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新旧教材变化对比(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教材变化)

02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新旧教材变化对比(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教材变化)"

202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工程管理与实务》科目新旧教材变化内容对比,赶紧来看看吧!

2022版教材总体变化不大,技术部分除了垃圾填埋部分变化比较大之外,其他章节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管理部分变化比较大是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部分。除了部分内容可考之外,也没有太多实质变化。

主要实质性变动如下:

(1)第一章技术部分:

①城镇道路工程变化较小,主要是新增和删除知识点。

②城市桥梁工程比较大的变化主要在钢筋施工技术部分。

③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给排水和城市管道工程章节变动较小。

④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变动较大,需注意垃圾填埋场区的结构形式和膨润土防水毯部分的内容。

⑤施工测量与监控量测变动内容较为琐碎,核心变动不大。

(2)第二章管理部分:

主要变动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标后组织实施阶段施工组织设计新增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编制依据内容以及施组的主要内容的变动较大。新增建筑垃圾处置方法。质量检验验收部分有少量变动,其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有较大变动。

(3)第三章法规部分:

法规部分主要是聚乙烯燃气管道连接的要求和监控量测主要技术的有关规定,这两节为整节内容变化。

教材总共增加了8页,变化量总体不超过3%。教材的变化内容可考点不多,对复习影响不大。

文章来源:202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新旧教材对比解读-大立教育

2021版教材

2022版教材

页码

旧内容

页码

新内容

P1

删除: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表格删除砌块路面的规定。关于砌块路面的注释同样删除。

P1

P2

删除“道路路面可分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砌块路面三大类:”

P2

P2

(1)沥青路面面层类型包括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式和沥青表面处治沥青混合料

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沥青贯入式与沥青表面处治路面适用于中、轻交通道路

P2

(1)沥青路面面层类型包括沥青混凝土、沥青贯入式和沥青表面处治。沥青混凝土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沥青贯入式与沥青表面处治路面适用于支路、停车场

P2

删除:(3)砌块路面适用于支路、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与步行街。

P2

P3

删除“3) 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温拌沥青混合料是通过在混合料拌制过程中添加合成沸石产生发泡润滑作用、拌合温度120~130℃条件下生产的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相同。”

P3

P9

“(一)沥青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一一2008规定:城镇道路面层宜优先采用A级沥青,不宜使用煤沥青。”

P9

“(一)沥青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一一2008规定:城镇道路面层宜优先采用A级沥青,B级沥青可作为次干道及其以下道路面层使用,不宜使用煤沥青。”

P11

“(2)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关键在于沥青的再生。沥青的再生是沥青老化的逆过程。在已老化的旧沥青中,加入某种结分的低粘度油料(即再生剂),或者加入适当稠度的沥青材料,经过科学合理的工艺,调配出具有适宜粘度并符合路用性能要求的再生沥。再生沥青比旧沥青复合流动度有较大提高,流变性质大为改善。”

P11

“(2)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关键在于沥青的再生。沥青的再生是沥青老化的逆过程。在已老化的旧沥青中,加入某种结分的低粘度油料(即再生剂),或者加入适当稠度的沥青材料,经过科学合理的工艺,调配出具有适宜粘度并符合路用性能要求的再生沥。再生沥青比旧沥青复合流动度有较大提高,流变性质大为改善。采用工业废渣时应进行环保评价,避免污染自然环境。

P16

“城镇道路路基(路床)本身及有关的土(石)方、沿线的涵洞、挡土墙、路肩、边坡、排水管线等项目。”

P16

“路基(路床)本身及有关的土(石)方、沿线的涵洞、挡土墙、路肩、边坡、各类管线等项目。”

P17

P17

增加“(7)性质不同的填料应分类、分层填筑、压实;路基高边坡施工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P25

“(2)摊铺好的石灰稳定土应当天碾压成活,碾压时的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水泥稳定土宜在水泥初凝前碾压成。”

P25

“(2)摊铺好的石灰稳定土应当天碾压成活,碾压时的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允许范围内。水泥稳定土宜在水泥初凝前碾压成。”

P26

“(三)压实与养护

(1)碾压前和碾压中应先适量洒水。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视压实碎石的缝隙情况撒布嵌缝料。

(2)控制碾压速度,碾压至轮迹不大于5mm,表面平整、坚实。”

P26

“(三)压实与养护

(1)碾压前和碾压中应先适量洒水。碾压中对存在过碾压现象的部位,应进行换填处理。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视压实碎石的缝隙情况撒布嵌缝料。

(2)控制碾压速度,碾压至轮迹不大于5mm,表面平整、坚实。碎石压实后及成活中适量洒水。

P31

(4)初压应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 1~2遍。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和坡道上则由低处向高处碾压。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碾压路段总长度不超过80m。

P31

(4)初压应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和坡道上则由低处向高处碾压。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碾压路段长度宜为60~80m。

P40

“(3)非开挖式基底处理。对于脱空部位的空洞,采用从地面钻孔注浆的方法进行基底处理,灌注压力宜为1.5-2.0MPa。这是城镇道路大修工程中使用比较广泛和成功的方法。处理前应采用探地雷达进行详细探查,测出路面板下松散、脱空和既有管线附近沉降区域。”

P40

“(3)非开挖式基底处理。对于脱空部位的空洞,采用注浆的方法进行基底处理,通过试验确定注浆压力、初凝时间、注浆流量、浆液扩散半径等参数。这是城镇道路大修工程中使用比较广泛和成功的方法。处理前应采用探地雷达进行详细探查,测出路面板下松散、脱空和既有管线附近沉降区域。”

P44

“(1)模板、支架和拱架应结构简单、制造与装拆方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设计跨径、荷载、地基类别、施工方法、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及有关标准进行施工设计。”

P43

“(1)模板、支架和拱架应结构简单、制造与装拆方便,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控制工况进行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设计跨径、荷载、地基类别、施工方法、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及有关标准进行施工设计。”

P44

(2)钢模板和钢支架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7的规定,采用冷弯薄壁型钢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 50018-2002的规定;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T 50214-2013的规定。采用定型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架材料时,支架的设计应分别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2016、《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JGJ/T128—2019或《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及《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的规定。采用滑模应遵守现行国家标准《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 50113—2019的规定。采用其他材料的模板和支架的设计应符合其相应的专门技术规定。

P44

(2)钢模板和钢支架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6—202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7的规定,采用冷弯薄壁型钢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6—2021、《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 50018-2002的规定;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T 50214-2013的规定。采用定型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架材料时,支架的设计应分别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JGJ 166-2016、《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T128—2019或《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及《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JGJ231-2021的规定。采用滑模应遵守现行国家标准《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 50113—2019的规定。采用其他材料的模板和支架的设计应符合其相应的专门技术规定。

