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一、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概述

{

(一)小微企业的内涵

}

小微企业主要是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国内对小微企业的定义主要是源自于2002年国务院制定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在文件当中国务院相关机构依照企业的工作人员的数量、销售额以及资产总额等指标融合企业所在行业特点制定。

{

(二)信贷风险的内涵

}

信贷风险主要指的是贷款人会面对债务人不履行合约的内容,未按照合约时间以及还款的数额进行还款,从而导致贷款的本息受到损失。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其主要就是在银行运营的过程当中面对贷款本息可能存在损失的风险。现阶段对信贷风险主要有三个层面的理解:第一个层面主要是指信贷资金的损失,这也是十分狭隘的概念界定;第二个层面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形成损失的可能性,立足于这一层面进行分析,商业银行贷款可能发生损失,也可能不会发生损失;第三个层面主要是指商业经营信贷业务所获取的成果和预期的目标出现了偏差的可能性。

{

(三)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特点

}

首先,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运作规模的影响极容易会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约。小微企业的运营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极低,技术能力较为薄弱,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一旦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出现转变,小微企业最先受到冲击。

其次,受到小微企业主个人的影响,在我国小微企业大部分是以家族式企业为主,这一种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方式极容易致使小微企业运营的个人化问题,这一种模式会制约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权力绝对集中,依照企业管理层个人喜好选择运营的方式和管理的办法,容易出现企业主挪用贷款资金的情况。

再次,信用危险程度较高。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极容易形成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小微企业的运营规模所制约,在管理手段以及管理理念上并不规范且科学,极容易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所以小微企业运营的风险较大,当银行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时,通常会收取较高的利率,这也形成了发展较好的企业退出市场而发展较为不好的企业充斥市场的现象。另一个方面,小微企业因为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完善,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所以小微企业极有可能出现做假账的问题,而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在现如今依旧是靠人工评定的模式,十分依赖银行客户经理对于小微企业的综合评定,这也导致了银行内部工作人员极容易形成道德风险。

二、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操作流程

通常来讲,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流程会参考贷款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可是在现如今,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过程当中,依旧是参考普通企业信贷风险的掌控流程。所以可以将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流程分为申请受理、贷前调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以及贷后的管理。

(二)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表现形式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小微企业的还款能力以及小微企业的还款意愿,还款能力的危险主要是银行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危险,加大了小微企业信用评定的困难程度,而还款意愿主要是指小微企业对于自身信用认知缺失,缺乏还款的意愿,从而引发还款的危险。

2、市场风险

小微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技术能力较为薄弱,在产品的研发方面也较为落后,缺乏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在运营的过程当中,依赖金融环境以及经济周期,在经济形势下行的时期,小微企业的优势逐渐会转变为弱势,甚至濒临破产。在现阶段的经济背景之下,物价提高,人力资源成本增加,致使较多的小微企业运营成本持续不断的提高,市场风险逐步变大。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信贷服务的过程当中,因为工作人员工作的疏忽,道德素养的低下,业务能力的薄弱等综合性的因素致使出现贷款损失风险,即便商业银行已经成立了小微金融贷款的相关部门,但是和国外的商业银行进行比较,我国商业银行在小微金融服务层面的专业化较为缺失,专业程度明显不足,并且部分业务经理在工作过程当中责任心缺失,忽视非财务因素的检查。

三、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环境控制不理想

在现如今,部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呈现了较为凸显的问题,主要是体现在部分制度形同虚设,部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整体来讲,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不科学以及不合理,制约了银行业务的拓展,在近几年当中,商业银行小微贷款的规模持续不断地拓展,可是在规模拓展的基础之上对风险缺乏足够的认知,在银行的内部也没有成立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相对应的风险防控机制,亦或是制定了风险防控的制度,可是制度流于形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并没有严格的按照制度进行工作。

(二)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不科学

在现如今,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定量分析当中,只是运用了财务比率分析这一种单一的模式,再加之小微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表当中,银行主要考察的是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等指标,这一些指标看起来有着较强的直观性,可是这一种方式只能体现出小微企业的偿债能力,对还款意愿评估上无能为力。

