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经研究」-u0026#34;碳减排挂钩-u0026#34;贷款业务发展研究-以兴业银行业务为例

本文章为WEFore原创。

「世经研究」-u0026#34;碳减排挂钩-u0026#34;贷款业务发展研究-以兴业银行业务为例

第一章 “碳减排挂钩”贷款业务发展研究

第一节 案例背景

一、碳减排工具备受业内关注

碳减排支持工具被视为绿色金融领域强有力的政策工具,备受业内关注。从2021年3月提出“研究”到“推出”,央行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历时8个月。2021年3月,在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上,央行首次正式提出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同年11月8日,央行官宣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碳减排领域,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

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将发挥政策示范效应,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信贷资源投向绿色低碳领域,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只有确保商业可持续、可上量,才可以尽可能做大。未来,碳减排支持工具可以在有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支持行业范围,发放对象可以从全国性银行延伸至地方性银行,加强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参与度,以促进更多资本流向绿色低碳领域。

第二节 案例引入

一、兴业银行厦门分行落地福建省首笔“碳减排挂钩”贷款

2022年5月26日,兴业银行厦门分行落地福建省首笔碳减排挂钩贷款,期限12年,首次放款450万元,将专项用于新乡市核顺能源有限公司相关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该笔业务的落地,是兴业银行厦门分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又一次积极探索与实践。

新乡市核顺能源有限公司为核顺能源有限公司下属项目公司,核顺能源是兴业银行厦门分行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双方长期在光伏领域优势互补,共同致力于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截至目前,兴业银行厦门分行已为核顺能源7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提供融资支持,项目覆盖全国各地。早在2018年,该行就向核顺能源提供项目贷款1124万元,用于助力厦门绿泉实业有限公司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建设。

2022年以来,兴业银行厦门分行还先后完成了全国首宗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区域首单绿色债券发行和区域首笔支持光伏发电项目的“技术创新基金”贷款落地等。

第三节 案例解析

一、兴业银行厦门分行“碳减排挂钩”贷款要素分析

「世经研究」-u0026#34;碳减排挂钩-u0026#34;贷款业务发展研究-以兴业银行业务为例

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四大特点

(一)利差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种利差对于一般的金融机构具有吸引力。银行做业务可以挣平均利差,银行对政策鼓励的方向就有支持动力。因此可以看到已银行,对该工具的支持力度比较大,特别是6家大行。

(二)强调信息披露工作

此前央行对碳减排支持工具提出要“可计算、可操作、可验证”。考虑这方面要求,优惠规模可能需要再打折扣。银行发放的贷款能否满足央行对碳减排的计算和信息披露要求是一个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风险自担

碳减排支持工具采用“先贷后借”的形式,央行只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这主要是为了强调银行在发放绿色贷款时“风险自担”,避免商业银行盲目冲量。

(四)第三方认证有待加强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加强落实央行要求的委托第三方认证机构核查等多种方式核实验证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的要求,加强第三方独立认证机构的参与度,以更准确衡量所投项目的实际碳减排效益,增强碳减排数据和信息披露的可信度。

三、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约束性

一是这些资金主要是用于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领域,相当于“专款专用”;二是银行需要提升绿色项目服务的专业能力,需要按要求公开披露相关信息等。此外,碳减排贷款不同于普通贷款业务,由于碳减排领域项目与传统产业存在差异,需要根据绿色项目特点,建立项目入库评审、产品设计、风控管理、激励约束、信息披露等在内的绿色信贷业务管理机制,完善贷前、贷中与贷后管理。

四、兴业银行“碳减排挂钩”实践

「世经研究」-u0026#34;碳减排挂钩-u0026#34;贷款业务发展研究-以兴业银行业务为例

第四节 案例延伸

一、同业银行“碳减排挂钩”实践

「世经研究」-u0026#34;碳减排挂钩-u0026#34;贷款业务发展研究-以兴业银行业务为例

第五节 案例指引

一、商业银行发展“碳减排挂钩”贷款业务对策建议

商业银行应合理布局碳减排支持工具重点支持的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大领域及其细分领域,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世经研究」-u0026#34;碳减排挂钩-u0026#34;贷款业务发展研究-以兴业银行业务为例

综上,银行需要寻找优质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自主决策、风险自担原则提供碳减排贷款,并按规定公开披露相关信息。对于银行来说需要完善内部业务流程,深入研究绿色经济与金融业务,提升服务专业性与风控能力。

在风控方面,除了按照一般贷款项目做好风险管理之外,还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重点关注贷款支持项目是否达到国家绿色产业有关标准,并关注其碳减排效益。二是重点关注环境风险与其他风险的协同管理,把控好环境风险与行业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运营管理风险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8日 上午10:57
下一篇 2022年6月29日 上午9: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