P46

一、一般规定

(1)钢筋混凝土结构所用钢筋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 1-201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 2-2013、《冷轧带肋钢筋》 GB 13788-2017和《环氧树脂涂层钢筋》JG /T502-2016等的规定。

(3)钢筋在运输、储存、加工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

P46

(l)钢筋混凝土结构所用钢筋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 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 1499.1一2017、《钢筋混凝土 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 1499.2—2018、《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 GB 13014—2013《冷轧带肋钢筋》GB/T 13788—2017和《环氧数值涂层钢筋》 GB/T 25826—2010等的规定;其他特殊钢筋应符合其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

(3)钢筋在运输、储存、加工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在工地存放时应按不同品种、规格,分批分别堆置整齐,不得混杂,并应设立识别标志,存放的时间宜不超过6个月;存放场地应有防、排水设施,且钢筋不得直接置于地面,应垫高或堆置在台座上,顶部应采用合适的材料覆盖,防水浸、雨淋。

P47

(1)钢筋弯制前应先调直。钢筋宜优先选用机械方法调直。当采用冷拉法进行调直时,HPB300钢筋冷拉不得大于2%;HRB400钢筋冷拉率不得大于1%。

P47

(1)钢筋弯制前应先调直。钢筋宜优先选用机械方法调直。当采用冷拉法进行调直时,HPB300钢筋冷拉率宜不大于2%;HRB400钢筋冷拉率宜不大于1%。

P48

P48

增加:(8)直螺纹钢筋丝头加工时,钢筋端部应采用带锯、砂轮锯或带圆弧形刀片的专用钢筋切断机切平;镦粗头不应有与钢筋轴线相垂直的横向裂纹;钢筋丝头长度应满足产品设计要求,极限偏差应为0~2.0p;钢筋丝头采用专用直螺纹量规检验,通规应能顺利旋入并达到要求的拧入长度,止规旋入不得超过3p。各规格的自检数量不应少于10%,检验合格率不应小于95%。

(9)直螺纹接头安装时可用管钳扳手拧紧,钢筋丝头应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拧紧,标准型、正反丝型、异径型接头安装后的单侧外露螺纹不宜超过2p;对无法对顶的其他螺纹接头,应附加锁紧螺母、顶紧凸台等措施紧固。

(10)直螺纹接头安装后用扭力扳手校核拧紧扭矩,校核用扭力扳手每年校核一次。

(11)直螺纹接头现场抽检项目应包括极限抗拉强度试验、加工和安装质量检验。抽检应按验收批进行,同钢筋生产厂、同强度等级、同规格、同类型和同型式接头应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500个也应作为一个验收批。

P52

1)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孔道长度或台座长度、锚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焊接接头镦头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长度等因素。

P52

1)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孔道长度或台座长度、锚(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镦头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长度等因素。

P55

(4)张拉程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其张拉程序应符合表lK412015-1规定。张拉钢筋时,为保证施工安全,应在超张拉放张至0.9σcon 时安装模板、普通钢筋及预埋件等。

P55

(4)张拉程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其张拉程序应符合表1K412015-1的规定。

P72

(3)沉管灌注桩钢筋笼内径应比套管内径小60~80mm,用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桩钢筋笼内径应比导管连接处的外径大100mm以上。

P72

(3)沉管灌注桩钢筋笼外径应比套管内径小60~80mm,用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桩钢筋笼内径应比导管连接处的外径大100mm以上。

P92

一、箱涵顶进准备工作

(三)技术准备

(1)施工组织设计已获批准,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已经确定。

P92

一、箱涵顶进准备工作

(三)技术准备

(1)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应包括顶力计算、后背设计、既有线路加固方案、监测方案、应急预案等内容。

P98

(1)盖挖法施工也是明挖施工的一种形式,其施工基本流程:在现有道路上按所需宽度,以定型标准的预制棚盖结构(包括纵、横梁和路面板)或现浇混凝土顶(盖)板结构置于桩(或墙)柱结构上维持地面交通,在棚盖结构支护下进行开挖和施做主体结构、防水结构,然后回填土并恢复管线或埋设新的管线,最后,恢复道路结构。

P98

(1)盖挖法施工基本流程:在现有道路上按所需宽度,以定型标准的预制棚盖结构(包括纵、横梁和路面板)或现浇混凝土顶(盖)板结构置于桩(或墙)柱结构上维持地面交通,在棚盖结构支护下进行开挖和施做主体结构、防水结构,然后回填土并恢复管线或埋设新的管线,最后,恢复道路结构。

P106

(5)隧道内的水平运输以及地面的垂直运输:隧道内配套的水平运输往往也关系到整个施工的进度。通过整个施工流程来看,隧道水平运输包括管片、砂浆以及其他材料的运进,土压平衡盾构还有掘进所出渣土的运出。如果配套合理,对整个工程施工工期将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在国内外,也有整个出渣土的水平运输为皮带运输的实例,通过不断增加的皮带运输组来跟进盾构的前进。

P106

(5)隧道内的水平运输以及地面的垂直运输:隧道内配套的水平运输往往也关系到整个施工的进度。通过整个施工流程来看,隧道水平运输包括管片、砂浆以及其他材料的运进,土压平衡盾构还有渣土的运出。如果配套合理,对整个工程施工工期将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在国内外,也有整个出渣土的水平运输为皮带运输的实例,通过不断增加的皮带运输组来跟进盾构的前进。

P151

图1K413033-3盾构到达施工工艺流程图

P151

图1K413033-3盾构接收施工工艺流程图

P151

(二)盾构接收施工的主要内容

盾构到达施工主要内容包括:

P151

(二)盾构接收施工的主要内容

盾构接收施工主要内容包括:

P164

(4)台阶开挖法注意事项:

1)台阶数不宜过多,台阶长度要适当,对城市第四纪地层,台阶长度一般以控制在lD(D一般指隧道跨度)为宜。

2)对岩石地层,针对破碎地段可配合挂网喷锚支护施工,以防止落石和崩塌。

P164

(4)台阶开挖法注意事项:

1)台阶法应根据地质和开挖断面跨度等确定开挖台阶长度,土质隧道台阶长度不宜超过隧道宽度的1倍,台阶不宜多于3级。

2)—次循环开挖长度,稳定岩体中应根据机械开挖能力确定,一般不宜大于4m;土层和不稳定岩体中一次循环开挖长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P165

(1)中隔壁法也称CD工法,主要适用于地层较差、岩体不稳定且地面沉降要求严格的地下工程施工。

(2)当 CD工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在CD工法基础上加设临时仰拱,即所谓的交叉中隔壁法(CRD工法)。

P165

(1)中隔壁法也称CD工法(Center Diaphragm), 主要适用于地层较差、岩体不稳定且地面沉降要求严格的地下工程施工。

(2)交叉中隔壁法即CRD工法(Cross Diaphragm)是在CD工法基础上加设临时仰拱以满足要求。

P185

2)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污水中有机物质的方法。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还有稳定塘及污水土地处理法

