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枝江:“党建+”让社会救助更有温度

  湖北省枝江市七星台镇李家岗村村民唐玉梅患了重病,生活陷入困境。入户走访的党员干部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向村委会反映,为唐玉梅申请了临时救助金8520元,帮助其解决了生活困难。

  唐玉梅能够及时获得临时救助,得益于枝江市“党建 社会救助”的新实践、新探索。2020年,枝江市积极开展“党建 社会救助”试点工作,以构筑功能完善、统筹衔接、务实管用、兜底有力的救助体系为导向,强化党建引领、党员尽责、党群融合,探索创新主动发现、精准救助、应救尽救、无缝对接的“党建 社会救助”实践,让社会救助更有温度。

党建引领 构筑有力堡垒

  枝江市委成立了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枝江市“党建 社会救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确保按时保质推进。各镇(街道)、村(社区)落实对应的责任主体和责任目标,细化实施方案。同时,组织开展培训,明确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在全市范围内构筑有力堡垒。

  枝江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党建 社会救助”试点工作,市委领导带头宣讲责任和政策,形成了以党建引领提升社会救助实效的浓厚氛围。市民政局通过党组统筹、支部推动、党员带头、党群互动的“党建 ”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帮扶责任人以入户调研走访为契机,积极向群众宣传社会救助政策。村委会利用会议、广播等广泛开展相关救助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和群众参与度。

  枝江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枝江市“党建 社会救助”试点实施方案》,指导“党建 社会救助”工作,选择马家店街道七口堰社区、七星台镇李家岗村作为试点。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组成指导组多次到村(社区)入户实地指导工作,采取一周一报工作进展、一月一督办任务清单的方式,倒逼工作落实。根据两个试点村(社区)先行先试经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逐步在全市推开。细化村(社区)“党建 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方案,在村(社区)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建立工作任务清单,分步指导实施。

党员尽责 夯实工作根基

  枝江市以村(社区)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学习社会救助政策,结合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部署,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社会救助当成责任压实、作为实事办好。全市先后落实“党员积分制”“党员联户制”“党员责任任务量化制”等,激发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为做好精准救助,枝江市统筹开展岗位培训。在村(社区)社会救助服务站(点)设置社会救助协理员岗位,并对村(居)委会干部全能培塑。充分利用工作例会、政策专题解读会、案例讨论会、工作总结会等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学习培训,要求每村(社区)培养至少两名“全岗精通”干部,做到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及时响应救助诉求。同时,积极对党员、志愿者开展增能培训,使其在日常走访中,能够进行救助线索摸排、救助政策宣讲,夯实救助工作根基。

党群融合 出实招见实效

  枝江市将社会救助工作纳入“党员积分制”管理范围,全体党员亮身份、领责任,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帮贫解困,让救助服务落地见效。在村党员干部中开展评比,评选出社会救助工作“最美笑脸”,打造了“党旗红·笑脸美”品牌。广大党员干部真情实意结对帮扶,践行“我是党员我来帮”的承诺,让“党建 社会救助”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通过线下走访与网上呼叫相结合,枝江市实现了个人申请与走访发现的无缝衔接,确保“应救尽救”。以“物资 服务”为着力点,做细“大服务”,党员主动链接资源,凝聚多方力量,开展物资救助、探访照料等多样化服务,满足困难群众个性化需求,真正提升救助质量。

  枝江市在试点村(社区)培训8名救助政策“全岗精通”骨干,开展救助政策宣讲。结合党员干部“双报到”“双报告”工作,组织党员联户走访、常态化开展关爱帮扶,同时,坚持实行“一户一策”“一事一议”。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多次到试点村(社区)指导工作,以村(社区)为单位组织学习培训6次。按照枝江市“党员联户、网格服务”的要求,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包联责任机制,让党员包联包保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来源:《中国社会报》

作者:蔡冬梅 梁慧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9日 下午7:35
下一篇 2024年5月29日 下午7: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