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定位发展(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能)

[关键字]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定位

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运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帮助医院提高运营效率,进而实现医院总体发展目标。在现今内外部环境发生急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好自身职能以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1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现状

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多以基建工程审计、合同审计等为主,主要监督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忽略风险与效益,对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合规有效、重要领导干部在岗期间履职尽责情况等少有涉及。由此可见,公立医院的内审主要还是监督职能,重点在于查错防弊、堵塞管理漏洞的事后审计,在促进管理、增加价值和实现医院发展目标方面作用不明显。医院内部审计作为政策性产物,其产生和设立是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而非基于自身发展需要,并且内审工作成效难以在短期内体现,大部分医院管理层认识不到内审部门的工作与单位发展间的关系,使得内审部门不论在人员配置还是经费保障方面都得不到有力支持。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业务流程标准建设以及日常管理等一直都处于零碎、随机开展状态,内审部门对自身的职能定位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工作缺乏系统性和方向性[1]。

2影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因素

2.1制度建设滞后于医院发展

对医院内审工作的指导文件寥寥可数,且大多较为宽泛,如《卫生部直属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生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通知》等,实际指导性不强。2018年新修订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也是在原审计署4号令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审计工作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产生的。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可供参考的操作指南,各家公立医院对内部审计理解各异,工作方式往往自成一派,行业内缺乏可比性。现代生活水平节节提升,公立医院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新时代医院内部审计建设急需政策的规范和指引。

2.2领导重视不足

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建设大多出于政策性要求。2006年颁布的《卫生部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卫生部令51号)对需要设置内审部门的医疗机构作了明确的规定。大部分公立医院经营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观念还比较落后,只把内审部门当作一个应付等级医院评审的指标,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在改善医院治理结构、监督机制、提升风险管理和绩效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缺乏领导层的有力支持也使得内审工作的推进举步维艰,内部审计的各项意见或建议的落实得不到很好地贯彻,严重影响内审人员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2.3独立地位缺失

独立性是内审部门有效开展工作的基础,也是确保审计结果权威、客观、公正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医院的内审部门普遍存在独立地位缺失的问题,一方面表现在机构设置上,有些医院将内部审计部门挂靠财务部门之下,抑或将纪委监察、经改等与内审部门合并设立为一个部门;另一方面表现在人员配置上,有些医院虽已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但内审人员还兼职财务工作,无法正确行使审计权利,对于审计工作既做不到全面更谈不上深入,内部审计流程缺乏科学性,审计结果也缺乏可靠性。

2.4人员业务有待加强

目前,很多医院的内部审计人员多为财务专业出身,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在进行经济合同审计、立项资金审计、效益审计、工程审计等工作的时候,由于专业受限,并不一定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内部审计报告仅仅是为了报告而报告,缺乏实质性建设性内容。并且内部审计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在知识体系上更新较慢,缺乏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因循守旧,责任心不强也导致有的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并未真正实现审计查错纠弊、规避风险、服务医院管理的作用。

3国外内部审计职能定位发展经验

3.1国际组织对内部审计定义的演变

自1947年至1999年的五十多年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nstituteofInternalAuditors,简称“IIA”)对内部审计定义进行了七次修订,不同的发展阶段,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存在差别。IIA对内部审计定义的每一次修订过程也是对内部审计认识的不断深化、不断顺应时展需求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反复磨合,使得内部审计的定义更为贴合实际,值得我们借鉴。1947年IIA将内部审计界定为审查组织内部财务、会计和其他业务的独立评价活动,以向管理层提供保护性和建设性的服务,主要处理财务和会计事项,也可涉及其他业务活动中的事项。该定义将内部审计的职能确定为监督和评价,服务内容为财务会计和业务活动,目标是为帮助管理层实施有效管理。此后,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实践的不断丰富,内审职能也在不断更新和拓展。至1999年,IIA几经调研,通过了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定义,认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通过运用系统和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的过程,以改善组织运营、增加组织价值、实现组织目标。国际内部审计已进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阶段,内部审计的职能发展为确认和咨询,传统的财务会计审查活动被弱化,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成为内审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服务于组织增值的作用更为突出[2]。

