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孵化器如何完成“自我孵化”(孵化器自定义模式怎样使用)

据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3月13日,成都高新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数量已增至71家,孵化面积共计2160064.52平方米,在孵企业数量超过2600家,已毕业数量共计1215家。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凸显了高新区创新创业蓬勃发展态势。

菁蓉国际广场园区五家孵化器负责人将带来他们的创业思考:

采访对象:

优贝空间管理合伙人 王羽佳

星河明信国际创客空间负责人 刘振辉

成都华韩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杜秋

成都硅谷国际孵化器项目负责人 李剑锋

微软云暨移动技术孵化计划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应用云加速基地总经理 梁振(以下简称:微软云加速基地)

生存!生存!孵化器拉开优质创业项目的争夺战

“自己运营一家孵化器,用自己的创业经验去帮助新的创业者,我认为这是一件蛮有价值的事情。”优贝空间的管理合伙人王羽佳说到。

2017年2月,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丝年味。下午4点,已经3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的王羽佳依然来到位于成都高新区菁蓉国际广场的办公室,和入驻孵化器的一些项目团队进行思想碰撞和深度交流。他语速很快,逻辑清晰,看不出一丝疲惫。

当初选择进入这一行,王羽佳坦诚自己带着一丝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我创办过几家公司,但是很不幸,绝大部分都死了,活着的也不咋样,”他自嘲道,又马上接回了话题,“但是这些经验或许对创业者有帮助。”由于自己天生爱交朋友,也爱整合资源,因而在他看来,符合上述两点要求的孵化器领域,就是他的“挚爱”。

但是这饭碗端在手上,却并没有那么轻松。随着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浪潮的兴起,数量众多的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要想在孵化器这片红海中做出卓越成绩,并非易事。如何将优贝空间运营好,寻找优质的可关注投资的创业项目,成为王羽佳每天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孵化器的生死存亡 能否拿出好的创业项目

“对于孵化器来说,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说这句话时,成都华韩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杜秋刚刚送走一位客人。20分钟后,又有两位客人坐在他的办公室门外开始等待。

他认为,孵化器能否活下去的关键,是能否引进和孵化出好的创业项目。

作为成都高新区创业载体的领军人物,杜秋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很多慕名而来的到访者,或参观,或学习。对此,他曾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抱怨”接待太多,占用了他大量的工作时间,他更愿意把大把的时间留给入驻孵化器的创业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去寻找一些更优质的项目。

但“抱怨”终归抱怨,杜秋每天依然笑眯眯地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到访者。他心里十分清楚,这种高度被社会各界关注的背后,是巨大的市场——对入驻孵化器的初创企业而言,这将是最宝贵的财富。

“失眠,睡不着,翻来覆去在床上看行业资讯。”王羽佳坦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他的生物钟都陷入了混乱——半夜12点睡着凌晨2点醒,凌晨2点睡着4点钟又醒。白天的时间,一半要在外面跑,和同行交流、寻找好的项目、引入好资源;另一半要在空间内和团队待在一起,帮助创业者解决问题。

这天是2月平常的一个星期五。下午5点,成都硅谷国际孵化器项目负责人李剑锋来到菁蓉国际广场的园区食堂。刚刚坐下来就餐的他,突然和创业者聊到一个创业点子,于是双方灵感闪现,脑洞大开,索性都放下了筷子,展开了将近一个半小时长的头脑风暴。等到大家满意离开时,李剑锋又默默地走回了办公室,争取在4个小时内继续完成当天未做完的工作。

下午6:30,微软云加速基地总经理梁振,在处理完后当天公司的事物后,又马不停蹄赶到近10公里外的一个创业沙龙现场,和创业者们交换名片,试图为孵化器物色一些好的项目。

在高度的责任心面前,加班已成为各位孵化器负责人的工作常态。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菁蓉国际广场各孵化器负责人平均每天的上班时间已超过10小时,至于加班过周末,也见怪不惊。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让孵化器健康、持久地运营下去,因而都痛并快乐着。

