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 冷舒眉】《环球时报》记者3月19日从中核集团获悉,在当天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上,中核集团召开科研设施国际开放发布会,面向全球各国政府、高校及企业公布了第一批开放的科研设施及试验平台,此举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核科技在世界的影响力,为推动世界合作共赢注入强劲“核力”。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中核集团首批开放的科研设施及试验平台包括新一代“人造太阳”的中国环流三号(HL-3)实验装置、国际上能量最高的紧凑型质子回旋加速器、“世界六大中子源之一”的中国先进研究堆、位于地下560米的中国北山地下实验室、用于医用同位素研发的岷江试验堆等10项科研设施及试验平台,其中多项设施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甚至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这些科研设施和试验平台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科研人员智慧的结晶,展现了我国核工业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
其中,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HL-3)实验装置,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该实验装置的使命是支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装置的运行以及未来聚变堆的发展。
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的戈壁无人区的北山地下实验室,则是中国首个为高放废物安全处置研发服务的大型地下科研设施,该装置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协作中心和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创新中心的重要研发设施,是中国核燃料闭式循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高放废物安全处置进程,保障核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研与国际合作平台。
而此次开放的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BRIF),是目前亚洲唯一已运行的在线同位素分离型放射性核束装置,可产生60余种稳定核束和55种放射性核束,填补了我国中能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高分辨同位素分离器等先进技术领域空白,达到国际同类装置先进水平。主要开展核物理基础、核物理应用、核数据三大领域研究工作,促进了前沿基础研究和成果应用转化,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已与来自俄、美、德、日、波等十余个国家的科研团队开展了合作,吸引诸多国际顶尖科学家进入中国开展前沿研究。
中国此次面向全球开放一批相关科研设施及试验平台会如何促进世界各国以核能为代表的核技术的发展?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苏迈尔·汗(Sumair N.Khan)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高兴能有机会来回答这样的问题,这种面向全球开放的科研设施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像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
“这一批开放的科研设施及试验平台中,像中国先进研究堆、微型中子源反应堆以及以风洞为代表的核环境模拟设施对巴基斯坦都非常重要。”苏迈尔·汗(Sumair N.Khan)表示,中核集团与巴基斯坦在核能领域有着很好的合作,巴基斯坦也在努力开展以核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技术的研究,并期待着能派遣工程师和科学家与中方机构开展应用层面的联合研究。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立波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不具备中国这样的科研条件,但它们很希望能利用我们的科研设施为他们培训一些科研工作者,为他们的科研工作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这也是我们选择开放这些科研设施的初衷之一。
“这一次我们一共开放了三个研究反应堆和一个核素装置群,下一步我们还希望能够开放更多的科研设施,也希望全球各国能携手在核科技的‘海洋’里共同‘畅游’,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张立波称。
与此同时,张立波还认为,中核集团首次面向全球开放核技术相关的科研设施,能够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这些科研设施我们自己也不一定能全部高效使用,在吸引国际同行们来利用这些设施开展工作的时候,我们也能够了解国际科研的方向,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动态,从而融入到全世界的科研大环境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