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3月,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陆续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
近日,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宣传专题已在中国科协官网、科协网上会史馆、科技工作者之家网站正式上线。聚焦各地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情况,我们将为大家陆续推送全国学会、地方科协推荐候选人的风采事迹。学习最美、争当最美,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力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李德生,1922年10月生,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我国石油工业奠基者之一。
1945 年 7 月,李德生从重庆中央大学地质系毕业后,作为当时中国为数极少的地球科学科研人员之一,他毅然选择了到艰苦的大西北戈壁滩上的玉门油矿,开启他一辈子为国找油找气的人生篇章。
新中国成立之前,他参加当时中国唯一的重力队,开展河西走廊、台湾、江浙一带的重力测量与区域地质详查,探寻可能的油气资源。新中国成立后,李德生于 1950 年奔赴西北石油管理局陕北石油勘探大队任地质师,推动陕北地区油气勘探开发进展;1954 年重回玉门油矿任总地质师,发现了鸭儿峡油田,科学编制了新中国第一个油田开发方案,奠定了玉门油田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摇篮的地位;1958 年奔赴川中任新组建的川中矿务局总地质师,参加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大会战,科学评价了川中油气资源前景;1959 年赴东北参加大庆会战,助力我国油气大发现、大开发,逐步夯实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基石。
1958-1978 年近 20 年间,李德生先后参加川中会战、大庆会战、胜利会战等新中国石油工业重大油气发现工作,足迹遍及西北、西南、东北及华北等油气田勘探开发第一线。国家油气工业的兴起,也造就了李德生个人事业的辉煌。他的主要成就有:
1. 陆相生油理论和二级长垣构造带整体含油的认识,探明和成功开发了大庆油田。
1959-1963 年李德生参加大庆油田会战期间,他认为松辽盆地下白垩统陆相地层是该区主要生油层,测定上萨 1 井、杏 1 井和喇 1 井三口预探井位,获得日产 100-200 吨高产油量,就此发现了大庆长垣储量 22.6 亿吨的巨型油田。这证实了陆相地层能生油,而且能形成巨型油田。1982 年“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李德生等 23 位地球科学工作者分享了荣誉。
1961 年李德生作为大庆油田开发方案研究组负责人之一,积极倡议采用横切割分区块开发和早期线状注水保持油藏压力的开发技术。组织实施萨尔图油田开发方案年产原油 500 万吨。1964 年周恩来总理在人大会上宣布“我国石油已实现基本自给”。自 1976 年起,大庆油田达到年产油5000 万吨以上的高产、稳产期保持了 27 年。1985 年“大庆油田高产稳产的注水开发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李德生是主要完成者之一。
2. 裂谷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地质理论和滚动勘探开发的实践,渤海湾盆地断块油田群建设成我国第二个重要的石油产区。
1964 年 3 月李德生被派往山东东营参加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石油会战。他和同事确定了济阳坳陷第三系分层对比标志、弄清了油田内部断层系统,发现了胜坨大油田。1973-1978 年他在天津大港油田和华北油田工作,参与总结出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六种主要复式油气藏模式及滚动勘探开发的做法,据此,1986 年起,渤海湾盆地原油年产量达到 5000万-6000 万吨,建成我国东部第二个重要的石油产区。1985 年该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李德生是主要完成者之一。
3. 含油气盆地构造学研究。
李德生十分重视含油气盆地构造学研究。1982 年,他提出我国含油气盆地三种基本类型的分类方案:东部拉张型盆地,中部过渡型盆地,西部挤压型盆地;在渤海湾盆地研究中,提出了“渤海地幔柱”的概念,并全面论述了该盆地的沉积史、构造格局和油气分布规律。2010 年李德生的“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项目获得陈嘉庚地球科学奖。
自 1980 年以来,李德生院士先后去英国、美国、印度等 14 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23 次,宣读论文 17 篇。1994 年 8 月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AAPG)在国际年会上授予他“杰出成就奖”,并当选 AAPG 荣誉会员。
来源: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人才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