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博士论文,跨越非升即走,助力职业发展(博士论文如何创新)

博士主要具有两个资本:一是博士学位,一是博士论文。博士学位显示的是一个人的学历,是身份的象征,一辈子都具有利用价值。博士论文则不然,它是博士的研究成果,其利用价值有一定的时效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博士论文的利用价值,不同于学术上的博士论文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而是指博士论文对博士本人在完成聘期科研考核、“非升即走”科研考核、职称晋升以及之后职业发展中的使用价值。

行文至此,不禁想起了两句话:一句是《红楼梦》中贾宝玉说的“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他诓名混饭吃也罢了,还要说代圣立言。”另一句是龚自珍在《咏史》一诗中嘲讽的“著书都为稻粱谋。”面对贾宝玉、龚自珍的清高,而本人在这里大谈怎么利用博士论文“诓名混饭吃”,怎么利用博士论文“为稻梁谋”,内心难免存愧疚之情。然而转头又想,他贾宝玉是贵族公子,龚自珍也是达官贵人,从来都是衣食无忧,当然可以清高。而我等凡夫俗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养活自己,著书写文章就是要解决吃饭的问题!即使是“诓名混饭吃”,即使是“为稻梁谋”,俗是俗了一些,但俗得不丢人!于是,心里坦然许多,才有勇气继续码下面的文字。

言归正传,还是回到博士论文的利用这个话题上来。在正式进入这个话题之前,首先声明两个前提:一个是本文讨论的博士论文必须具备一定水平,因为有些七拼八凑的所谓论文无法进行举例;另一个前提是本人是文学博导,所发表的意见主要针对文科博士论文而言,对理工科博士论文也许只能仅供参考。

总的来说,博士论文的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申报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申报科研成果奖。利用顺序分为两个阶段:申报项目和发表论文在前一阶段;出版专著和申报获奖为后一阶段。下面按时间顺序分而述之。

一,申报科研项目。这里不讨论横向课题,只讨论纵向项目。博士论文一般可以申报四个层次的社科基金项目:1,厅局级项目,如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省级项目,如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部级项目,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国家级项目,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一般来说,厅局级项目计入科研成果,但不列于科研考核指标。省级项目和部级项目列为同一级别,统称省部级科研项目,是聘期考核、“非升即走”考核的基本科研标准。国家级科研项目是聘期考核、“非升即走”考核的高标准。有的学校“非升即走”考核只要求有省部级科研项目,有的学校“非升即走”考核则要求有国家级科研项目。据我所知,一篇合格的博士论文一般可以成功申报省部级科研项目,相当一部分博士论文成功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我所工作的单位,大部分博士论文都成功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需要说明的是,这四个级别的科研项目是可以叠加申报的。如有的博士论文即立项省社科基金项目,之后又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二,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发表一般分为四个级别:1,权威期刊。一个一级学科一般规定一到两个权威期刊。如中文学科有两个权威期刊,文学类是《文学评论》,语言学类是《中国语文》。当然,权威期刊还包括所有文科共同的综合社会科学期刊,如《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2,重要核心期刊。一个二级学科规定只有一个重要核心期刊。如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重要核心期刊是《文学遗产》。3,核心期刊。一般规定必须是C刊(cssci),或者北大核心期刊。4,一般期刊。

一般来说,在一般期刊、集刊、论文集上发表论文,只计入科研成果,而不作为聘期考核、“非升即走”考核、职称晋升的依据。核心期刊是聘期考核、“非升即走”考核、职称晋升的基本标准。有的学校晋升副教授还要求有重要核心期刊,一到三篇不等,当然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那就更具优势了。依我的看法,一篇合格的博士论文,一般可以拆解成十篇以上的单篇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和以上级别的期刊上发表。当然这要求博士论文达到相应的质量和水平。

以上是博士论文使用的前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博士论文主要使用于入职后的首次聘期考核、“非升即走”聘期考核和职称晋升。能不能通过考核,取决于博士论文质量。如果博士论文质量足够优秀,发表几篇核心期刊乃至重要核心期刊论文应该是问题不大的。同样的道理,一篇合格的博士论文,应该可以成功申报省级社科基金项目,如果质量足够优秀,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不是没有可能。在这个阶段,如果博士论文保证了质量,使用得当,就可以顺利通过聘期考核、“非升即走”考核和职称晋升,从而在高校站稳脚跟!

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考虑下一步:利用博士论文,晋升职称,助力职业发展。

三,出版学术专著。博士论文不要在博士毕业后急于出版。博士论文的出版之前,要完成这两件事:其一,尽可能把博士论文相关内容拆解成单篇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尽可能在核心期刊以上级别的刊物上发表。实在上不了核心期刊,再考虑一般期刊。总之,尽可能利用博士论文相应内容发表学术论文。其二,完成相关科研项目的结项工作。在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三年左右,都要进行项目结项,由5一7位同行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审,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定四个等级。这里结项评审,实际上是对博士论文经过修改和完善后形成的学术专著的鉴定评审。鉴定评审有一个结论性的评价:是否达到出版水平。通过鉴定评审,对合格以上的研究成果颁发结项证书。证明完成科研项目的研究及成果等级。完成上述两个工作的前提下,才可以着手博士论文的出版。学术专著也是聘期考核、职称晋升、部分高校“非升即走”考核的指标。

四,申报科研评奖。博士论文修改而成的学术论著申报科研评奖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为论文奖:从博士论文中拆解发表的单篇论文和系列论文申报;另一种为著作奖:由博士论文出版的学术专著申报。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在发表或出版两至三年内可以申报不同级别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目前,国内由政府评选的社会科学科优秀成果奖主要有这样几个层次:1,地市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每二年评选一次,由地市级人民政府颁发获奖证书;2,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每二年评选一次,由省人民政府颁发获奖证书;3,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每三年评选一次,由教育部颁发获奖证书。上述奖项一般设一、二、三等奖。不同级别的奖项可以重复申报。如评上地市级奖项的成果,可以继续申报省部级奖项。所有奖项都是聘期科研考核、“非升即走”聘期科研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指标。这里顺便补充一下,省级社科成果二等奖和教育部社科成果二等奖在很多高校都是二级教授的竞聘指标。

综上所述,博士论文是博士的资本,一定要充分利用,以助力聘期科研考核、“非升即走”科研考核及职称晋升。我曾经对学生说:“一篇好的博士论文,可以供你吃半辈子,可以让你从讲师升到教授。”此决非虚言耸听!为什么有的博士年纪轻轻的就轻而易举地能评教授,当博导,说穿了,就是得力于其博士论文!为什么有的博士“非升即走”中惨遭解聘,也说穿了,也是因为其博士论文不给力!因为一篇好的博士论文,即可以用以报项目、发C刊,也可以用于出专著,获奖项!如果一篇博士论文成功地转化为以上四个方面,才算得上是物尽其用,才对得住几年的寒窗苦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6月20日 上午9:30
下一篇 2024年6月20日 上午9: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