P185

2)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污水中有机物质的方法。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P185

(3)污泥需处理才能防止二次污染,其处置方法常有浓缩厌氧消化、脱水及热处理等。

P185

(3)污泥需处理才能防止二次污染,其处置方法常有浓缩、厌氧消化、好氧消化、好氧发酵、脱水、石灰稳定、干化和焚烧等。

P186

(3)三级处理是在一级处理、二级处理 之后,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以及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可溶性无机物等。三级处理常用于二级处理以后,以进一步改善水质和达到国家有关排放标准为目的。三级处理使用的 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混凝沉淀(澄清、气浮)、过滤、活性炭吸附等。

P186

(3)深度处理是在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之后, 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以及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可溶性无机物等。深度处理常用于二级处理以后,以进一步改善水质和达到国家有关排放标准为目的。深度处理使用的方法有混凝、沉淀(澄清、气浮)、过滤、消毒、必要时可采用活性炭吸附、膜过滤、臭氧氧化和自然处理等工艺

P202

(6)灰土地基、砂石地基和粉煤灰地基施工前必须按本条三、(一)(1)规定验槽并处理

P202

(6)灰土地基、砂石地基和粉煤灰地基施工前必须按本条三、(一)(1)规定执行

P203

02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新旧教材变化对比(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教材变化)"

P203

02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新旧教材变化对比(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教材变化)"

P220

支架处管道不得有环焊缝,固定支架不得与管道直接焊接固定。固定支架处的固定角板,只允许与管道焊接,严禁与固定支架结构焊接。

P220

支架处管道不得有环焊缝,固定支架不得与管道直接焊接固定。固定支架处的固定卡板,只允许与管道焊接,严禁与固定支架结构焊接。

P236

3)燃气管道至规划河底的覆土厚度,应根据工程等级和水流冲刷条件确定,对不通航河流不应小于0.5m;对通航河流不应小于1.0m,还应考虑疏浚和投锚深度。

P236

3)燃气管道至规划河底的覆土厚度,应根据水流冲刷条件及规划河床标高确定,对不通航河流不应小于0.5m;对通航河流不应小于1.0m,还应考虑疏浚和投锚深度。

P242

燃气管道在安装过程中和投入使用前应进行管道功能性试验,进行管道吹扫、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

P242

燃气管道在安装过程中 和投人使用前应进行管 道功能性试验,必须进行管道吹扫、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进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时,所发现的缺陷必须待试验压力降至大气压后方可进行处理,处理后应重新进行试验。

P248

(2)砌体结构的砌 筑施工除符合本节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的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P249

(2)砌体结构的砌筑施工除符合本节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及《砌体结构通用规范》GB55007—2021的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P249

删掉:一、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的结构要求

填埋场总体设计中包含填埋区、场区道路、垃圾坝、渗沥液导流系统、渗沥液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导排及处理系统、封场工程及监测设施等综合项目。填埋区的占地面积宜为总面积的70%~90%,不得小于60%。填埋场宜根据填埋场处理规模和建设条件做出分期和分区建设的安排和规划。填埋场必须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同时还应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区。

P249

新增:一、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一般规定

(1)填埋场应配置垃圾坝、防渗系统、地下水与地表水收集导排系统、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填埋作业、封场覆盖及生态修复系统、填埋气导排处理与利用系统、安全与环境监测、污水处理系统、臭气控制与处理系统等。

(2)填埋场应设置围栏、大门等设施,防止自由进入现场非法倾倒,发生安全事故。

P250

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工程的结构层次从上至下主要为: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防渗系统和基础层。系统结构形式如图 1K416011所示。

P250

新增:防渗系统结构可分为单层防渗系统结构和双层防渗系统结构。单层防渗系统基本结构包括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防渗层及上下保护层和基础层。双层防渗系统基本结构包括渗沥液导排系统、主防渗层及上下保护层、渗沥液检测层、次防渗层及上下保护层和基础层。应根据需要设置地下水导排系统和反滤层。单层防渗系统结构形式如图 1K416011所示。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的防渗系统可采用单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衬里结构,也可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加膨润土防水毯形成的复合防渗衬里结构。防渗层下方应设置黏土保护层。在特殊地质及环境要求较高的地区,应采用双层防渗结构。上层防渗层应为主防渗层,下层防渗层应为次防渗层,二层中间应设置渗沥液检测层

P251

二、土工合成材料膨润土垫(GCL)施工(全改

P251

二、膨润土防水毯铺设

(一)膨润土防水毯选用

(1)用于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的膨润土防水毯应使用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可选用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或人工钠基膨润土防水毯。选用的钠基膨润土防水毯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钠基膨润土防水毯》JG/T 193—2006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膨润土体积膨胀度不应小于24mL/(2g)o

2)抗拉强度不应小于800N/(100mm)o

3)抗剥强度不应小于65N/(10cm)o

4)渗透系数应小于5X10-11m/so

5)抗静水压力0.4MPa/(lh),无渗漏。

(2)应根据防渗要求选用粉末型膨润土防水毯或颗粒型膨润土防水毯,防渗要求高的工程中应优先选用粉末型膨润土防水毯。

(3)应保证膨润土平整度,并防止缺土。

(4)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中的膨润土防水毯应表面平整,厚度均匀,无破洞、破边现象。针刺类产品的针刺应均匀密实,并应无残留断针。

(二)膨润土防水毯施工

(1)膨润土防水毯应贮存在防水、防潮、干燥、通风的库房内,并应避免暴晒、直立与弯曲。未正式施工铺设前严禁拆开包装。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必须注意防潮、防水、防破损漏土。膨润土防水毯不应在雨雪天气下施工。

(2)膨润土防水毯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自然与基础层贴实,不应折皱、悬空。

2)应以品字形分布,不得岀现十字搭接。

3)边坡施工应沿坡面铺展,边坡不应存在水平搭接。

(3)施工时,卷材宜绕在刚性轴上,借挖土机、装载机结合专用框架起吊铺设,应铺放平整无折皱,不得在地上拖拉,不得直接在其上行车;当边坡铺设膨润土防水毯时,严禁沿边坡向下自由滚落铺设。坡顶处材料应埋入锚固沟锚固。

(4)膨润土防水毯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铺设的连接应采用搭接。搭接膨润土防水毯应在下层膨润土防水毯的边缘150mm处撒上膨润土粉状密封剂,其宽度宜为50mm,重量宜为O.5kg/m2。当膨润土防水毯材料的一面为土工膜时,应焊接。