不赚钱的孵化器 尽早投资好项目才是共识

“其实,经营孵化器并不赚钱。”星河明信国际创客空间负责人刘振辉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他认为,孵化器要盈利,必须通过看准好项目,对其进行投资赚钱,做长线收益,“这就很考验孵化器本身的经济实力。”

王羽佳对此也显得十分坦率:“孵化器怎么赚钱,国内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也没有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包括我自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因此,在如何盈利的问题上,对好项目进行直接投资,也成为优贝空间的最优选择。

“如果我们的定位只是收点租金的话,那我可以清楚地说,仅凭工位出租获得租金,还不够我和另外一位高管的年薪。”杜秋笑着说。对此,华韩孵化器在成立之初就做好了现金流的储备,准备打“持久战”。“遇到好项目,我们会果断出手投资。”杜秋说,要培养明星企业,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因此不能急功近利。

梁振则直接开门见山告诉记者,微软云加速基地也成立了基金公司,希望能在项目孵化过程中进行早期投资,最终在资本上获得收益。他算了一笔账:赚创业者的钱,和帮创业者把项目做大去赚增量市场的钱,所花费的精力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更倾向选择后者。”

这样的思路一旦确定,孵化器领域的准入门槛也逐渐开始提高。一些大公司、大资本开始进军这一领域,在这片红海中进行角力。

“我更看重的资本来做孵化器,而不是孵化器来做资本。”王羽佳说这句话时,背靠德商资本的优贝空间,坚持了“基金 孵化”的运营模式,已经成功孵化了一批项目,并创下90个创业团队争夺1个入驻名额的佳话。

而由成都高新区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微软云加速基地,则依托微软强大实力,孵化出一批紧扣微软上下游产业链的优质项目,受到资本市场的大力追捧。

星河明信国际创客空间,则不仅依托星河控股集团和四川省明信投资集团的资金实力,更有深圳的知名创新创业平台——星河·领创天下的经验加持,以“股权投资”模式为特色,将自己定位为创业者的事业合伙人,瞄准人工智能、能源、电力等领域,进一步开发自身的相关产业链,挖掘增量市场。

如何吸引好项目 提供专业特色的优质服务

几乎所有的孵化器运营者都意识到,优质的项目才是孵化器生存的根基。杜秋更是直言不讳:“一定要有好项目的入口,这非常关键,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也成为许多运营者的共识。在成都高新区,不少孵化器开始立足于特定行业,并提供优质特色的服务,以吸引优质项目的入驻。

成都硅谷国际孵化器则定位成未来前沿科技孵化器,选取了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并为入驻提供相应的软硬件支持。“比如,我们会给入驻成都硅谷的VR企业,提供相关的VR测试设备。”李剑锋告诉记者,如果创业团队要开发VR程序,需要去购买相关的测试设备,增添成本,而创业团队到成都硅谷后,只需要把程序编好,孵化器便会给提供相关的设备供大家进行测试。

微软云加速基地则要求入驻企业要有收入,被市场认可,并且要求业务要紧扣微软产业链的上下游,以便孵化器能够更好地利用微软的资源帮助企业发展。作为回报,入驻企业不但免费可以使用工位,还可以免费使用微软云的计算资源和微软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如微软Hololens全息眼镜。此外,入驻企业还可以获得为期免费三年的微软相关授权。

“更重要的是,项目在这里孵化完成后,通过微软的合作推广,把产品方案放到微软公有云之中,还可以成为微软方案中的一部分。”梁振说,世界五百强公司里面,大部分都是微软的客户,通过微软的渠道,可以帮助成都高新区的企业走上微软的全球市场,让更多的用户可以用到来自成都高新区创业者研发的产品。

优贝空间则将孵化范围瞄准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生物科技和新技术四大领域。除直接投资好项目外,还也打造了内部训练营项目,按月度为入驻团队做体检,通过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咨询、团队关系等课程,帮助创业团队及时发现问题,或者未雨绸缪,全方位提升创业者的能力和价值。

