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花点儿时间,聊聊留学申请的推荐信,印象中有不少同学对其存在误解,很多人为了一封推荐信去买各式各样承诺开“推荐信”的背景提升项目。
推荐信,也叫recommendation letter或者reference letter,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格式,一般来说,两封比较常见,也有部分院校或者项目要求提交三封。推荐人理论上可以是任何愿意为学生说几句好话的人,但是考虑到其效力,一般大家都是找比较有权威的人做自己的推荐人。
任课教授和死党闺蜜,大家肯定选择前者作为推荐人,毕竟后者的推荐基本没有什么说服力,除非你的死党闺蜜是风云人物,这里暂不讨论这种极端个例。在我看过的很多留学申请案例中,留学申请的推荐人,绝大多数同学都找的自己的授课老师,两封都来自老师。部分同学除了老师,还会实习领导或者科研项目带教老师写一封。
推荐信的主要内容是夸学生,除此之外,推荐人一般还要在信中介绍和被推荐人的关系,和被推荐人认识多久了等,便于阅读人衡量推荐意见的效力。
一般推荐信不要太短,不能像中国公务体系里面那样简短地写一句”此生非常优秀,特此推荐“,也最好别泛泛地写几句不疼不痒、换个学生名字也适用的万金油评价。
考虑到国内目前在位的正教授很多英语书写能力一般,难以书写流畅、无阅读障碍的推荐信,很多学生都是自己代劳,写好了给老师签字。这个时候,自己给自己写推荐信,不要以为就可以为所欲为,想怎么捧自己就怎么写。”像这是我遇到过的最优秀的学生”这种话,还是要结合你的GPA和其他条件量力而行。稍微渲染一下可以,但是别吹捧过头,就好像有的人的照骗和本人差别大的亲妈都认不出来了。
单个推荐人对学生认识一般都不够全面,而两到三封推荐信各有偏重,正好可以呈现一个较立体的学生。因此,不要每封推荐信都全方位夸一遍,那样的话,两三封推荐信就失去了部分意义,并且有可能让人家质疑其真实性。
我在回答关于推荐信的问题的时候,一般将推荐信按照以下两个维度进行划分,一个是推荐人的知名度,一个是推荐的力度。
如果推荐人是你申请的专业的领域内非常活跃的大牛,比如在世界知名院校任教,或者学术发表异常活跃,引用很高,那么这封推荐信就算是一封牛推,反之,为非牛推。
如果推荐信的推荐力度很大,毫无保留,那么这封推荐信就是一封强推。如果,推荐人对学生并不熟悉,出于对自己的羽毛的爱惜,对于“该同学是一个非常优秀、非常值得录取的候选人”这个意见会有所保留,不会把话说的那么给力,那么这就是一封非强推。
大部分申请的学生,拿的都是强推非牛推,比如中国大陆大部分高校的教授写的推荐信。这些信,基本都是学生自己写好给教授签字的,学生自己夸自己,虽然不会夸张到不正常,但是绝对毫无保留。
不少同学不了解第二个维度-推荐强度,只在乎推荐人的title以及推荐人所在的机构名气。
不少机构,抓住了学生们的这个心理,开发了一些背景提升项目。虽然价格不菲,但是仍然不乏购买者,因为这些项目大力宣传项目结束给推荐信。就像最开始的那个聊天截图一样,很多学生就是图那封推荐信才买的。
之前有个学生打听一个某海外大学的科研项目,纯授课的形式,十几个小时的课程,上完就给推荐信。我就问,这个推荐信能写什么?说你准时出现在摄像头前面,是一个守时的人?还是说你都听懂了,很优秀?所以,这种项目很难拿到一封有内容和说服力的推荐信。
大部分此类项目,甚至不是1V1的形式,而是一批好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大家一起上课,那课程结束,授课教授写推荐信的时候,就更困难了。只看大家听课的表现,很难有区分地给大家写出差异化推荐信来。
据我了解到的信息,不少此类机构开出的推荐信,都是模板类的,名字换一换,一下子都开出来了,根本不可能针对性地为每个授课学生去写推荐信,给10个学生写推荐信的工作量,估计比教授10个小时的课都不小。