2)膨润土防水毯及其搭接部位应与基础层贴实且无折皱和悬空。

3)搭接宽度为250±50mm。

4)局部可用钠基膨润土粉密封。

5)坡面铺设完成后,应在底面留下不少于2m的膨润土防水毯余量。

(5)膨润土防水毯铺设时,应随时检查外观有无缺陷,当发现缺陷时罗应及时采取修补措施,修补范围宜大于破损范围300mm。膨润土防水毯如有撕裂等损伤应全部更换。

(6)膨润土防水毯在管道或构筑立柱等特殊部位施工,可首先裁切以管道直径加500mm为边长的方块,再在其中心裁剪直径与管道直径等同的孔洞,修理边缘后使之紧密套在管道上;然后在管道周围与膨润土防水毯的接合处均匀撒布或涂抹膨润土粉。方形构筑物处的施工可参照上述方法执行。遇有贯穿物或与结构物连接处,膨润土防水毯与周边接触处应密闭。

(7)在膨润土防水毯施工完成后,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任何人员不得穿钉鞋等在上面踩踏,车辆不得直接在上面碾压。验收以后,应做好防水、防潮保护。

P254

P255

新增:1.HDPE膜贮存

HDPE膜应存放在干燥、阴凉、清洁的场所,远离热源并与其他物品分开存放。贮存时间超过2年以上的,使用前应进行重新检验。

P254

⑤HDPE膜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搭接宽度和焊缝质量控制。监理必须全程监督膜的焊接和检验。

P255

⑤HDPE膜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搭接宽度和焊缝质量控制。并按要求做好焊接和检验记录。监理必须全程监督膜的焊接和检验。

P257

①厚度不应小于1.5mm。

②膜的幅宽不宜小于6.5m

P257

①厚度不应小于1.5mm。当防渗要求严格或垃圾堆高大于20m时,宜选用厚度不小于2.0mm的HDPE膜。

②膜的幅宽不宜小于6.0m

P257

表格,关于僵块的要求

每平方米限于10个以内

P258

表格,关于僵块的要求

每平方米限于10个以内,直径小于或等于 2.0mm,截面上不允许有贯穿膜厚度的僵块

P258

P259

新增:防渗系统工程施工完成后,在填埋垃圾前,应对防渗系统进行全面的渗漏检测,并确认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P259

运料车在防渗层上行驶时,缓慢行进,不得急停、急起;须直进、直退,严禁转弯;驾驶员要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

P259

运料车在防渗层上行驶时,缓慢行进,不得急停、急起;严禁转弯;驾驶员要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

P260

(2)导排层滤料需要过筛,粒径要满足设计要求。导排层所用卵石CaCO3含量必须小于10%,防止年久钙化使导排层板结造成填埋区侧漏。

P260

(2)导排层滤料需要过筛,粒径要满足设计要求。导排层应优先采用卵石作为排水材料,可采用碎石,石材粒径宜为20~60mm,石材CaCO3含量必须小于5%,防止年久钙化使导排层板结造成填埋区侧漏。

P260

P261

增加:一、垃圾填埋场选址与环境保护

(一)基本规定

(4)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位置及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P260

一、垃圾填埋 场选址与环境 保护 (二)标准要求

(1)一般选择在远离居 民区的位置,填埋库区与敞开式渗沥液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的卫生防护距离应大于等于500m。

P261

二、垃圾填埋 场选址与环境保护

(二)标准要求

(1)一般选择在远离居民区的位置,填埋库区与敞开式渗沥液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等敏感目标的卫生防护距离,应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确定。

P261

(三)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得建在下列地区

(1)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水源保护区;

(2)洪泛区和泄洪道;

(3)填埋库区与敞开式渗沥液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的卫生防护距离在500m以内的地区;

(4)填埋库区与渗沥液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内的地区;

(5)填埋库区与渗沥液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区;

(6)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

(7)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

(8)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及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9)军事要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P261

(三)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得建在下列地区

(1)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

(2)洪泛区和泄洪道。

(3)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和岩溶发育区。

(4)自然保护区。

(5)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及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P261

删除:……但在暴雨的时候因渗沥液超出处理能力而直接排放,严重污染环境。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引起人们关注。

P261

P261

P262

新增:(六)安全与环境监测

(1)应对填埋场垃圾堆体、垃圾坝及周边山体边坡的稳定安全进行监测,包括堆体中的渗沥液液位、堆体位移、垃圾坝位移、周边山体边坡位移等。

(2)应对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排放污水、场界噪声、苍蝇密度等进行定期监测。

P263

P263

新增:(5)工程测量应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并应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P263

……卫星定位仪器 (如:GPS-RTK)及其配套器具、陀螺全站仪等

P263

……卫星定位仪器(如:GPS、BDS)及其配套器具、陀螺全站仪等

P264

02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新旧教材变化对比(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教材变化)"

P264

02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新旧教材变化对比(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教材变化)"

P265

(四)卫星定位仪器

P265

(四)卫星定位仪器(GPS、BDS)

GPS改为GPS、BDS

P266

(三)管道施工测量

(1)管道工程各类控制桩,包括起点、 终点、折点、井位中心点、变坡点等特征控制点。排水管道中线桩间距宜为10m, 给水管道、燃气管道和供热管(沟)道的 中心桩间距宜为15~20m。

(2)检查井等附属构筑物的平面位置放线:矩形井室应以管道中心线及垂直管道中心线的井中心线为轴线进行放线;圆形井室应以井底圆心为基准进行放线;扇形井室应以圆心和夹角为基准进行放线。

(3)排水管道工程高程应以管内底高程作为施工控制基准,给水等压力管道工程应以管道中心高程作为施工控制基准。井室等附属构筑物应以内底高程作为控制基准,控制点高程测量应采用附合水准测量。

(4)在挖槽见底前、浇筑混凝土基础前、管道铺设或砌筑构筑物前,应校测管道中心及高程。

(5)分段施工时,相邻施段间的水准点宜布设在施工分界点附近,施工测量时应对相邻已完成管道进行复核。

(6)管线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进行管线竣工测量。

P267

(1)各类管道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点包括起点、终点、折点、井室(支墩、支架)中心点、变坡点等特征控制点。重力流排水管道中线桩间 距宜为10m,给水管道、 燃气管道和供热管(沟)道的中心桩间距宜为15~20m。

(2)井室(支墩、支架)平面位置放线:矩形井室应以管道中心线及垂 直管道中心线的井中心线为轴线进行放线;圆形、扇形井室应以井底圆心为基准进行放线;支墩、支架以轴线和中心为基准放线。

(3)排水管道工程高程应以管内底高程作为施工控制基准,给水等压力管道工程应以管道中心线高程作为施工控制基准。井室等附属构筑物应以内底高程作为控制基准,控制 点高程测量应采用附合水准测量,采用坡度板法控制中心与高程。

