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教育不断刷新高质量发展“成绩单”“一个中心、四个融合”做好党建融文章

高新教育不断刷新高质量发展“成绩单”“一个中心、四个融合”做好党建融文章

提起济南高新区,人们以往更多地会与高楼林立、高新技术等关键词相联系,但近几年来,一个“新星”逐渐在人们视野中频繁闪烁,它就是“高新教育”。如今,高新教育已成为越来越多人选择高新、落户高新的重要考量依据,高新区不断增强发展实力、助力济南昂起省会龙头,高新教育恰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济南高新区党工委始终将发展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在高新区发展保障部党委领导下,2022年,济南高新区教育党委聚力写好党建“融”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四个融合”扎实开展党建工作,即咬定一个目标不动摇,以党建引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好党建工作创新与体制机制改革相融合;党建品牌创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党员先锋培树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融合;组织生活提升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相融合。

党建引领、党员示范,高新教育人的拼搏与汗水、智慧与创新,为实现“四个高地建设”奠定基础,也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高新经验”,助力城市软实力提升。从落后到跨越式发展,再到全市“领航”,高新教育用实际行动践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把党建势能转化为教育发展动能,斗志昂扬走向下一段新征程。

高新教育不断刷新高质量发展“成绩单”“一个中心、四个融合”做好党建融文章

党建引领开启教育新格局 高质量发展呈现硬核数据

“把党建工作做实就是生产力,做强就是战斗力,做细就是凝聚力。”6月16日,在济南高新区科航路学校2022届初中毕业生毕业典礼上,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宗泉在致辞中感慨地说。在日常工作中,作为一名拥有27年党龄的老党员,刘宗泉始终站在教育管理第一线。

近年来,高新区科航路学校确立了“党旗引领,有品位的人生从这里启航”党建品牌。在以刘宗泉为代表的党员干部模范带头、辛勤付出下,带动全校教师兴起“比学赶超”的风潮,让学校保持高位发展。

高新教育人始终咬定“党建引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动摇。学校党建工作是高新教育党建引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高新区学校和教师育人潜能得以持续激发,创新并持续升级师生“三自教育”高质量教与学模式,济南高新区海川中学济南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济南高新区黄金谷学校、济南高新区遥墙中学等一大批特色化知名学校应运而生,使高新教育形成群峰并起局面。

一系列数据生动展现了“高质量”这一关键词:区域教育总体水平进入全市前列,初中学业水平由改革前的全市末位晋升为全市前列,并遥遥领先;近5年来,学校及教师个人获各级各类奖项700余次,其中,获国家级或部级奖61项、省级奖198项;济南高新区居民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家长满意学校达标率由改革前的46%提升至100%……

群众“用脚投票”是对高新教育发展的最好认可。今年38岁的李先生是高新区一家国有企业引进的人才之一,说起选择落户高新区的初衷,他感触良多。“起初因为孩子上学的问题,我有些犹豫。但经过深入了解,我看到了近年来高新教育发展的蓬勃之势,最终决定选择高新。”明年,李先生的儿子即将进入高新区雅居园小学就读,这也让他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期待。因为教育落户高新的例子不胜枚举,从近6年小学招生数据中便能窥见一斑。2016年,小学一年级招生人数为2431人,此后连年提升,到2021年突破了6000人,达到6421人。

体制机制改革打破“老黄历”

助力教育跑出“加速度”

如今令人不可望其项背的高新教育,并非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而是高新教育人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和拼搏换来的,这场蝶变源于2017年高新教育启动的一场震动全国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这场改革实现了“管办评”分离,理顺了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打破了编制“紧箍”,形成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改革后,教师职级晋升实行积分制,破解了教师职称评审困扰。同时建立了干部与教师相对独立的绩效体系,化解了干群矛盾。体质机制改革激发了学校办学活力,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济南高新区教育党委书记、高新区发展保障部副部长高一鸣深谙扎实开展党建工作与体制机制改革相融合的要义,创新机制改革成为高新教育实现领航发展的第一个“杀手锏”。全区专门为人才引进开辟“绿色通道”,引进和培育高层次教学骨干和教育管理人才;持续面向高校选聘优秀毕业生,改革选拔模式,提高选拔质量。在此机制下,高新区5年内成功引进齐鲁名校长6名、特级教师3名、地市级骨干教师30余名,在岗教师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比达30%。

创新教师培养模式,通过校长论坛、名师论坛、班主任论坛等主题教育论坛活动,专家培训、专项研讨、教学现场会等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途径,丰富、完善教师发展平台,为教师提供按需选择的培训菜单,形成教师“自主培训、自我进修、自觉成长”的“三自教育”培训新样态。

高新教育发展的蓬勃样态并非一蹴而就。2016年,作为高新区唯一的高中,彼时的高新区实验中学考上本科的学生不多,很难吸引来优秀初中毕业生。那一年,高一鸣来到高新区实验中学担任校长,他引入“三自教育”和“导学用大课堂”教学模式,从改变学校气质、更新教育理念入手,让老校焕发新生。“很多人说高新区实验中学很难突破,咱共产党员就是不信邪!”在高一鸣的率先垂范下,学校考上本科的学生逐年提升,使学校成为当之无愧的“全区教育龙头”。

提炼“一校一品”党建品牌 立足校园打造学生发展主阵地

教育最终要回归校园。走进济南高新区黄金谷学校的校园,几乎处处是党建“阵地”。这所2017年9月投用的学校,已成为高新区唯一的济南市中小学“一校一品”党建示范校。

每天一大早,济南高新区黄金谷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孙凤琴都会站在校门口微笑迎接每一位学子。“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关注每一个,为幸福人生奠基’,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师生共进、家校共享、多方共建的教育平台。”孙凤琴介绍,学校党支部广泛实行“党群联动制”,让师生在“幸福文化”氛围中成长。学校不仅打造了“党建百年红色墙”、班级红色文化角等红色阵地,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还构建起“爱国教育”“爱国我说”等课程,开展节日课程、主题团队日等实践活动,充分展现以党建带团建、队建的工作体系。自“党旗引领生态金谷”党建品牌创建以来,高新区黄金谷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突飞猛进,连续三年中考成绩优异。

