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坐落于中国酒城泸州,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产业文化、集团医院、国际交流于一体的具有中医、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先后荣获了全国重点建设中医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国家级殊荣三十余项。
近年来,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公立医院改革目标和任务,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医院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医院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党建引领 支部建设强标准
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相关精神,紧紧围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康扶贫等中心工作,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在明确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一新时代公立医院领导体制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前提下,充分发挥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不断加强党委在医院各项工作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开拓新局面、呈现新亮点、展示新气象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不是虚化的,是贯穿医院发展之中的,医院党委不但要发挥好方向盘的作用,而且要从班子到职工,从党员到群众,从组织到个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工作落实、落地、落细,真正做到信仰立起来,认识提起来,基层强起来。”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党委书记李志说。
作为医院连接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基层党支部,如何更好地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如何在科室建设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如何优化党支部的设置,成为医院党建工作的当务之急。为此,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从顶层设计入手,在架构上打通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梗阻”,优化支部设置,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严格落实“把支部建在科室上”的相关要求,建立了77个基层党支部,其中机关党支部17个、内科党支部20个、外科党支部19个、综合党支部21个。
同时,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党委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公认原则,严格按干部选任程序任用行政及业务干部,也高度重视党支部书记的配备。按照“双带头人”标准,把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成为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中坚骨干力量。77名党支部书记中,科室负责人担任支部书记的有69名,占比89.6%,硕士以上学历的有41名,占比53.9%,副高以上职称的有48名,占比62.3%。医院党委每年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近五年来,先后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9期,培训学员2242名;发展党员482名。
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党务干部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先后赴四渡赤水干部学院、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开展培训交流。医院党委扎实开展“双培工程”,坚持实施“双带头人”制度,确定双培对象21名。着力“把党员培养为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发展为党员”,通过坚持标准、提高质量、改善结构使党员队伍素质不断改善。
聚焦中心 党建业务深融合
党建为引领,发展是目的。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党委书记李志说:“只有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管,才能有效激活内生动力,形成基层党建与医院业务工作融合共进的良好局面,为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凝心聚力。”
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使业务工作与党建实现了有效融合。为了促进各科室“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医院进一步修订了科室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将党建工作纳入考核,与科室目标、评比挂钩,并提高了党务干部待遇,促进各科室党建、业务两手抓、两手硬,极大地调动了科室主动思考将党建与业务深度结合的积极性。
2021年11月,医院党委在第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院领导深入开展“七联系”工作,即对口联系党支部、 对口联系临床科室、对口联系教研室、对口联系学科方向、对口联系科研团队、对口联系核心人才和对口联系合作单位,以“是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否落实党的决策部署、是否增强党的队伍建设、是否提振党员精神风貌、是否提升科室人员幸福感、是否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的“六个是否”作为衡量标准。截止2022年7月,开展对口联系工作281次,发现问题67个,解决问题55个。
2021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春晖医生蒲公英行动”获批西南医科大学优秀党建工作品牌。医院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支部结对,社区共建的方式,76个党支部结对70个社区,以“弘扬中医药文化,播撒健康的种子”为主题,以“搭好一个平台、建好两支队伍、做好六化工作”为目标,建立春晖医生蒲公英行动·中医药健康服务站,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特色体验、中医药便民服务等,下沉优质的医疗资源,深入群众、发动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让群众真正“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截止2022年7月,已建立春晖医生蒲公英行动·中医药健康服务站57个,开展活动100余场次,服务群众2000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创新驱动 事业发展高质量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
2020年,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党委书记李志提出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现代管理,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彰显特色优势”发展理念,并将“名药”建设纳入医院“名片”打造,实现从“三名”向“四名”的建设战略转变。
名医队伍日益壮大。医院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既是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医院实施“名医”战略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医院通过实施“岐黄领军人才计划”“岐黄优秀人才计划”“岐黄春晖人才计划”,逐步形成了一支日益壮大的名医队伍。医院现有高级职称专家332人,硕博士514人,硕博士导师100余人,全国、省市名中医4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1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1人,聘有世界范围内专兼职教授373人,以及19个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省级名中医工作室。
名科集群渐具规模。医院以名医带动名科建设,一是积极引进学科技术带头人,二是不断完善专科建设激励和考核机制。目前,医院现有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3个(肝病、脑病、肾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脑病科、肾病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5个(脑病科、肝病科、耳鼻咽喉科、肾病科、重症医学科),四川省中医重点专科及建设专科(专病)18个,有国家胸痛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等国家级中心。
名药优势不断发挥。作为四川省首批制剂能力建设单位之一,医院先后研制了院内制剂71 种,其中纯中药制剂66种,有17种在全省医疗机构调剂使用。2020年,医院在泸州市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购地23余亩,建设“区域中医药院内制剂研究转化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医院的制剂研究、生产和转化能力,服务川渝滇黔结合部六千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新冠疫情期间,医院研制的“新冠0号”“新冠1号”等中药制剂为新冠肺炎防治发挥了积极作用。
名院品牌逐步彰显。近年来,医院先后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2021年,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全国排名第40名,首次国家中医特色优势与科技影响力排名第43名。
踔厉奋发,自信自强。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深入贯彻实施医院在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126”发展战略和医院“十四五规划”,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现代化研究型医院而团结奋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