(4)在挖槽见底前、施工砂石(混凝土)基础前、管道铺设或砌筑构筑物前,应校测管道及构筑物中心与高程。

(5)分段施工时,相邻施工段间的水准点宜布设在施工分界点附近,施工测量时应对相邻已完成管道进行复核。

(6)管道施工控制桩点应与道路控制桩点进行复测与校核。

(7)管线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进行管线竣工测量。

P267

P269

新增“(五)水厂施工测量

(1)矩形建(构)筑物应据其轴线平面图进行施工各阶段放线;圆形建(构)筑物应据其圆心施放轴线、外轮廓线。

(2)沿构筑物轴线方向,根据主线成果表复核无误后,分别在构筑物两侧各算出控制点,用极坐标法精确放出此控制点,为了能够在距构筑物较近的地方进行施工放样,防止在构筑物施工中由于现场通视条件限制而无法进行构筑物轴线放样,在基坑上、下均布设控制点。横轴的布点原理跟纵轴一样,布设控制点时考虑到不受施工的影响,保证构筑物之间的顺利贯通。

(3)矩形水池依据四角桩设置池壁、变形缝、后浇带、立柱隔墙的施工控制网桩。对于水池各部轴线关系及各点的标高,应按照设计图事先完成内业工作,并绘制成轴线与标高关系图。

(4)圆形池按水厂总平面测量控制网,设定圆形池中心线、外轮廓线及轴向控制桩(呈十字形布置);测设专用水准点,水准点及轴向控制桩应埋设加固,根据施工图要求尺寸及标高进行内业准备。对于水池中心线及轴线各点的标高,应按照设计图事先完成内业工作,并绘制成轴线与标高关系图。

(5)斜锥形底部按设计图纸尺寸,先计算底板及垫层表面的各控制点高程,绘制高程控制图,或放实物大样量出各控制点的高程及半径尺寸;设定中心桩,测定各控制点的高程桩(间距不得超过3m);按各控制点的高程,支搭环型模板或混凝土饼控制成型面。

(6)明挖基坑需在适当距离外侧设置控制点(龙门桩)定位,以便随时检查开挖范围的正确性。

(7)为方便校核,应在池体中心位置搭设稳固的操作平台,并保证平台中心位置准确。

(8)为确保测量放线的精确,定期对所用基准桩点进行校核。

P268

(3)设定场区控制点位置的工作,称为场区控制测量。测定场区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称为场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场区控制点高程(H)的工作,称为场区高程控制测量。

P270

(3)设定场区控制点位置的工作,称为场区控制测量。测定场区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称为场区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可按精度划分为等与级两种规格,由高向低依次宜为二、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测定场区控制点高程(H)的工作,称为场区高程控制 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宜划分为二、三、四、五等,各等级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四等及以下等级也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五等还可采用卫星定位高程测量;首级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选择,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加密网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P268

02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新旧教材变化对比(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教材变化)"

P270

02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新旧教材变化对比(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教材变化)"

P269

2)角度观测。角度观测采用测回法进行。各级导线的测回数及测量限差与方格网角度观测要求相同,参照表1K417012-1 的规定。

02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新旧教材变化对比(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教材变化)"

P271

3)角度观测。角度观测采用测回法进行。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参照表1K417012-1 的规定。

02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新旧教材变化对比(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教材变化)"

P270

3)边长测量。一般采用全站仪光电测距法测量导线边长, 边长测量的各项要求及限差,与方格网边长测量要求相同, 参照各级导线技术指标中边长的规定,

见表 1K417012-2。

02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新旧教材变化对比(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教材变化)"

P271

3)边长测量。一般采用全站仪光电测距法测量导线边长,边长测量的各项要求及限差,参照场区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1K417012-2。

02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新旧教材变化对比(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教材变化)"

P270

5)导线网的平差。一级导线网采用严密平差法;二级导线可以采用分别平差法。

P271

5)导线网的平差。一级及以上导线网采用严密平差法,二级导线可以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

P270

02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新旧教材变化对比(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教材变化)"

P271

02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新旧教材变化对比(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教材变化)"

P270

1)场地大于lkm2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P272

1)场地大于 lkm2或重要工业区,应建立一级及以上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新增:3)场区平面控制网相对于勘察阶段控制点的定位精度不应大于50mm。

P271

表格1K417012-3

02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新旧教材变化对比(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教材变化)"

P272

表格1K417012-3

02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新旧教材变化对比(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教材变化)"

P271

(二)观测程序

1. 选点与标桩埋设

水准点的间距,宜小于lkm。水准点距离建(构)筑物不宜小于25m,距离填土边线不宜小于15m。建(构)筑物高程控制的水准点,可单独埋设在建(构)筑物的平面控制网的标桩上,也可利用场地附近的水准点,其间距宜在200m左右。

P272

(二)观测程序

1.选点与标桩埋设

水准点的间距,宜小于1km。建(构)筑物高程控制的水准点,可单独埋设在建(构)筑物的平面控制网的标桩上,也可利用场地附近的水准点,其间距宜在200m左右。

P271-272

水准观测(全变

P273-274

02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新旧教材变化对比(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教材变化)"

02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新旧教材变化对比(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教材变化)"

02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新旧教材变化对比(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教材变化)"

P273

(一)准备工作

1.竣工图的比例尺

竣工图的比例尺,宜选用1:500;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图幅大小、图上注记、线条规格应与原设计图一致。

P275

(一)准备工作

1.竣工图的比例尺

竣工图的比例尺,厂区宜选用1:500,线状工程宜选用1:2000;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图幅大小、图上注记、线条规格应与原设计图一致。

P273

(二)竣工图的编绘

1.绘制竣工图的依据

(1)设计总平面图、单位工程平面图、纵横断面图和设计变更资料。

(2)控制测量资料、施工检查测量及竣工测量资料。

编绘前应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实地对照检核不符之处应实测其位置、高程及尺寸。

P275

(二)竣工图的编绘

1.绘制竣工图的依据

竣工图依据总平面布置图、施工设计图、设计变更文件、施工检测记录、竣工测量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绘制。

竣工总图的实测与编辑宜采用全站仪测图、RTK测图、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图及数字编辑成图的方法。编绘前应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实地对照检核,不符之处应实测其位置、高程及尺寸。

P275

P277

新增:变形监测作业前,应收集相关水文地质、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图纸,并应根据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工程类型、工程规模、基础埋深、建筑结构和施工方法等因素,进行变形监测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应包括监测的目的、技术依据、精度等级、监测方法、监测基准及基准网精度估算和点位布设、观测周期、项目预警值、使用的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法和成果质量检验等内容。

观测前,应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查、校正,并应做好记录。每期观测结束后,应将观测数据转存至计算机,并应进行处理。

P275

P277

新增(1)变形监测网的点位的构成宜包括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点位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准点应选在变形影响区域之外稳固的位置,每个工程至少有3个基准点。

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且方便使用的位置。

3)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能反映监测体变形特征的位置或监测断面上,需要时还应埋设应力、应变传感器。

