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稿多投、一文多发”有利于科研成果广泛快捷的交流(一稿多投一稿多发)

来源:科学网 作者:王立新

论文是作者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人类科学进步的基石;期刊是发表论文的载体、是靠论文生存的寄生虫。这是基本事实,是探讨“一稿多投、一文多发”问题的出发点。

作者发表论文是促进人类科学进步的重要环节,所以发表的渠道越多越有利于学术成果的交流,因而也就越有利于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一篇论文同时发表在多个期刊上,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机会看到这篇论文,这对科学事业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一稿多投、一文多发”有利于科研成果广泛快捷的交流(一稿多投一稿多发)

科学大厦是全人类科学工作者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 — 我在你的论文之上舔一砖、你在我的论文之上加一瓦,一代又一代,是大家合作的成果。所以,畅顺的交流是科学发展的核心要素。“一稿多投、一文多发”可以让科学交流更加畅顺,打通现行期刊投稿审稿制度对科研成果交流的阻碍作用。具体地讲,如果同一篇论文可以在多个期刊上发表,那么最先发表论文的期刊就最容易被引用。这样可以促进期刊之间的竞争,使那些审稿速度慢的期刊面临压力。

另外,“一稿多投、一文多发”也是破除“以刊评文”的有效手段。“以刊评文”是现行科研评价体系的百毒之源,《旧金山宣言》对此有过深刻的批判。如果一篇重要论文同时发表在多个期刊上,其被引用也就分散于多个期刊,结果就是缩小了不同期刊之间影响因子的差距。如果不同期刊的影响因子都差不多,很难用影响因子来区分不同期刊的“好坏”,那么“以刊评文”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科研评价也就回归到评价论文本身,而不是刊载论文的期刊。

现在所谓“一稿多投、一文多发”的规则是由寄生虫们(期刊)制定的,其目的是保障寄生虫们的垄断利益,而牺牲的是科研成果广泛快捷的交流以及人类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更为甚者,寄生虫们把“一稿多投、一文多发”宣传为学术不端,与抄袭造假等真正的学术不端混为一谈,这是混淆视听之举,危害深远。

“一稿多投、一文多发”不仅不是学术不端,而且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科学发展、冲破发表瓶颈、调动学者积极性的重要举措。要旗帜鲜明地宣传“一稿多投、一文多发”的好处,光明正大地推进“一稿多投、一文多发”的进程。

论文是科学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就像自己的孩子。现行的版权制度要求作者将论文版权交给期刊,这就好像逼着作者卖儿卖女,是对科学工作者基本权利的粗暴侵犯、是对科学工作者劳动成果的野蛮占有。

改革路线图:其实很简单,只要做一件事情就可以了:改革现有的版权制度,让作者永远拥有自己论文和论著的版权。这样一来,作者想投哪个期刊就投哪个期刊,想投多少个期刊就投多少个期刊。至于期刊登还是不登,那是期刊自己的事情,怎么做都可以。这样做有两大好处、可以一石两鸟:

1)期刊之间竞争加剧,谁能更好地服务作者,谁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有利于期刊的优胜劣汰,更好地服务于科学事业的发展;

2)可以让作者的论文以更快的时间、在更大的范围内与读者见面,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

全世界科学工作者联合起来,用“一稿多投、一文多发”来捍卫自己发表与推广自己科研成果的基本权利,也让学术成果的交流变得更加广泛、更加快捷,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一稿多投、一文多发”有利于科研成果广泛快捷的交流(一稿多投一稿多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7日 下午1:52
下一篇 2024年4月17日 下午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