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强国论坛 原创稿
人民网北京9月25日电(记者周晶)“爱国是我国科学家精神的灵魂,是科学家精神的首要因素,也是科学家精神中最需要大力弘扬的核心价值观”。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在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人,才拥有完整人格。
强国论坛:您是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
万建民:科技创新是国之利器。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近年来,科技进步助力我国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提升了农业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必然依赖于强大的科技创新驱动力,来破解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
强国论坛: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您是如何理解这“四个面向”的?
万建民: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原始创新能力成为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破解重大科学问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从0到1的多点突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另一方面,面向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都十分重要,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我们要兼顾国家的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根据行业特点来做顶层设计,来布局科研方向,来抓创新体系建设。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保障数量上的安全,也要保障质量上的安全。因此,围绕保障粮食安全的总体目标,不断向农业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解决基础理论问题,攻克‘卡脖子’技术,研发满足不同需求的重大产品,已成为今后若干年农业科研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强国论坛:总书记指出,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您认为有哪些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需要加快解决?
万建民:近30年来,我国在生物种业领域实现了由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转变。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一些关键问题需要加快解决。
一是要加快制定和实施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国家战略。积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聚全国优势创新团队,加快实施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创制重大品种,构建现代生物种业新优势。
二是进一步加强条件能力建设。围绕生物育种的创新链与产业链,建设农业生物育种国家实验室,优化健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国家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基地等。
三是加强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要进一步完善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的立项机制,针对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攻关,实施长期稳定的支持。
强国论坛: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的宝贵精神财富。您认为我国科学家们具有什么样的精神?科学家精神对于指引科学研究具有什么样的价值?
万建民:在我看来,爱国是我国科学家精神的灵魂,是科学家精神的首要因素,也是科学家精神中最需要大力弘扬的核心价值观。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人,才拥有完整人格。 从“两弹一星”到“航天精神”等,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前赴后继,用自己的言行和科研成果,诠释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追求知识和真理是中国科学家的初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亦是中国科学家的初心。在新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就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强国论坛: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那您认为如何才能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我们又将如何有效鼓励科技工作者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业?
万建民:党和国家在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把人才战略定为一种国策,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面对新的国际形势,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世界一流人才的汇聚:一是建立更具灵活性和操作性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和措施体系,并实现常态化;二是为高端人才提供国内工作相关政策配套和良好环境,包括给予科研自主权、项目申请权,以及移民、绿卡、税收优惠、福利待遇等;三是政府放权让科研院校和企业引进、使用和评价海外人才,不宜统管过死。
在鼓励科技工作者专注于科研事业方面,首先要激发科技工作者为国为民的高尚精神,不慕虚荣,不计名利,特别是开展基础性工作和基础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要多提倡奉献精神;其次要培养一批深谙科研院所的高端管理人才,让科研创新人才专注于研究工作,少一些行政事务;再次是建立灵活、科学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科研工作者生活待遇;最后是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针对基础性工作、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的分类评价体系。
强国论坛:马克思讲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您对我国科技工作的未来及您个人研究的领域有什么样的畅想?
万建民:我国是农业大国,经过70多年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农业科技发展还很不平衡,整体上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今后的工作要紧紧围绕“四个面向”总体要求,针对我国资源短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民对美好生活水平提高等实际情况,继续攻坚克难,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关键技术创新,实现农业生物品种培育自动化、高效化、营养化和绿色化,培育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和市场多元化需求的新品种,为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促进世界农业科学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