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和》导读 – 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医院发展(之一:发展科研的战略选择)

《致中和》导读 - 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医院发展(之一:发展科研的战略选择)

按语:

2023年是广东省中医院建院90周年。90年光阴,弹指一挥间。90年来,广东省中医院紧跟党走,以肩负振兴中医为使命,以至精至诚守护人民健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东省中医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藉此90周年之际,我们回首既往,凝心聚力,汲取历史智慧力量,砥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怀揣着省中医院的赤子丹心,团结奋斗,逐梦新征程!

接下来,本专栏按医院工作不同板块,系统梳理有益工作经验,通过采集医院奋斗史中的艰辛故事及光辉瞬间,凝结的管理智慧及医院精神,形成系列专题文章,以此向建院90周年献礼致敬!

第三篇章:

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医院发展

一、发展科研的战略选择

广东省中医院的科研战略抉择、工作思路拟定、以及实施路径迭代更新,都是与医院发展紧密相连。回顾起来,医院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

首先是解决温饱问题,那是史德林书记主持工作的阶段,提出了 “没有病人就没有饭吃” 。这个口号一直被学校批评,“一个大学附属医院怎能把吃饭放在首位?”但现实就是这样。那时的广东省中医院,连工资都发不出,所以主要精力就是解决温饱。首先实行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大锅饭”,鼓励大家服务更多病人。实践证明,我们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其第一切入点就是分配制度改革。

慢慢的,饭虽吃上了,但离可持续发展还有一定距离。当时,很多医院觉得我们分配制度改革得很好,全广州甚至全省的医院都跑来学习。可蛋糕就这么大,别的医院底子好、技术实力硬、人才素质强,自然而然就把这蛋糕给抢掉了。

医院发展随之进入平台期。当时医院院长吕玉波刚做一把手,第一年年底医院工作量不升反降,压力很大。后来经调查发现,不是员工的积极性没调动起来,大家都很主动积极,主要是专业人才的素质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不能较好解决复杂疑难疾病。

例如当时的外科,主要做的是类似于阑尾炎级别的手术,别的手术都不敢做。胃切除术要请外院专家来做,复杂一点的病人都不敢收。一个痔疮大出血,其实只要缝两针就好,但是当时的医生都不敢,要送去西医院。外界曾称,省中医院就只是卫生院的水平

针对这一痛点,医院决定主抓内涵建设。

第一步,就是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着力点就放在人才队伍建设和专科建设。围绕解决急危重复杂疑难疾病抓专科建设抓员工继续教育,实行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和总住院制,要求所有医生必须懂得“五衰”抢救。

正是有了这样的扎实基础,非典时,我们才敢收病人,我们中西结合抗击非典的成效才得到了认同,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肯定。当时,广东省委省政府组织了近百名医务人员准备到香港支援抗非,可香港医管局只要求我们派出两名中医专家。我们派出了林琳、杨志敏两位专家到香港支援。在香港抗击非典胜利之后,香港医管局给世界卫生组织的总结里面专门写了这么一句话:“我们的临床研究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是有效的。”而且它突破了中医不能进香港公立医院的历史,从此香港医管局开始在香港公立医院组织中医门诊

当时医院的发展战略要构建三大优势:服务优势、疗效优势、信誉优势。实现四大战略目标:成就一群名医、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团队、形成患者信赖的公信力。

从医院战略选择来说,无论是构建服务优势亦或信誉优势,相对花费的时间会较短,能有“短、平、快”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果然,效果出来了,别人都夸广东省中医院管理好、服务好、行风好,到处夸奖我们。但是,吕院长越听越觉得不是滋味。对于一所医院来说,这“三好”固然重要,但疗效好才能满足患者的核心价值!广东省中医院更想要的是疗效,不过这不是短时间能达到,若没有5-10年的不懈努力,都难以显现出来。这就更加坚定了医院要抓人才队伍专科建设的决心

通过专科建设带动人才培养,医院医疗水平逐渐上来,连中央领导、老省委书记李长春都称赞我们在中南海很著名。但与此同时,科技工作仍然是个薄弱环节。

一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学历结构不合理。医院基本没有研究生,也不招收研究生。认为同样年资的毕业生,研究生在临床水平方面比不上本科生,而工资待遇却比本科生高,不值得。

二是缺乏科研的积极性。觉得能看病人就可以,感觉科研对临床没有帮助,只会耽误临床的时间和精力,对科研工作不重视。

三是缺乏科研的素养,不懂凝练研究方向,发表不了文章,申报不了课题。

四是不懂新药临床试验的规范。当时医院是新药临床试验基地,参与一些新药、更多的是中药保健品的临床试验,大家对这些临床试验不重视,做得不大规范,对知情同意、伦理审查等要求都不大熟悉掌握。