(6)基坑变形监测周期应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当开挖速度或降水速度加快引起变形速率增大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当变形量接近预警值或有事故征兆时,应持续观测。

(9)变形监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通知建设单位,提高监测频率或增加监测内容:

1)变形量或变形速率达到变形预警值或接近允许值。

2)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变化异常。

3)建(构)筑物的裂缝或地表的裂缝快速扩大。

其他序号有变化。

P316-318

(一)基本规定

(二)主要内容

整体变动

P319-323

二、中标后组织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符合下列原则

(1)符合施工合同有关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要求。

(2)优化施工方案,达到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并具有先进性和可实施性。

(3)结合工程特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4)推广应用绿色施工技术,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5)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应经现场踏勘、调研,且在施工前编制。大中型市政公用工程项目还应编制分部、分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

(6)施工组织设计应由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且必须经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加盖企业公章后方可实施,有变更时要及时办理变更审批。

(7)施工组织设计中关于工期、进度、人员、材料设备的调度,施工工艺的水平以及采用的各项技术安全措施等项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工程成本。要想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降低工程成本,使企业获得应有的利润,施工组织设计就必须做到科学合理、技术先进、费用经济。

(二)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国家现行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

(3)工程施工合同文件。

(4)工程设计文件。

(5)地域条件和工程特点,工程施工范围内及周边的现场条件,气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

(6)与工程有关的资源供应情况。

(7)企业的生产能力、施工机具状况、经济技术水平等。

(三)主要内容

2.施工总体部署

(1)施工总体部署应包括主要工程目标、总体组织安排、总体施工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及总体资源配置等。

(2)主要工程目标应包括进度、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等目标。

(3)总体组织安排应确定项目经理部的组织机构及管理层级,明确各层级的责任分工,宜采用框图的形式辅助说明。

(4)总体施工安排应根据工程特点,确定施工顺序、空间组织,并对施工作业的衔接进行总体安排。

(5)划分施工阶段,确定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进度关键节点,施工进度计划宜采用网络图或横道图及进度计划表等形式编制,并应附必要说明。

(6)总体资源配置应确定主要资源配置计划,主要资源配置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总用工量、各工种用工量及工程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各工种劳动力投入计划。

2)确定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场计划,并明确规格、数量、进场时间等。

3)确定主要施工机具进场计划,并明确型号、数量、进出场时间等。

(7)应确定专业工程分包的施工安排。

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应符贪下列原则:

1)占地面积少,平面布置合理。

2)总体策划满足工程分阶段管理需要。

3)充分利用既有道路、构(建)筑物,降低临时设施费用。

4)符合安全、消防、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等相关要求。

5)符合当地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及其他部门的相关规定。

(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安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等各类设施建设方式及动态布置安排。

2)确定临时道路与临时桥梁的位置及结构形式,并对现场交通组织形式进行简要说明。

3)根据工程量和总体施工安排,确定加工厂、材料堆放场、搅拌站、机械停放场等辅助施工生产区域,并说明位置、面积、结构形式及运输路径。

4)确定施工现场临时用水、临时用电布置安排,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说明。

5)确定现场消防设施的配置并进行简要说明。

(3)应依据工程项目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物及拟建工程主体等,绘制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4.施工准备

(1)施工准备应根据施工总体部署确定。

(2)施工准备应包括技术准备、现场准备及资金准备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技术准备应包括技术资料准备及工程测量方案等。

2)现场准备应包括现场生产、生活及办公等临时设施的安排与计划。

3)资金准备应包括资金使用计划及筹资计划等,并结合图表形式辅助说明。

5.施工技术方案

(1)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部分,应结合工程特点、国家现行标准工程图纸和现有的资源编制,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主要包括拟建工程的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确定,还应包括季节性措施、四新技术措施以及结合工程特点和由施工组织设计安排的、根据工程需要采取的相应方法与技术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2)重点叙述技术难度大、工种多、机具设备配合多、经验不足的工序和关键工序或关键部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常规的施工工序可简要说明。

6.施工保证措施

(1)进度保证措施:

进度保证措施应包括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等管理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资源保证措施。

2)资金保障措施。

3)沟通协调措施等。

技术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分析影响施工进度的关键工作,制定关键节点控制措施。

2)充分考虑影响进度的各种因素,进行动态管理,制定必要的纠偏措施。

(2)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应包括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等。

管理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

2)建立质量管理制度。

3)制定对资源供方及分包方的质量管理措施等。

技术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施工测量误差控制措施。

2)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施工机具、成品 (半成品)进场检验措施。

3)重点部位及关键工序的保证措施。

4)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

5)质量通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6)试验、检测保证措施。

(3)安全管理措施:

1)根据工程特点,项目经理部应建立安全施工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

2)应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安全施工管理制度。

3)应根据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的结果,按工程内容和岗位职责对安全目标进行分解,并应制定必要的控制措施。

4)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方法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目录及需专家论证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目录。

5)确定安全施工管理资源配置计划。

(4)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根据工程特点,建立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并建立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管理检查制度。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扬尘、烟尘防治措施。

2)噪声防治措施。

3)生活、生产污水排放控制措施。

4)固体废弃物管理措施。

5)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等。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封闭管理措施。

2)办公、生活、生产、辅助设施等临时设施管理措施。

3)施工机具管理措施。

4)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管理措施。

5)卫生管理措施。

6)便民措施等。

应确定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资源配置计划。

(5)成本控制措施:

应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对成本控制目标进行分解。应根据工程规模和特点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并制定管理和技术措施,控制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等成本。

(6)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

依据当地气候、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施工进度计划等,制定雨期、低(高)温及其他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针对雨期对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影响,应制定雨期施工保证措施,并编制施工资源配置计划。针对低(高)温对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影响,应制定低(高)温施工保证措施,并编制施工资源配置计划。制定其他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

(7)交通组织措施:

针对施工作业区域内及周边交通编制交通组织措施,包括交通现状情况、交通组织安排等。交通现状情况包括施工作业区域内及周边的主要道路、交通流量及其他影响因素。交通组织安排需要依据总体施工安排划分交通组织实施阶段,确定各实施阶段的交通组织形式及人员配置,绘制各实施阶段交通组织平面示意图;确定施工作业影响范围内的主要交通路口及重点区域的交通疏导方式,并绘制交通疏导示意图。交通导行方案设计详见1K420054条。

(8)建(构 )筑物及文物保护措施:

应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及地表文物进行调查,调查情况宜采用文字、表格或平面布置图等形式说明。分析工程施工作业对施工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的影响,并制定保护、监测和管理措施。应制定建(构)筑物发生意外情况时的应急处理措施。针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文物制定现场保护措施。

(9)应急措施:

应急措施应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紧急情况编制。应急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并明确职责和权限。

2)分析评价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制定事故应急处置程序、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及定期演练计划。

