山水泥厂内的两个圆形大球,吸引着每一位来这里参观的客人。二氧化碳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海螺集团首开业内先河,2018年建成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示范项目,每年可捕集5万吨二氧化碳。2020年,海螺集团在项目基础上建成年产3000吨干冰项目,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碳产品的附加值。
充分利用水泥窑热熔量大、温度高、能满足危废充分燃烧需要的优势,海螺在芜湖海螺水泥公司研发建设“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危废项目”,做到了固危废的零排放处理,开辟了节能环保的新模式。海螺已成功推广157个环保类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处理生活垃圾1382万吨、固危废838万吨的规模,
以绿色节能环保为风向标,2020年9月海螺收购天河环境工程公司,海螺型材涉入脱硝催化剂研发制造的环保领域,形成选择性催化脱硝(SCR)蜂窝陶瓷和脱硝平板式催化剂产能50000余立方米,为传统工业生产线烟气脱氮、脱硝提供产品和服务。
为降低企业对传统能源的消耗,海螺新能源公司建成145兆瓦光伏并网容量和44兆瓦时的储能规模,年发电量达1.1亿度;海螺新材料公司水泥、混凝土外加剂年产能达70万吨,市场占有率达32%。
“ 低碳”“ 固危废”“ 绿色”“ 新能源”“ 新材料”……
“十三五”以来,通过不断做“加法”,海螺集团使传统产业转变为城市“净化器”、政府“好帮手”,不断改善着行业形象。截至2020年,海螺品牌价值高达866亿,位列中国品牌价值500强第50位,荣列“2020年全球最有价值的50大工程和建设品牌榜单”第29名。
大步迈入“十四五”,海螺集团正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构建适应新时代、更具前瞻性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国企领头雁作用,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引领行业发展未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唐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