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绝不只是理工科的事(科技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

科技创新绝不只是理工科的事(科技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

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江文清(中)与同事刘端华(左一)等在福建农作物品种试验基地里了解优质水稻生长情况。 新华社发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20)》日前正式发布。该报告梳理了2005年以来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发展变化特征,由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联合有关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完成。

截至2020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约1.12亿人(不考虑出国留学未归、“专升本”等因素),继续保持科技人力资源规模世界第一的地位;其中,工学背景科技人力资源一直居于各学科首位,在所有学科中占据绝对优势;女性科技人力资源增长迅速,占总量比例从2005年的约1/3,提高到2019年的40.1%。

科技人力资源规模长期保持世界第一

什么是“科技人力资源”?报告称,主要是从“资格”和两个条件来定义,指的是实际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力资源,既包含实际从事科技活动(或科技职业)的劳动力,也包括可能从事科协活动(或科技职业)的劳动力。科技人力资源是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其规模反映了国家科技人力储备水平和供给能力。

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有多少?报告显示,不考虑出国留学未归、专升本的因素,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规模为11234.1万人,继续保持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人力资源优势。其中,大专学历以上的科技人员占比超过90%。

50岁以上科技人力资源不到10%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从学科结构来看,工学背景科技人力资源一直居于各学科首位,在所有学科中占据绝对优势,在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中的比例从2005年的约1/3到2019年超过50%,增长明显。截至2019年年底,理、工、农、医核心学科培养的科技人力资源数量约占八成(79.7%),其中工学占比最高,为55.24%。

报告称,多年来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呈现以专科层次为主,本科层次次之,研究生最少的金字塔形学历结构分布。近五年来,本科以上科技人力资源占比不断提升,研究生层次比例提升了0.49%。

此外,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年轻化特征和趋势明显,近十余年来处于年轻化状态。截至2019年年底,39岁以下科技人力资源的73.39%,50岁以上的不到10%(9.94%),可以看出我国科技人力资源以中青年为主。

女性科技人力资源增长迅速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还称,女性科技人力资源占总量比例从2005年的约1/3,提高到2019年的40.1%。

高等教育毕业生是科技人力资源的最主要来源。2005年,高等教育女性毕业生占比为46.5%,近五年这一比例一直保持在52%左右,不但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中女性人数和比例的增加,也是我国科研队伍中女性人数和比例提高的重要基础。

此外,从世界范围来看,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50%是发达国家的共同特征,中国为53.4%,已经超过韩国、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

链接

“希望青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文科生怎么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兴趣?”“您对元宇宙有什么看法,元宇宙会对未来世界产生根本性变化吗?”日前,在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召开之际,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与湖南大学生见面会在中南大学毓秀楼举行,与来自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11所高校的170余名优秀学子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万钢表示,“学理科的也好,文科的也好,都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科学范畴

现场,有大学生提问,作为文科生要如何培养科学思维?对此,万钢表示,“其实社会没有文理科之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科学的范畴,都是科技创新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绝对不只是理工科的事。学理科的也好,文科的也好,都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南都记者注意到,就在前一天,《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20)》正式发布。该报告称,从学科结构看,当前中国科技人力资源中,工学一直居于各学科首位,在所有学科中占据绝对优势,在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中的比例从2005年的约1/3到2019年超过50%。

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重点活动之一,本次见面会以“新时代·新青年·新使命”为主题,万钢与大学生们围绕如何以“四个面向”引领科研之路、如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如何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军校学生如何实现科技报国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还与大家分享了自身在成长、求学、工作等方面的人生经历。

聚焦元宇宙、科技助农等多个话题

在谈到“元宇宙”发展形势时,万钢指出,近年来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新型融合应用形态,在游戏、文化、艺术、旅游和工业等领域应用广泛和深入,与人工智能综合式场景驱动相辅相成,可以通过开源共享、相互借鉴、循序发展,不断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元宇宙”发展路径。

在谈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时,万钢结合科技助农的实际案例指出,“农村有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希望新时代的有志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向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的美好愿景努力,既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也实现自己的理想。

中国科协主席与大学生见面会也是历届中国科协年会的保留项目。去年中国科协主席与北京大学生见面会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万钢还结合自己亲身科研经历鼓励论文投稿被拒的同学,“我被拒绝的论文比我发表的论文多,不要灰心丧气”。

采写:南都记者 王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1日 上午10:05
下一篇 2024年4月21日 上午10: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