3)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

P320

(1)……应该是当前已具备条件或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可能争取到的,否则,任何方案都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求在制定方案之前,要深入细致地做……

P325

(1)……应该是当前已具备条件或在一定的

时期内有可能争取到的。这就要求在制定方案之前,要深入细致……

P320

(3)确保工程“质量第一,安全生产”。在制定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在提出施工方案的同时,要提出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使方案完全符合技术规范与安全规程的要求。如果方案不能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其他方面再好也是不可取的。

P325

(3)确保工程“质量第一,安全生产”。在制定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在提出施工方案的同时,要提出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使方案完全符合技术规范与安全规程的要求。

P320

(一)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工艺)是施工方案的核心内容,具有决定性作用。施工方法(工艺)一经确定,机具设备和材料的选择就只能以满足它的要求为基本依据,施工组织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

P326

(一)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工艺)是施工方案的核心内容,具有决定性作用。施工方法应明确工艺流程、工艺要求及质量检验标准并根据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必要的核算。施工方法(工艺)一经确定,机具设备和材料的选择就只能以满足它的要求为基本依据,施工组织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

P321

例如,顶管施工的工作坑,是选择冲抓式钻机还是旋转式钻机,钻机一旦确定,施工方法也就确定了。

P327

例如,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是选择冲抓式钻机还

是旋转式钻机,钻机一旦确定,施工方法也就

确定了。

P323

以下所指专项施工方案系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单独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

P329

以下所指专项施工方案系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在编制施 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单独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参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的通知》(建办质[2021]48号)执行。

P332

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5m,通道宽度不得小于0.9m,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应超过16人。

P338

……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5m,通道宽度不得小于0.9m,每间宿舍人均居住面积满足相关规定。

P333

(5)寒冷地区冬季宿舍应有保暖措施、防煤气中毒措施,火炉应当统一设置、管理,炎热季节应有防暑降温设备和防蚊虫叮咬措施。

P338

(5)寒冷地区冬季宿舍应有保暖措施、防煤气

中毒措施,有条件的鼓励采用清洁能源制冷及采暖,炎热季节应有防暑降温设备和防蚊虫叮

咬措施。

P334

P340

新增:(7)施工现场产生的生活垃圾要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P334

P340

新增:4.建筑垃圾处置建筑垃圾是指施工单位

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

管网等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施

工单位应当向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

部门提出处置建筑垃圾申请,获得城市建筑垃

圾处置核准后,方可处置。施工单位不得将建

筑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

输的单位运输。

P335

P340

新增:(5)建筑工地食堂每餐次的食品成品应按品种分别留样,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专用密闭容器内,在专用冷藏设备中冷藏存放48h以上,每个品种的留样量应能满足检验检测需求且不少于125g。留样容器上标注留样食品名称、留样时间。

P335

022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新旧教材变化对比(2021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教材变化)"

P341

图1k420061-1,图1k420061-2中检查井上下对齐

P339

(4)实行劳务实名制管理,使总包企业了解劳务企业用工人数、工资总额,便于总包企业监督劳务企业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P345

(4)实行劳务实名制管理,使总包企业了解劳务企业用工人数、工资总额、考勤情况,便于总包企业监督劳务企业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P356

删除:(2)应做延迟时间试验,确定混合料在贮存场(仓)存放时间及现场完成作业时间。

P362

P356

四、质量检验

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质量检 验项目主要有:集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含水量、拌合均匀性、基层压实度、7d 无侧限抗压强度等。

P362

四、质量检验

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现场质量检验项目主要有:基层压实度、7d无侧限抗压强度等。

P359

一、雨期施工质量控制

(四)面层施工

(2)水泥混凝土搅拌站应勤测粗细集料的含水率,适时调整加水量,保证配合比的准确性。运输车辆要有防雨措施。施工前准备好防雨棚等防雨设施。雨期作业工序要紧密衔接,及时浇筑、振动、抹面成型、养护。

P365

一、雨期施工质量控制

(四)面层施工

(2)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前应准备好防雨棚等防雨设施。施工中遇雨时,应立即使用防雨设施完成对已铺筑混凝土的振实成型,不应再开新作业段,并应采用覆盖等措施保护尚未硬化的混凝土面层。

P360

删除:3.灌水法

在所测层位挖坑,利用薄塑料袋灌水测定体积,计算密度。

P367

P361

表1K420095-1

细粒土用环刀法,粗粒土用灌水法或灌砂法

P367

表1K420095-1

细粒土用环刀法,粗粒土用灌砂法

P367-368

2.浇筑与振捣措施

整体变动

P373-374

2.浇筑与振捣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浇筑层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整体连续浇筑时宜为300〜500mm,振捣时应避免过振和漏振。

2)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应缩短间歇时间,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层间间歇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混凝土初凝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当层间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3)混凝土的浇灌应连续、有序,宜减少施工缝。

4)混凝土宜釆用泵送方式和二次振捣工艺。

(2)当采取分层间歇浇筑混凝土时,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应清除表面的浮浆、松动的石子及软弱混凝土层。

2)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采用清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并应充分润湿,但不得有积水。

3)新浇筑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应与先期浇筑的混凝土紧密结合。

(3)大体积混凝土底板与侧墙相连接的施工缝,当有防水要求时,宜釆取钢板止水带等处理措施。

(4)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釆取措施防止受力钢筋、定位筋、预埋件等移位和变形,并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泌水。

(5)应及时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进行多次抹压处理。

P368

(5)保温法是在结构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如草袋、锯末、湿砂等),在缓慢散热的过程中,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P374

(5)保温法是在结构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如塑料薄膜、土工布、麻袋、阻燃保温被等), 在缓慢散热的过程中, 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P368

删除:(6)大体积混凝土湿润养护时间应符合表1k420102 的规定

P374

改为:(6)大体积混凝土保湿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d。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并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7)保温覆盖层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全

部拆除。

P403

(7)沟槽(基坑)工程监测对象应包括支护结构、地下水状况、沟槽(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周边建筑及管线、重要道路及其他重要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点的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等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 50497-2019 的规定。

P409

(7)沟槽(基坑)工程监测对象应包括支护结构、基坑及周围岩土体、地下水、周边环境中的被保护对象(包括周边建筑、管线、轨道交通、铁路及重要的道路等)、其他应监测的对象等。监测项目、监测点的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等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 50497—2019的规定。

P420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有以下主要职责:……

(整体调整)

P427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1)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2)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4)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5)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6)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履行下列职责:

1)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

3)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4)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5)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6)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7)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P421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P428

“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P426

P432

新增:当专项应急预案与综合应急预案中的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相近时,可不编写专项应急预案。

P426

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P432

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重点规范事故风险述、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措施和注意事项,应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的特点。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P426

