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五次会议听取关于检查《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2021年11月26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条例》,对单用途预付卡“如何有效监管”“如何规范经营”“如何依法维权”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报告,截至目前,商务、体育、文旅等部门出台了预付卡合同示范文本,教育培训行业已要求全部签订合同,体育健身行业正在全面推行合同示范文本。
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服务系统和预收资金存管信息平台均已上线
《条例》自202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今年在法规实施还不满一周年的时候,便启动开展执法检查,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
报告认为,市政府认真履行预付卡工作领导责任,市场监管部门主动发挥《条例》实施的统筹、组织和协调职责。目前已有14个行业部门、28个行业领域明确了职责分工,“市场监管统筹、行业部门主责”的预付卡治理格局初步形成。配套制度不断出台。
截至目前,商务、体育、文旅等部门出台了预付卡合同示范文本,涵盖了生活服务、体育健身等领域;共享交通、机动车维修等领域出台了备案制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领域出台了资金监管制度。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服务系统和预收资金存管信息平台均已上线,为经营者备案、消费者查询、资金存管提供了支撑。
监管方面,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部门将预付卡违法行为列入2023年“铁拳”行动执法重点;市商务局充分利用商务部信息平台,加强发卡企业监测,督促问题企业抓好整改;市人力社保局开展了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预付卡管理专项检查,推动解决“预付式消费退费难”问题;市文旅局创新和规范监管形式,建立了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等6项基本制度和4项场景化措施;市公安局与市场监管等部门推动建立“公安 行政”风险防控协同机制;市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加强预付资金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助力行业监管。
同时,示范合同文本逐步推开。教育培训行业已要求全部签订合同,体育健身行业正在全面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医疗美容行业签订合同已逐渐成为共识,美容美发等行业不签合同情形有所好转。资金存管制度逐步推行。目前,预收资金存管制度正在各相关行业推进,各存管银行实时资金存管额高峰时超过78亿元,为北京市防控预收资金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部分领域存在监管盲区,个别领域存在职责交叉和多头多向监管等现象
报告认为,由于《条例》实施时间不长、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加之市民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有关问题反映量也在不断增加。据12345市民服务热线统计,去年6月1日至今年5月31日,共受理预付式消费相关问题投诉19.17万件,同比增长60.59%。可见,预付式消费问题还比较严重,《条例》贯彻落实还任重道远。
如报告指出,执法体制需进一步完善。行业主管部门“以批代管、不批不管”“无处罚、不检查”,综合执法部门“只处罚、不检查”等行为仍然存在;部门监管信息共享还不及时,部分领域存在监管盲区,个别领域存在职责交叉和多头多向监管等现象。
报告指出,配套措施执行不够。检查发现,当前监管工作重心依然侧重于处理预付式退费等投诉举报问题,对于已出台的配套措施执行力度还不够,落实质量和效果还有待提升。
此外,报告还指出日常监督检查不到位的问题。《条例》第二十四条及第四章规定了行业主管部门日常监督职责和具体措施。检查发现,各部门针对单用途预付卡领域开展日常监督检查不足;在联合执法中,还存在行业主管部门线索移送不及时、执法主动性不足、行刑衔接渠道不通畅等问题;由于有些部门配套措施不到位,《条例》赋予的行政处罚职责难以落实。
■ 建议
明确监管执法职责划分,建立监管执法处理工作机制
“一张小小的预付卡,一头连着各行各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考验的是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报告提出,加强统筹协调与整体推进,不断提升治理效果。市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单用途预付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对尚未明确分工的细分领域,尽快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大力协调推进单用途预付卡跨部门综合监管改革工作,从源头上彻底解决监管责任不明确、协同机制不完善、风险防范能力不强等问题。市场监管部门要切实发挥好统筹管理职能,明确监管执法职责划分,建立监管执法处理工作机制,完善服务系统使用功能,提升监管运行效率。
同时,报告提出,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本行业情况,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及时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制度,科学设定行业监管规则,同时尽快摸清本行业底数,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台账,夯实预付卡监管及风险防控工作基础。
报告还提到,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凝聚共治合力。加强普法宣传,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扩大《条例》社会知晓度,培养消费者理性消费意识。加强《条例》解读规范性,引导经营者合理预期和自觉守法。行业协会要加强本领域自律管理、自我约束,积极开展培训服务,引导会员依法、合规发行预付卡。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陈荻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