五是学习氛围淡薄。医院经常邀请业界学术大咖来院做学术交流,推动院内学术发展。然而当时要举办一场学术讲座,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工作的难度,并不在于邀请知名学术专家,而是大家压根儿对这类学习不感兴趣,不积极参加听讲座。也就是专家有了,而听众很少。每次举办学术讲座,科研管理部门都要电话通知好多次,规定科室一定要派人参加,才有部分医生前来,同时由于参加人员的外语水平或知识水平有限,也不能积极地与专家互动,达不到应有的学习交流效果。

六是没有科研成果和新药转化。由于没有科研基础和积累,医院没有科研成果。作为临床水平不错的医院,虽有不少院内制剂,但没有一个医院自主研发的中药新药。尤其是三甲评审时,让人感触最深的是,三个“大零蛋”,课题、文章、成果都是零。

1993年,恰逢医院60周年院庆,医院获得了“全国示范中医院”荣誉,可谓双喜临门。来院参加活动的原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文康向医院提出了“要把广东省中医院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的、综合性的中医院”的目标,要把医院建设成为“中医系统的协和”。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广东省中医药局原局长张孝娟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议在广东试点中医医院的三甲评审,选中了广东省中医院作为试点单位。对医院的成长与发展而言,这是绝好的机遇。领导班子欢欣鼓舞,希望成为全国第一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但当年评审三甲医院,在科研方面有两个条件,就是必须有5个以上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近十年来在全国杂志发表至少10篇论文。大家一看到这两个条件都傻眼了。别说国家级、省市级的科研项目,甚至连校级项目也很少;至于发表文章方面,几乎要把图书馆翻了个底朝天,好不容易才凑到了6篇。通过全院上下努力,虽顺利通过评审,成为全国第一家三甲中医医院,但是医院的科研得分非常低。这对医院的冲击相当大。

若学术上不去,科研就等同为零。医院领导班子意识到,要建设全国一流的中医院,专科要上去,学术也得上去。补齐短板,只能排除万难向前走,决心抓医、教、研齐头并进。后来,吕院长还提出“没有学术的专科不可能是高水平的专科,只懂技术不懂学术的医生,充其量是个医匠。”

从医院发展历程来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医院发展。具体到医院实际,就是要建设研究型医院、研究型专科专科建设和学科建设就要同步。

吕院长向王永炎院士汇报医院的工作设想,希望在他的指导下,把医院建成研究型医院。他说,“你们这想法很好,我给你一个建议,不仅科研要上去,教育也不可缺” ,不仅要研究,还要育人。王永炎院士给我们提出要建设研究教育型医院。由此,医院朝着这目标奋斗。

基于客观实际,医院还有另一个考虑:若科研工作要上去,就必须具备一支创新能力、创新意识都很强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医院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员工为本”,医院不仅要让员工的生活水平跟得上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还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成就自己的事业,大家不能只做医生,要做医学家。

医院确定了战略选择的两条原则:一是以病人需求为导向,二是对行业发展的贡献度。医院要用自己实践探索回答中医药行业发展需解决的难点、堵点问题,提供参考。医院要通过科学研究,用科学的数据来展示中医药的有效性;并且,结合现代科技成果的应用,回答好中医药为什么有效。简单一句,医院的发展要服务于中医药事业发展这一大局。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医院实施了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但是发展科研,并不是一蹴而就,是要经过长期努力。医院认为,只有临床疗效上来了,有了足够临床实践基础之后,才有条件开展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当疗效提升了,科研也有了一定积累,才有可能迎来爆发式发展。所以,一开始以临床研究为主,适当做些基础研究,也是为了临床研究服务。

整体看来,医院开展科研的工作思路非常明确,就是要为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所服务。

吕院长提出,“科学问题要在临床中提出;通过临床实践,形成解决思路和方法,再回到临床实践验证;形成的成果要应用到临床,为提高疗效服务。”

医院从而确定了中医证候、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围手术期研究三个主攻方向。

选择证候和临床疗效评价,基于考虑主要是既能解答中医特色的行业关键问题,同时是根据赖世隆教授的特长所作出的安排,能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选择围手术期的研究是基于在整个中医行业里,当时医院的手术量和手术种类最多的,当属广东省中医院。所以,在围手术期怎样更好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是摆在医院面前必须要探索的任务。医院认为,这是广东省中医院最应该做的。由此,广东省中医院的科研三大方向就这样确定了。证候方向一直做到现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最引以为豪的是,以广东省中医证候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目前医院正在建设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都与证候相关。

【精彩预告】

接下来,该怎样抓科技创新?”,我们将在下期做梳理解答,详见第三篇章: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医院发展(之二:改革运行机制,调动科研积极性),敬请关注!

参考:《致中和——读懂广东省中医院的第一本书》

指导专家:吕玉波 卢传坚

编写:卢传坚 蔡桦杨 郭建文 何羿婷 张勋 肖春生 温泽淮 李慧 黄宪章 李晓彦 陈曲波 何倩伟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致中和》导读 - 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医院发展(之一:发展科研的战略选择)《致中和》导读 - 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医院发展(之一:发展科研的战略选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6日 上午10:42
下一篇 2024年4月6日 上午10: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