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 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全面提升高校专利创造质量、运用效益、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支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目标。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提升高校专利质量,促进更多的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新知识走进课堂,有利于提升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和立德树人的贡献度,也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使命的需要。《意见》的印发对提升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更好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新发展理念的实施,推动高校的内涵发展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立足中山大学提升专利质量促进成果转化的探索与实践,谈一下对《意见》的认识。
提升专利质量是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需要
1.提升高校专利质量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科技创新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力量。专利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资产,已成为国际间竞争的战略核心。综合文献对高质量专利的定义,大多认为高质量专利具有“研发创新难度高、稳定性高、保护范围大、市场前景好、技术竞争力强”的特点。从高质量专利的特点可以看出,专利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着国家科技的竞争力,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新发展理念的贯彻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提升高校专利质量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需要。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核心使命,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科研条件、科研过程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内容、条件和过程不仅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需要,也是高校使命。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一方面,高质量专利的创造伴随的是高水平的研究、高标准的条件、严谨的过程,学生参与其中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老师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和立德树人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创造的专利转化到企业,带动企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也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对学生理想信念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以中山大学苏薇薇教授团队2018年“一种化痰止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专利权转让”为例,该专利转让金额2000万元,带动了化州市中药材种植以及中成药生产等相关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带动600户种植群众脱贫致富,作为专利发明人之一的3名研究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享受到科研成功的喜悦,也通过专利转让带动的效益培养了其深厚的家国情怀。
提升高校专利质量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提升高校专利质量面临的机遇。首先是战略机遇。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这为高校知识产权事业和专利质量提升工作提供了战略机遇。其次是政策机遇。国家发布了《“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修订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印发了《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政策和制度,为高校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和高质量专利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和制度支撑。再次是内涵发展的机遇。一方面,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知识产权文化日益深入人心,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另一方面,通过多年的发展,高校进入到内涵发展的重要阶段,专利工作也从注重数量增长转为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和转化导向。
2.提升高校专利质量面临的挑战。由于传统的机制体制、固有的政策导向、惯性的思维认识等原因,使高校在推动专利质量提升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挑战和阻力。综合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机制体制的挑战。一方面是受限于高校现有的人事制度,从事知识产权管理的人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另一方面是知识产权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远不能满足需求;还有就是很多专利的创造不是基于市场需求和技术本身,而是基于完成课题指标。其次是政策导向的挑战。一方面,地方政府对专利数量的需求旺盛,绝大部分地方政府对高校申请专利有经费补助,这在激发科研人员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意识提升的同时也成为众多低质量专利的推手;另一方面,作为科研课题重要指标的专利,在验收时注重的往往是数量而不是质量。再次是惯性思维认识的挑战。从笔者实践过程看,部分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对专利申请及何为高质量专利不了解;还有部分科研人员虽然想做成果转化,但受专利是国有资产的固有思维影响,有“怕”的负担。
中山大学开展高质量专利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中山大学将提升专利质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更好地支撑创新驱动战略和立德树人结合起来,从制度保障、政策引导、专利运营、高质量专利育成、知识产权的宣贯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工作,提升专利质量。
1.建立完善的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制度体系。思想上,提出科学研究要“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引导科研人员把做科研的兴趣爱好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机制上,成立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领导小组,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其职责范围,统筹法规、人事、国资、产业等相关部门,形成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相融合的统筹协调机制;制度上,针对专利是国有资产的特点,按“质量优先、转化导向”的精神,修订了成果转化、专利管理、横向项目管理、地方研究院等5个涉及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的管理办法,并据此形成了一系列清晰、可操作的工作流程,为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2.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作用和收益分配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科研人员注重专利的质量和转化,纳入考核评价的是专利转化情况而不是专利申请的数量,避免了因为职称评审需要而产生低质量专利。同时,充分发挥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的激励作用,采用7:1:1:1的分配模式,即:70%用于奖励发明人,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10%用于奖励发明人所在院系,鼓励院系积极开展成果转化;10%为学校收益,体现学校对科技成果的主权,用于与成果转化相关工作支出;10%为学校支付广州中大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受委托开展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的费用。这种分配模式既保障了发明人的积极性,又使公司有积极性“做多得多”,还调动了院系对成果转化工作的热情,有效提升了专利转化率。2019年学校专利转化的数量达到54项,比2018年增长68%。
3.设立广州中大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让专业人做专业事。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专业性强,需要专业化、市场化的服务。学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高校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成立了广州中大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运营的平台,承担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运营中市场化、专业化的工作。公司成立一年来,组建了一支由12人组成的包含技术、知识产权、商务、法务等方面人才的专职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破解了学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人员不足、专业性不够的难题;深入院系对接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项目224项,其中已签订合同的16项,到账合同金额1700万元;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成果对接会20场,与地方政府合作举办中山大学成果转化精准对接会3场,推送路演项目100多个,与超过80家企业建立了有效联系,成功签约项目超1000万元。
4.积极开展高质量专利创造和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一是学校自筹资金设立专门的成果转化专项。每年自筹1000万元资金支持有产业化前景的成果进行培育。如化橘红中药五类新药与石墨烯制备新材料等多个项目接受培育后,技术价值得到大幅提升,顺利完成临床前研究和中试并顺利转化,收益达到3000万元。二是招标专利代理机构,探索利用第三方进行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完成了专利代理机构的招标工作,遴选了10家口碑好、高质量的专利代理公司为学校提供专利代理服务。通过合约要求代理公司对科研人员提出的专利申请进行创新性、应用前景等申请前评估,并据此决定是否代理专利申请,探索利用第三方进行专利申请前评估的工作。三是充分发挥学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和第三方知识产权服务公司的智力支持。对部分国家和省市重大重点项目提供专利检索、分析评议、价值分析等定制化服务,开展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培育高价值专利。
5.组建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队伍。组建了一支以广州中大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为依托的12人的专职技术转移队伍和由院系兼职成果转化经理人组成的超过30人的兼职技术转移队伍,形成了“学校成果转化管理人员-院系兼职成果转化经理人-公司专业人才-科研人员”四个层次的成果转化人才队伍。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尽管高校专利质量提升工作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但面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和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我们需要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 范瑞泉、王平、刘乐、左亚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