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楼丨浙江又添三家省实验室 这家由浙企牵头(浙江涌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胡静漪 通讯员 陈夏

最近,浙江省实验室大家庭喜添三位新成员:白马湖实验室、东海实验室和天目山实验室。

其中,聚焦能源与碳中和的白马湖实验室,由一家省属国企——浙江省能源集团牵头,联合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共建。

涌金楼丨浙江又添三家省实验室 这家由浙企牵头(浙江涌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白马湖实验室正是这样一个创新联合体,它由链主企业牵头,以应用倒逼研究,天然具备知识产权转化的快速通道,可以无缝串联起产学研链条。

在“双碳”背景和能源保供的大环境下,这家“创新联合体”式的省实验室,将会迸发出怎样的能量?

瞄准三大未来领域

白马湖实验室坐落于杭州市滨江区白马湖畔,这里依山傍水,非常静谧。

按照“一核多点”布局,一期实验室总部基地已经落实土地134亩,最早将于今年年底动工。此外,还规划在萧山、长兴等地建设分中心,五年初步预计投入85亿元。

涌金楼丨浙江又添三家省实验室 这家由浙企牵头(浙江涌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据实验室筹建处主任陶晓东介绍,实验室将向着能源低碳转化与多能耦合太阳能转化及催化、零碳能源转化与存储三大领域发起技术攻关。

具体做些什么?新一代高效光伏电池液氢制备/储运及加注关键装备等10项以上重大技术成果,大型安全环保型储能电站、规模化碳捕集及利用等5项重大示范工程,都是能源生产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的“利器”。

“两年见成效、五年出成果、十年树标杆”,为创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实验室的任务可谓艰巨。不过,这些目标并非好高骛远。

在技术储备方面,浙能早就有不少“囤货”。比如在氢能领域,此前与中国航天院所合作重点研发项目,其氢液化系统已获得国家首台(套)认证;在新型储能电池领域,水系锌(离子)储能电池,已进入中试生产和示范项目阶段。

涌金楼丨浙江又添三家省实验室 这家由浙企牵头(浙江涌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浙能集团组织专家检查氢液化系统冷箱集成进展情况。

在科研合作方面,浙能和浙大也是“老朋友”。“从2011年开始,我们有十年的战略合作,搭建了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工作站。”陶晓东说,双方共同研发的超低排放系统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负责人正是如今的白马湖实验室主任高翔院士。

攻关清洁能源“卡脖子”技术,在经济大省、能源小省浙江,能源领域将迎接更绿色的未来。

首批科研人员已就位

那么,这家高大上的省实验室,目前建设到哪个阶段了呢?

涌金君了解到,最近白马湖实验室的首批科研人员已经到位,他们多从浙能集团、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单位移(兼)聘而来。

在氢能储运研究所,6名科研人员从浙能技术研究院转来,他们的学历均在硕士及以上。

刚进入浙能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站时,厉劲风是唯一的低温领域人才,如今有了更大的平台、更充分的资源,他回想起大学时代的专业情怀,“未来可以一心扑到科研工作上,实现我的专业价值。”今年面临出站再择业,他已决定继续留在这里,参与液氢领域科研项目

同样结缘于此前合作,浙能技术研究院引入了航天低温推进剂方面的专家,他在液氢领域有数十年的研究积累,为技术装备国产化做出诸多贡献。去年,他带领院内的青年研究员,共同编撰战略建议书、整理申报材料。

如今,实验室计划实施“首席科学家”执行制,这位专家也转入到实验室,成为氢能团队“首席科学家”。“有科研底蕴深厚的大师来组建专业团队,立足点更高、方向感更稳。”厉劲风说。

在管理机制上,实验室主张长周期评估考核,“不唯论文影响因子与发表数量,而关注原创性、科学价值和学术影响力等,突出‘重点’‘亮点’。”实验室筹建处常务副主任滕卫明说。

目前,实验室正在进一步明确人才相关配套政策,计划今年汇聚科研人员近200名,打造科研团队7-10个,加快汇聚更多“智慧”。

涌金楼丨浙江又添三家省实验室 这家由浙企牵头(浙江涌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说】

举企业之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胡仲明

在浙江,由市场主体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省实验室,是前所未有的一大举措。

对于集团而言,白马湖实验室不仅是落实浙江“建成10个以上高水平省实验室”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融合科技创新要素推动高水平转型的重要载体。

集聚整合创新资源,培育重大标志性成果。浙能集团主动融入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强省人才强省的发展战略,专班化攻坚、清单化落实。

在研究方向上,既有围绕太阳能、氢能、储能、能源清洁低碳利用等领域大量基础研究,为未来蓄势;同时又注重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布局,为发展闯关。

加快落实四个“一批”,争当能源创新领头雁。

加快形成一批政策,建立高效的科技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家作用,落实好首席科学家执行制和责任制,让科研主体和科研人员享有更大的自主权;

加快成立一批院所,年内至少组建5个研究所,让下设院所享有更大确定权;

加快组建一批团队,以最优政策、最实举措、最好服务引进人才,以非常之举推动省实验室成为国内外能源英才重要首选地,让人才成就省实验室、省实验室成就人才;

加快落地一批项目,坚持“重大、领先、关键”,坚持自主研发、主动引领,让关键技术享有更大话语权,推动省实验室技术攻关由“跟跑、并跑”向“创新、主导”加速转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3日 上午10:16
下一篇 2024年4月13日 上午10: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