(三)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措施不完善

通常情况下,小微企业的运作规模较小,市场份额较低,技术能力薄弱,在产品层面极容易被复制,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大型企业比较相对较低,所以极容易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由此能够体现出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较为薄弱,而商业银行并没有注重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的预测,只是片面的追求客户数量以及贷款规模。

(四)信息系统建设不全面

在现阶段商业银行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并不完备,在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层面上,商业银行并没有针对小微企业的实际运转状况制定数据库,使得小微企业的数据信息无法录入到银行系统当中,银行也无法通过大数据对小微贷款的风险进行量化型的分析,而在贷后的管理层面上,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风险预警职能也不够科学,这在一定限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对小微贷款风险的科学管理。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四、商业银行改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创设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1、改进内部控制制度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风险管理的首要一步,商业银行对此可以构建内部控制制度的专业化部门,参考商业银行现如今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失以及业务发展的需求,持续不断的优化和改进内部控制的制度,构建持续完备的内部控制长效机制首先,商业银行应该精确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明确目标之后再将目标进行细致化的划分,具体划分到各个部门以及工作岗位当中。其次,强化人在内部控制当中的重要性,商业银行应该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该认知到银行内部的控制目标,使每一位工作人员可以将控制制度融入自身的工作当中,达成对银行业务整体性,全方位的风险管控,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过程当中,应该注重风险的主次之分,对主要的风险应该着重的控制。

2、优化小微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达成科学化的管理

自2009年农信社改制成为农村合作银行之后,各大商业银行逐步成立了三会一层的风险公司治理架构,在近几年当中,为了能够满足时代的发展以及小微企业持续拓展的需求,商业银行开始逐渐成立了专业性的风险管控机构,可是商业银行的行长权利普遍过大,权力制衡机制存在一定的薄弱之处,这也致使了部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不科学,不能够满足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扩大的需求。因此商业银行的领导层务必要发挥自身监督以及管理的职能,整合小微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使商业银行的审批机构能够做到独立的审批。

3、强化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商业银行应该着重强化风险文化的建设,将信贷风险文化的价值理念融入到全体工作人员的脑海当中,商业银行需要构建由内而外,由上至下的信贷风险文化,对此,商业银行应该定期对工作人员实施培训和宣传,主要从客户经理以及审批人员的风险管控文化意识入手。除此之外,还应该成立风险文化的推广部门,定期在银行内部推广一些文化活动,使工作人员可以在愉悦且轻松的工作氛围当中学习和接受信贷风险的文化,在银行内部创设信贷风险文化的氛围,促使这一种文化的氛围能够激励工作人员,使工作人员能够自觉遵守银行的规章制度。

4、构建科学的奖励惩罚机制

商业银行在薪酬管理的方面,可以将风险和客户经理以及审批人的绩效相挂钩,并不是单一的参考贷款的金额,在贷款的过程当中,一旦发现有着较大风险以及违规操作的问题,即便风险现在还没有形成,也应该对有关的责任人进行处罚,反之,对于工作十分认真并且自觉性较高的工作人员,应该提高其薪资待遇,亦或是提供其晋升的机会,以此来提升客户经理的工作成效以及工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该构建信贷人员的风险准备金机制,这一种制度主要是由客户经理在发放贷款之后,在银行内部建立二级账管理银行贷款的客户,这一种记录方式能够精准有效的记录贷款由发放到收取的全过程,这一种方式也使的责任更加的精确化。

(二)构建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信用评级是对客户所提供的企业资料以及财务信息实施整体性、规范性的分析和测算,评价企业的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从而获得企业违约的可能性,并以此作为划分企业信用等级的主要内容,客户信用评级是银行防止信用危险形成的主要工作,科学且完善的信用评级机制能够十分精准的体现出借款给企业的风险大小,进而为银行是否决定贷款提供参考性的意见,所以精确科学的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机制是提高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核心。