3.2国外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经验

西方对医院内部审计的研究起步较早,其中以美国医院内部审计模式为代表,基本采用企业内部审计的模式和方法。企业内部审计中较为经典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ElectricCompany,简称“GE”)内部审计,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GE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务性公司,公司审计部的目标是“超越账本,深入业务”,在具体实践中表现为监督和改善下属公司的投资、经营活动,使之与总公司的战略方向保持一致,并且为公司培养高层管理人才。GE公司审计部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目标,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其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管理层的有力支持。GE审计部门拥有较高的地位,直接对总部第三把手负责,相应增加了其出具意见的权威性,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也能得到相应部门的支持和配合。(2)高素质人才保证高质量工作。GE审计部的工作目标之一是为企业培养企业家、管理者,这也决定了审计部在选人用人上的高标准严要求。审计部门每年都会吸纳一定数量不同学术背景和思维视角的人员充实审计队伍,相应输出同等数量的内审人员进入管理部门,不同思维的碰撞对于发现和解决复杂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大有裨益。另外,事业发展上的巨大空间让每一位内审人员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确保内审工作高质量完成。(3)高站位带来高成效。GE的内审人员大多以管理者的视角审视每一项审计业务,以发现问题为开端,通过头脑风暴、集思广益进行问题分析,帮助被审计部门解决问题,并将解决方案严格落实成为一种工作常态,以达到改进流程、提高效率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向IIA借鉴理念,向GE借鉴方法,内部审计的职能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类:(1)监督评价职能。监督评价职能作为内部审计的传统职能,重要性仍在,必要性不减。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主要体现在对医院内部财务收支的合法合规性、资产负债的安全完整及合理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等进行监督评价,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或建议,从而实现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目的。(2)风险预警职能。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公立医院的经营活动日趋多元化,关注医院风险管理、防范舞弊案件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的风险预警职能主要通过评价医院内外部环境、资源配置、业务流程执行、信息系统运行、领导干部提拔、任用、专任、离退等存在风险点的环节,依托内审人员的职业谨慎性和专业判断,对存在风险或舞弊可能的现象及早排查,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在加强经济建设、廉政建设、督促干部履职尽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3)决策支持职能。内部审计的决策支持职能是最能体现内审工作价值创造、提升内部审计地位的一项职能。决策支持职能的体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监督评价和风险预警职能的工作成果进行转化,通过对已发现问题的深入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解决方案严格贯彻执行,使之成为一种工作日常,从而实现医院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二是深入业务,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效益分析,挖掘经济增长点,发现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以管理促效益,为科学决策提供专业支持。

4提升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措施

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面临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急速的变化,加快推进内部审计建设,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升营运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

4.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内审部门

时至今日,内部审计已经不是传统观念中的“找茬”部门,其风险预警和决策支持功能日益凸显。内部审计所做的工作绝非只是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仅仅是工作的开始,帮助被审计部门解决问题、提高效率才是最终目标。不论是医院管理层还是业务部门,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要从“找茬”转变为“提质增效”,对内部审计的态度要从“排斥”转变为“接纳”,领导层的有力支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才能为内审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4.2改进架构,保证内审独立地位

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要在机构设置上得到体现。设置独立的内审部门,直接向院长负责,是目前较为可行的举措。但隶属于院长的内审模式也无法保证绝对的独立,主要是无法有效实施对院长层面的审计监督。随着新医改的推行,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理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具备财务、法律、医疗等专业知识并具有相关专业经历的人员组成,内部审计部门向审计委员会负责,不仅能够保证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确保其独立性,同时也能够加强医院内部监督和治理[3]。

4.3兼容并包,优化人员队伍建设

新医改的深入推行,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出现,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等将使得国内公立医院的治理结构更为复杂,审计的内容和复杂性也会大大增加,这些都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和胜任力提出新要求。一方面,在选用内审人员的时候要着重考虑候选人的综合素质,避免单一选择财会人员,使内审队伍在专业配置上呈现多元化;另一方面,对现有审计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注重培养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开展内审工作,做好解决医院内部管理问题的方案提供者。内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将直接带来审计工作质量的改进,进而使得内部审计在改善公立医院管理水平、提升医院运作效率方面的成效更为突出,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在医院内的重要性水平,从而实现内审部门发展的良性循环[4]。

4.4借力外审,全面提升审计质量

新时期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日趋多元化,内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展,医院内审人员的固有局限性决定了无法完成内审要求的全部工作,社会审计的介入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中央审计委员会会议上也指出,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充分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公立医院可以将传统的查错防弊业务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在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可以将未达到外部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监督改进,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水平[5]。

[参考文献]

[1]刘颖.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现实困境与解决路径——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商业会计,2017,38(11):43-47.

[2]付华.基于风险管理的大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3]傅黎瑛,吕晓敏.我国公立医院审计委员会制度构想[J].财经论丛,2016,32(1):65-73.

[4]徐寿森.关于提高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的思考——基于博弈论的视角[J].会计之友,2016,34(16):113-116.

[5]朱优红.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医院管理论坛,2016,33(10):6-8.

作者:王株敏 郑海萍 单位:常州市儿童医院财务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8月8日 上午10:02
下一篇 2022年8月8日 上午10: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