(1)编制应急预案前,应当进行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事故风险评估……

P433

(3)编制应急预案前,应当进行事故风险辨识、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事故风险辨识评估……

P426

(4)应急预案的编制:

1)项目部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

②本地区、本公司、本项目部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③本项目工程的重大危险源和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分析情况。

有明确、具体的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并与本项目部应急能力相适应。

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能够满足本工程应急工作需要。

应急预案的内容与本地区、本公司相应应急预案相衔接。

2)由本项目技术负责人任组长,吸收有关职能部门与岗位人员组成编制工作小组,结合专项施工方案前期的重大危险源和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辨识与评估,参照本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文本并结合本工程、本项目实际,细化制定本项目部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

(5)应急预案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应向应急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告知性备案。

P433

(4)应急预案的编制:

1)项目部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的特点,做到职责明确、程序规范、措施科学,尽可能简明化、图表化、流程化。

②本地区、本单位、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③本地区、本单位、本项目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有明确、具体的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并与应急能力相适应。

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能够满足本地区、本单位、本项目的应急工作需要。

应急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2)结合本项目职能和分工,成立以项目有关负责人为组长,项目相关部门人员(如生产、技术、设备、安全、行政、人事、财务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预案编制工作组中应邀请相关救援队伍以及周边相关企业、单位或社区代表参加。

(5)应急预案自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上级单位和属地应急管理部门及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备案。

P427

(9)发生事故时,应当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响应启动情况报告上级单位和属地应急管理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

P434

(9)发生事故时,应当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响应启动情况报告上级单位和属地应急管理部门及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P469

P476

新增:软土、黄土、膨胀土、红黏土、盐渍土等特殊土地区的路基,应查明特殊土的分布范 围与地层特征,特殊土的物理、力学和水力特性,以及道路沿线的水文与地质条件,合理确定路基处理或处治的方案,使其具有良好的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要求。

路基填筑应按不同性质的土进行分类分层压实;路基高边坡施工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热拌普通沥青混合料施工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沥青混合料分层摊铺时,应避免层间污染。

P469

水泥混凝土道路在面层混凝土弯拉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且填缝完成前,不得开放交通。

P476

水泥混凝土路面抗弯拉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 并应在填缝完成后开放交通。

P470

P477

新增:桥梁施工中应遵守的规定有:

(1)位于生态环境敏感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桥梁,应釆取环境保护措施。

(2)桥梁引道及引桥与两侧街区的衔接布设应满足消防、救护、抢险的要求。

(3)桥梁和地道应设置防水措施和排水系统。

(4)桥梁结构应满足抗倾覆安全度的要求,并应避免局部构件失效引起的整体倒塌。桥梁结构支承体系应满足桥梁的受力和变形要求。

(5)对位于通航河流或有漂流物的河流中的桥梁墩台应釆取防撞措施。汛期施工时应制定度汛措施及应急预案。

(6)当桥梁基础的基坑施工存在危及施工安全和周围建筑安全风险时,应制定基坑围护设计、施工、监测方案及应急预案。

(7)模板拆除、预制构件起吊、预应力筋张拉和放张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件应达到规定强度。

(8)当运输和安装桥梁长大构件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时,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9)单孔跨径不小于150m的特大桥,施工前应根据建设条件、桥型、结构、工艺等特点,针对技术难点和质量安全风险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监测方案和应急预案,验收时应针对结构承载能力进行检测。

P471

浅覆土层地段施工应控制掘进参数和盾构姿态。

P479

浅覆土层地段施工应加强对掘进参数和盾构姿态的控制。

P474

焊接人员应具备下列要求:

承担燃气钢质管道、设备焊接的人员,必须具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焊接)焊工合格证书,且在证书的有效期及合格范围内从事焊接工作。间断焊接时间超过6个月,再次上岗前应重新考试;承担其他材质燃气管道安装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试合格,间断安装时间超过6个月,再次上岗前应重新考试和技术评定。当使用的安装设备发生变化时,应针对该设备操作要求进行专门培训。

P481

根据《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TSG Z6002—2010第三条和第二十九条规定, 焊接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承担燃气钢质管道、设备焊接的人员,应持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且在证书的有效期及合格范围内从事焊接工作。间断焊接作业超过6个月,再次上岗前应复审抽考。年龄超过55岁的焊工,需要继续从事燃气钢质管道、设备焊接作业,根据情况由发证机关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考试。

P474

不同级别、不同熔体流动速率、不同标准尺寸比的聚乙烯燃气管道连接应满足下列

要求:

对不同级别、不同熔体流动速率的聚乙烯原料制造的管材或管件,不同标准尺寸比

(SDR值)的聚乙烯燃气管道连接时,必须采用电熔连接。施工前应进行试验,判定试验连接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电熔连接。

P482

根据《燃气工程项目规范》GB 55009—2021第5.1.23条和《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标准》CJJ 63—2018第5.1.2条规定,聚乙烯管材与管件、阀门的连接应采用热熔对接或电熔连接方式,不得采用螺纹连接或粘接,不得采用明火加热连接;聚乙烯管材与金属管道或金属附件连接时,应采用钢塑转换管件连接或法兰连接,当采用法兰连接时,宜设置检查井;聚乙烯管材、管件和阀门的连接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电熔连接:

(1)不同级别(PE80与PE100)。

(2)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差值大于等于0.5g / (10min)(190℃,5kg )。

(3)焊接端部标准尺寸比(值)不同。

(4)公称外径小于90mm或壁厚小于6mm。

P475

地下管线的开挖、调查,应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电缆和燃气管道的开挖,必须有专

业人员的配合。下井调查,必须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且应采取防护措施。

P482

地下管线的开挖、调查,应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电缆和燃气管道的开挖,必须有专业人员的配合。下井调查,必须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且应采取防护措施。

P475

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取仪器监测与现场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 50497-2019规定 下列基坑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1)基坑设计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基坑。

(2)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5m的下列基坑:

1)土质基坑。

2)极软岩基坑、破碎的软岩基坑、极破碎的岩体基坑。

3)上部为土体,下部为极软岩、破碎的软岩、极破碎的岩体构成的土岩组合基坑。

(3)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

全部变化

P482-483

(1)基坑开挖与支护结构施工、基坑工程监测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并应实施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

(2)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的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与支护结构使用期内,必须进行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和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地面的沉降监测。

(3)基坑工程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编制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2)应根据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周边环境条件、支护类型及施工场地等确定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和监测预警值。

3)基坑降水应对水位降深进行监测,地下水回灌施工应对回灌量和水质进行监测。

4)逆作法施工应进行全过程工程监测。

(4)基坑工程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或出现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管线失稳破坏征兆时,应立即停止基坑危险部位的土方开挖及其他有风险的施工作业,进行风险评估, 并釆取应急处置措施。

(5)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取仪器监测与现场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0日 上午9:52
下一篇 2022年7月20日 上午10: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