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答疑·社区慈善】如何做好社区慈善工作(社区慈善工作创建经验)

中国社区报 2023-08-28 16:09 发表于北京

【专家答疑·社区慈善】如何做好社区慈善工作(社区慈善工作创建经验)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随着基层社会治理的推进,许多地方对社区慈善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社区基金会、社区基金、慈善超市等社区慈善载体遍地开花,积累经验的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如何通过社区慈善工作解决社区发展问题,增进民生福祉?本期我们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教授王振耀为我们解答相关问题。

问:王教授您好。社区慈善工作对促进社区发展、改善民生福祉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各地的探索中也遇到如成立慈善基金会门槛较高、靠项目搞活动等现实问题,请问如何做好社区慈善工作,从何处着手才能见到明显成效?

王振耀:社区慈善工作尤其是发展居委会与村庄的慈善事业,是国家慈善的基础性社会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少发达国家的捐赠均是来自于社区,同时也用于社区,比例一般占到全国捐赠款的70%以上。另外,志愿服务与社区服务紧密结合,也动员了多方面的社会服务力量。发展社区慈善工作,应该成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慈善事业提升的一个战略重点。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发展社区慈善,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在组织方式方面,主要是建立社区基金会,这是常见的形式。在社区,居民实施捐赠,在民政部门注册基金会组织,主要发展社区内的各类社会事业包括扶弱济困和助老助残抚幼等。有的国家,社区的概念相当宽泛,有的把一个城市作为一个社区,有的把一个州作为一个社区。而在中国,往往是以街道、乡镇或社区为范围设置基金会。要建立理事会、秘书处等,捐赠的额度也比较大。这种方式,通常是由慈善家发起,建立起一定的基金,运作起来相当正式。

与之相联的是在社区范围内设置基金,依托慈善会系统或者基金会组织,这样可以节省管理成本,同时也与大的慈善组织产生关联,从而更为广泛地动员相关的社会资源。

近年来,许多地方依法倡导慈善信托,几万元即可建立慈善信托基金,捐赠人作为委托人将财产委托给受托人,还要设立监察人,这也是社区慈善的一种方式。也有的地方,大家捐赠建立起社会互助基金,依托于社区(村)的相关财务管理体系实施管理。如在北京有的社区,政府支持一些资金,居民再捐一些资金,开展一定的便民服务事项。

社区慈善包括志愿服务的方式,这属于捐赠服务的内容。在这方面,也需要一定的组织方式。在许多社区,成立起志愿性的居民兴趣团队如乐队、歌舞队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包括医疗、康复、棋类和旅游服务等。

另外就是捐赠物资。这是多年前已经展开的慈善活动,主要是捐赠衣物和日常用品等。二十多年以前,全国就建立起经常性捐赠站、点,为居民捐赠物资提供服务,有的地方还办起了慈善超市。这类慈善活动,在国外相当普遍,主要是爱心人士捐赠出多种多样的家庭用品,甚至包括邮票与茶杯和玩具等,以此为基础,有的还建立起了跨国公司来服务物资性的捐赠,实际上是通过社会企业的方式来服务物资捐赠,包括清理、消毒、加工、出售等。

按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规定,社区慈善往往通过社区和单位内的群众性互助互济的方式来体现。由于捐款额度通常较小,并且往往是一事一议,所以更多以慈善活动的方式来体现,并不一定要注册成立正式的组织。

社区慈善,客观上是凝聚社会力量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何提升居民凝聚力,破解“参与冷漠症”难题?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开展慈善活动,通过爱心奉献使大家聚集起来,激发全民的奉献精神。

在推进社区慈善工作中,许多地方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探索,也涌现出了不少好的典型。如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就创造了“一元捐赠”的全民慈善经验,该县慈善会系统在乡镇建立起慈善工作站,村设立慈善联络员,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带头组织捐赠,以村为单位,党员带头,一般的标准是群众每人每月捐赠一元,一年十二元,形成全县的慈善热潮。该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发展水平并不高,在开展全民慈善活动后,2022年,全县收到捐赠款超过2200万元。每个村庄都有了几万到十几万元的捐赠款,基层的许多事务办理时就通畅起来,如村中有了大病患者,大家就会施之以程度不同的援助,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来源:《中国社区报》8月28日3版新媒体部主任:马怀刚编辑/设计:安青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9月17日 上午9:18
下一篇 2023年9月19日 上午9: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