还有一些项目,连模板类的推荐信都不开,而是换成知名公司或者XX大学认可的证书或者证明,因为这些参加证明比推荐信还省事儿。首先,开证明可以光明正大扣掉名字用模板,不会被诟病,参加证明本来就没有什么差异。
其次,现在不少国外大学的申请系统,考虑到正常情况下,被推荐人看不到老师给自己写的推荐信内容,在学生提交雅思、G、成绩单等材料的时候,只要求学生填写推荐人的邮箱信息,学生提交申请以后,推荐人的邮箱会收到一封含有上传推荐信的链接。推荐人需要把自己给学生写的推荐信上传帮助学生完成全部申请流程。因此,那些科研项目的推荐信撰写人,需要在学生递交申请的时候,帮学生们对应递交推荐信。一个学生还可以接受,如果10个学生,光对号入座,可能就够眼花的了。即使现在这些老师不亲自提交,只负责把包含上传连接的邮件转发给学生,让其自行上传,区分10个学生申请的学校,并且分别发给每个学生,也是一件费时间的事情。
相比较下来,参加证明就没有这个问题,课程结束立马发证明,不会在项目结束几个月甚至第二年的时候,被参加过项目的学生要求转发包含上传链接的邮件。
很多实习项目也是,即使是我在文章付费内推实习如何挑选?(完整版)中讲到的最容易安排、也最便宜的“远程PTA”实习,都可以承诺官邮推荐信和背景调查。人事部开的真实习证明不容易操作,但是推荐信太容易了,我都可以给大家写推荐信,就好像你的朋友可以给你写一样。推荐信没有约束推荐人的具体身份或者具体关系,因为这只是你和推荐人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但是,你申请的大学决定如何衡量你提交的推荐信的效力。
有同学发我看的远程实习的带教导师是比较初级的员工,这个时候,对方写的推荐信作用就不是很大。
因此,大家一定要头脑清醒,不要把各个机构宣传的“XX知名大学的教授的推荐信”或者“某某大公司的推荐信”当作大招儿。
其实,大家做付费科研也好,或者付费实习也好,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背景。所以,不要赋予这种项目开的推荐信太多期待,因为这种推荐信也只能占上面我提到的两个维度的一个。如果你知名大学教授开的,那么是牛推非强推,因为大概率是格式推荐信(我不否认一些项目的推荐信真的是差异化的)。如果你的推荐信是XX公司开的,那么类似的道理,格式推荐信居多,如果对方允许你自己写好,然后对方签字,那么对方可能级别较低,算是强推非牛推。
不过,虽然这类项目的推荐信没有想象的那么吸引人,但是你提交的简历CV里面是可以写这段经历的,甚至PS里面也可以提。
拿牛推加强推,非常不易。因为想让大牛真的给你说好话,认可你,推荐你,那你首先得有一个深入和大牛交流,展示你的才能的机会,这种项目非常的少。要么你的母校足够排名高,而你也足够优秀拿到资源;要么你到外面机构以不菲的价格购买这种资源。
其次,你得真的有两把刷子impress潜在的推荐人,人家才愿意大力推荐你,越是大牛,越不轻易写信,越对来要信的学生严格把控,毕竟大牛们经常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或者领域内常规重要会议,圈子这么小,爱惜自己的羽毛非常有必要。他们知道,他们的一封信,可能就直接把学生送进了XX名校,毕竟圈子就是这么小。不过,如果你真的很优秀,大牛教授也会非常乐意推荐你,给年轻的有research potential的候选人机会,有的教授甚至会帮学生给学生申请的大学的connection直接打电话,这种时候,只要学生硬件达标,基本就稳了。
综上所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两个指标,占一即可,要么强推,要么牛推,强推加牛推,看运气和实力。
关注@大欣V 交个朋友看更多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