在现如今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标准的体系方面较为单一且陈旧,商业银行普遍还运用的是专家打分的5C标准,并没有根据时代的进步进行科学的创新。对此,商业银行应该成立信用等级评定的委员会,参考贷款的新要求和标准,制定内部的评价机制,成立客户的信用等级记录,借鉴和参考同行业其他金融机构的相关经验,构建信用风险机制,将客户的基础性信息以及财务信息归类到系统当中,运用定性和定量有效结合的模式,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进行评定。由于小微企业在财务信息方面存在失真的情况,因此,商业银行务必要加强非财务指标在信用评定当中的比重,保证评定的科学化,透明化以及公正化。

(三)优化信贷风险管控方式

1、构建自己的小微企业数据库

小微企业系统性风险十分凸显,商业银行则必须面对这一风险,所以降低风险的集中度,运用大数定律分散风险在小微企业贷款当中是十分重要的。商业银行需要构建小微企业的数据库,运用大数法则计算某一些行业的风险指标,进一步的将风险进行分散。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其他银行的相关经验,融合自身的实际运转状况,制定适应于自身的发展策略,例如民生银行专门为小微企业开通了商贷通这一项业务,通过这一个平台能够迅速找到有效的客户,商业银行也可以建立服务平台,利用平台建立小微企业的数据库,引进计算机专业以及经济学的相关人才,加大平台的建设力度。

2、推广风险经理平行作业

小微企业信贷的特征是短小频急,并且呈现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提升信息的真实性是十分重要的,对此,商业银行在对贷款审核的过程当中,可以采取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平行作业的方式,客户经理是属于业务拓展部门,风险经理则是属于风险管理部门,在对小微企业进行调查的过程当中,可以使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共同上门对小微企业的风险状况、财务情况,实际运营的状况等等方面进行评定,在精确小微企业符合贷款条件以后,对小微企业运营的原件进行细致化的审核,从而形成贷款的调研报告以及风险评估的意见。在贷款之后的检查当中,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也应该共同协作,处理贷后的检查工作,运用平行作业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各个部门的相互制约,提高了工作的成效。

3、强化贷后管理举措

企业经营瞬息万变,好的贷款不是做得好,而是管得好,因此,贷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办理贷款业务后,银行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贷后管理,动态掌握企业经营动向和资信变化,适时调整授信策略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及时化解风险。

一是要严格核查贷款资金使用真实性。通过查询资金流向、支付凭证、原材料及账务变化等,核实贷款资金是否真实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支付。二是提高现场贷后检查频率。管户客户经营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前往贷款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察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开工情况、三表消耗情况及存货、应收账款等重要财务科目变化,掌握企业真实生产经营情况。三是多渠道了解企业资信变化。定期通过企查查、企信宝、法院裁判网、被执行人网等查询企业及小微企业主涉诉情况,并向同行业企业了解行业内企业情况,重点关注负面消息。四是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充分运用银行早期预警工具,对小微企业贷款加强日常监测,根据风险提示逐一排查风险隐患。

(四)强化信息系统的建设

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信贷信息收集的有效性、信息沟通的畅通性以及信息品质的完整性有着密切的关联,科学且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风险评估决策人员获得整体信贷风险的数据信息,了解小微企业的风险状态。另一方面,完善且科学的管理系统还能够有效的促进管理层能够及时的整合信贷风险的相关数据信息,强化各部门协作之后,立足于更高的角度考量和解决各种风险,从而做出科学且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决策,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还能够应用在监督活动当中,运用数据的收集、数据的监测以及数据的处理,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贷款客户运营以及财务等风险,帮扶银行及时的运用相关措施防止和化解风险。

目前,商业银行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工作较为忽视,所以在信息管理方面一直较为薄弱,信息储备的不科学,信息的收集缺失规范性,致使了信息品质较低。所以商业银行务必要强化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和优化,首先,商业银行应该构建宏观经济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有关宏观经济的相关信息,行业信息管理的子系统收录有关于行业的信息,其次,商业银行还应该将这一些系统有效的进行整合,放置于同一个数据库之下,方便对信贷风险进行科学的研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12日 上午10:12
下一篇 2022年6月12日 上午10: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