“孩子的精神教育不能丢,有了正确的思想,才能成长为国家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在高新区党建品牌创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的过程中,高一鸣亲自挂帅,用心推动,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推进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激活校园党建“细胞”,抓基础、创品牌、促提升,着力构建红色阵地引领学生“红心向党”,加快推进高新区教育事业发展。

2021年,济南高新区实验中学、济南高新区汉峪小学入围全市党建品牌培育校名单,学校各项工作围绕党建品牌开展,生成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格,两者融合,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创建良好氛围。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教育铁军”奠定人才基础

教育事业是人的事业,离不开人的干事创业。高新教育将党员先锋培树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融合,促进教师形成干事创业的昂扬心气。

今年3月,突如其来的新一轮疫情为线下教学按下“暂停键”。“疫情在哪里,共产党员就战斗在哪里!”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高新区教育系统一名名共产党员义无反顾地选择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一边切实保障线上教学质量,一边积极履行着教育人的社会责任,展现了共产党员“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

1966年出生,1997年入党,在高新区发展保障部教体办公室下沉社区志愿者中,高新区教育党委委员、教体办主任助理姜汉明是教龄最长、年龄最大、党龄最长的一位。“我是党员,我要去一线!”面对疫情防控需要,姜汉明选择“疫”无反顾,就像年轻时那样,带着“舍我其谁”的硬核担当。

随时待命,哪里有需要就扑向哪里;每次“出征”,都要到离“病毒”最近的地方,与阳性患者面对面……高新区发展保障部教育体育办公室学前教育负责人刘帅,有着21年党龄,在疫情防控期间,他担任孙村片区追阳工作小组导向队第九组组长,也是“追阳小组”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尽管面临健康风险,体力、精力不支多重挑战,但他从未退缩,“作为教育人,特别是教育人当中的老党员,我所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刘帅说。

面对疫情防控、护考复学等急难险重任务,高新区教育系统尽显党员担当。教体办领导班子带头作表率,吃住在单位,坚守在校园疫情防控第一线;组建6个疫情防控志愿组,进社区、进企业,开展志愿服务;3名教育工作者主动请缨,奔赴一线隔离点;教体办其他工作人员24小时在岗值守,统筹协调校园疫情防控、保障线上教学不掉线;学校领导干部,闻令而动,义无反顾地奔赴学校值守;全体教师坚守线上课堂,关爱答疑24小时在线,用实际行动诠释师者担当。

多年来,在党员教师引领下,全区教育系统引发了一场“向先进教育工作者学习”的风暴,党员严格要求自己,普通教师向党员看齐,形成浓厚学习氛围,为高新区教育优质均衡和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厚植智慧发展根基 创新引领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在体制机制改革的激发下,高新教育人坚持相信相信的力量,秉持“态度第一、专业第二”的工作理念,以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行前进,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教育的持久发展仅靠勤奋与拼搏是不够的,更需要科学理念来引领,所以高新教育一直执著地追求理念创新、教学范式更新。”高一鸣说。

高新教育实施组织生活提升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相融合,利用集体智慧让教育事业发展高度不断攀升。在品牌创建和教育科研方面,高新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德育品牌建设再出新成果,济南高新区东城逸家中学等3所学校入选济南市第三届中小学德育品牌;家校共育取得新进展,9所学校获得济南市首批“百所家长学校示范校”,2名家长获省级“智慧家长”称号;劳动教育有了新突破,金谷德艺小学获评“济南市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校”,9个劳动教育优秀课例分获一、二等奖和优秀奖;教育信息化迎来新纪元,济南高新区及辖区6所学校成为济南市首批“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示范区、示范校;教师队伍崭露头角,在2022年市级优质课评比中,高新区参选教师一等奖获奖比例达50%,远超全市参选教师一等奖获奖比例。在山东省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中,高新区美术团队6位教师出战,一举拿下5个省级一等奖;教育改革经验获全国推介,高新区《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的改革案例入选山东省基础教育改革典型案例,《走出深水区:区域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学高质量发展模式》获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担当与创新:区域教育治理机制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探索》获得市级教育教学改革特等奖。

高新区教育党委委员、高新区发展保障部教体办教研室主任李继冶介绍,多年来,高新教育坚持科研引领,基于问题按需精准教研,创新性探索片区教研模式,实行片区三级备课制度,坚持日常教研精细化、科学化,拓展教研深度和广度;建设学校高效教学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科、课型模式群。

为适应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培养创新型人才,6月25日,高新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正式“落户”济南高新区实验中学、海川高中,搭建高中与高校人才培养衔接之路,助力学生学科素养培养。

“高新教育精神”在一项项骄人成果中凝练起来。“相信相信的力量,我们携手同往;相信相信的力量,绽放高新的光芒……”铿锵有力的《高新教育之歌》、《高新教师誓词》的铮铮誓言,凝结成一个区域的教育情怀,让高新每一名教育人坚定初心,为高新教育增添力量。

面对未来发展新征程,高新教育将紧紧抓牢党建引领这一主线,把世界一流标准贯彻到教育事业的全领域和各方面,将自身打造成为助力全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金字招牌、靓丽名片,为城市软实力提升再立新功。

(本报记者李鹏 通讯员王磊 朱士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6月7日 上午9:11
下一篇 2023年6月7日 上午9: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