而星河明信国际创客空间则将关注领域瞄准在人工智能、能源和电力、互联网 、游戏动漫和大数据方面。刘振辉告诉记者,星河明信将会把星河集团专注地产及商业近30年沉淀的大数据和用户资源开放给创业者。“星河集团在深圳拥有上千个商家及百万级家庭用户,这个机会对创业者来说,不仅是一个市场,更是试验田。”

如何区分好项目 数学模型、严酷考核齐上阵

如何区分一个入驻项目是好还是坏,每个孵化器都有一套属于自身的“看家本领”。

作为微软的“亲儿子”,微软云加速基地拥有微软亲手打造的项目管理平台,对入驻项目进行科学的评审。“通过这个软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个入驻项目的运营状态,进展是否顺利。”梁振介绍道,该软件还拥有一个数学模式,可以帮助孵化器分析出哪些项目是不值得投资,哪些项目值得投资。

王羽佳则表示,优贝空间将内部划分为孵化器和加速器。其中,由优贝空间直接投资过的企业将会放进加速器,所有的企业,每月甚至每季度,都要经过优贝空间的评审、考核。“我们会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给它量身制定一套运营标准,每一个企业有42项不同的运营标准。”

而入驻星河明信的企业,也要经过非常严格的项目筛选和评审机制。刘振辉表示,星河明信甚至还制定了严格的清退机制。

圆桌对话

“运营孵化器,一定要倾注足够的耐心”

在采访中,各孵化器负责人分别就自己理想中的优秀孵化器发表了自己看法。其中,专业、聚焦,能够帮助企业解决核心问题,是各孵化器负责人达成的共识。

记者:在您心中,优秀的孵化器是什么样的?

李剑峰(成都硅谷):对于一个优秀的孵化器而言,最具有价值的地方,应该是如何解决入驻项目的核心诉求。一个项目入驻孵化器,周期一般是3到6个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孵化器应该与项目团队共同思考,当下入驻项目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是资金问题,还是合伙人的问题,或是市场推广的问题?我认为孵化器与入驻项目更应该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大家合伙共同在做一件事情。在这个具体问题上,项目团队还是专家,而孵化器是在辅佐它,大家互相帮助。毕竟很多时候,孵化器的强大资源仅限于某一方面,它不是全能型的选手,有自己的局限性。孵化的结果,就是要和创业者一起实现1 1>2的问题。

王羽佳(优贝空间):虽然孵化器本身不能量产成功的企业,但是孵化器能做两件很重要的事情:帮助企业提高创始人的个人能力,为企业搭建一条能够接触到顶层资源的上升通道。如果能做到这两点,就是一个优秀的孵化器。

记者:您认为孵化器该怎样孵化出一个好的项目?

梁振(微软云加速基地):我认为孵化要跟大行业和大产业链挂钩。中国的经济环境跟国外不太一样,中国的创新创业一定要围绕大产业去做。我们要一定要看清楚大产业缺什么,我们就孵化什么,往往成功率就比较高。作为孵化器来说,你做得越精越专,你在垂直行业整合资源就越多,能帮助到项目成长的机会也就越多。

记者:您是怎样看待成都高新区的创新创业前景的?

杜秋(华韩孵化器):我非常看好成都高新区的创新创业前景。因为当创新创业形势比较活跃的时候,就会渐渐形成一个生态圈,汇聚到更多的创新创业资源。而资本总是向着资源密集的地方流动。当这个生态圈形成的时候,资本、人才就会纷至沓来。但这种生态圈需要多年才能形成,比如说硅谷、北京中关村。但是成都高新区近几年来,创新创业的发展进度非常快,所以我非常看好,也很期待。

刘振辉(星河明信):美国很知名的孵化器,如YC,项目要进入很难,要经过严格筛选。但是一个好的项目,能够进入到类似于YC这样的知名孵化器,就能够得到投资人的青睐。我相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成都高新区的孵化器也会诞生出类似于YC这样的知名孵化器。

特约供稿:成都菁蓉国际广场罗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8日 上午8:55
下一篇 2024年4月18日 上午9: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