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掘进一米都是艰辛的付出

2019年4月7日夜间,在玉磨铁路新平隧道6号横洞当班的中铁隧道局集团玉磨铁路项目部施工员黎志军、技术员华帅与他的同事们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当晚10点45分,作业人员正在对掌子面进行反压回填时,黎志军发现掌子面水量突然增大,后方初支渗水严重,局部裂隙处呈喷射状。黎志军判断可能发生突泥涌水,来不及多想,他和华帅立即组织人员和设备火速撤离现场,在撤离过程中突泥涌水瞬间爆发。

此次涌突体涌出掌子面70余米,约1500余立方米,夹裹的泥沙将装载机冲出40多米,当时水量约达每小时1170立方米。事后勘察发现,掌子面后25米内初支结构全部开裂、钢架扭曲。复杂的岩层和极易发生的突水、涌泥、涌砂、溜坍,这便是施工人员经常要面对的施工环境。

玉磨铁路是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玉磨铁路3标线路全长26.78公里,涵盖“四隧三桥”,而作为全线控制性工程的新平隧道自开工以来就备受瞩目。全长14.835公里的新平隧道,位于新平县的崇山峻岭间,隧道下穿磨盘山脉,洞身与扬武-青龙厂大断裂平行,共穿越6条断层破碎带,所经之处岩体破碎、突泥涌水频发,是Ⅰ级高风险隧道,也是全线施工难度极大的隧道。因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隧道挖掘每前进1米,都需要建设者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自2016年6月开工建设以来,新平隧道、立新隧道施工中频频遭遇突水、涌泥、涌砂、大变形等不良地质灾害,累计发生突水、涌泥、涌砂28次,涌泥、涌砂量达65000余立方米,高峰期涌水量达1175方/小时,发生溜坍410余次,溜坍量67000余立方米,最大沉降量达1000毫米。

面对这样复杂且危险的施工环境,中铁隧道局集团玉磨铁路项目部的建设者们并没有退缩,反而愈挫愈勇、迎难而上。据介绍,对复杂的软弱地层施工,技术人员创新使用三台阶带仰拱一次开挖工法,使仰拱及时封闭成环,减少围岩变形概率。三台阶带仰拱一次开挖工法推广实施以来,隧道风险管控、步距合规、混凝土浪费等方面均取得成效,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制定“质量安全红线管理双四十条”,每天严密监控临边防护、设备运行、高空作业、动火作业等重点,并利用视频监控设施,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保证洞内施工安全。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提前揭示前方水文、地质情况,精准把握周边围岩状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加大监控量测密度和频次,在特殊地段,每2―3米布设一组监控量测点,每2小时观测1次,发现异常及时预警。

“开工建设以来,全体建设者加班加点干,哪怕节假日也很少与亲人团聚,默默地坚守在岗位上,把自己的汗水挥洒在了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项目部党工委书记冯友平说,中铁隧道局集团玉磨铁路项目部强化施工管控,采取有力措施,从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目前新平隧道完成掘进7293.4米,占新平隧道总长的49.2%,各个项目质量安全可控有序,施工进度稳步推进。(玉溪日报记者 刘黎)

编辑:王德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15日 上午9:33
下一篇 2022年6月15日 上午9: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