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做科学研究的艰辛谁能理解(在美国做科学研究的艰辛谁能理解呢)

在美国做科学研究的艰辛谁能理解(在美国做科学研究的艰辛谁能理解呢)

历史上,科学研究出于个人兴趣,为了了解大自然的奥妙而产生。科学研究所花的钱,开始时也是由私人出。后来,一些团体,比如教会开始赞助科学研究,其目的是让人们更深入理解上帝所创造大自然的精妙之处。科学研究不仅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兴趣,也推动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创造财富打下基础。到了现代,科学研究花费巨大,任何私人或社会团体都无法承担这样的开销,全世界的科学研究,主要都是由各国政府资助。

美国政府管理科学研究的机构主要有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科学基金、能源部科学办公室、国家航空太空管理局、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美国地理观察、农业部、环境保护局,等。资金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两个部门是国家卫生研究院和国家科学基金。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生物医学及公共卫生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国家科学基金资助除生物医学以外的科学和工程研究。今年最新的预算,国家卫生研究院将获得年370亿美元的资金,国家科学基金将获得年78亿美元的资金。

二十一世纪被称为生命科学的世纪,从美国政府对科学和技术研究的投入上来看,生物医学占了绝对大头,别的领域的研究只有生物医学的零头。美国是世界上对科技研究投入最多的国家,也是科技最领先的国家。大量的投入,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来美国研究和学习。不过,近十多年来,美国的优势在不断下降,中国迎头赶了上来。2016年对科学和发展的投入,美国为5111亿美元,中国为4519亿美元,欧盟各国加起来为3883亿美元。

美国的科学研究主要在各大学进行,另外有少量的研究所和企业也开展科学研究。企业主要的目标是技术开发,和创造经济价值有关,因此很多项目不能算科学研究,只能叫技术研究。

大学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就是教授啦,另外还有少量只做研究不管教学的人,这些人没有教授的头衔。各个教授手下有一帮人在干活,这些人都可以被称为科学家。科学家让人觉得很高尚很了不起,其实只是个职业而已。美国优秀的人才,大部分都去公司,少数对研究感兴趣的人才留在学校。从个人职业前途来说,学历不是越高越好,工作经验比学历重要得多。但对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学历肯定很重要,这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入门券。随着科学的发展,研究越来越深入,分工也越来越细。一个人只能从事某个很小领域的研究,因为需要了解的知识太多了,人的精力有限,只能集中到某个很小的部分才能深入下去。

大学毕业时,如果对科学研究有兴趣,想要从事这个职业就得做好可能失败的准备。美国的大学教授竞争非常激烈,开放的位置向全国招聘,可能有几十几百人争。在开始阶段就被淘汰还好些,如果到后面被淘汰,那日子真的很惨,付出很大,什么都没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先期准备是继续读研究生,美国一般是博士学位,很少有一开始就只招硕士学位的。科学研究中的硕士学位,一般就是中途淘汰没能拿到博士学位的安慰奖。此时被淘汰,损失还不大,最好死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心,另外找份工作。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除了一些要上的课程外,主要是为科学研究做准备。在教授的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这个时候的课题不要太难,弄得自己毕不了业,那才是大问题。适不适合从事科学研究,这个时期基本能判断出来。学完课程,完成论文,通过答辩后,拿到博士学位,就等于得到科学研究的入门券。要入门,还有一段路要走,就是做博士后。

博士后不是学位,只是毕业后正式工作之前的过渡期。这个时期对将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做得好,以后发展的机会大,做得不好,可能与科学研究就无缘了。博士后期间,已经没有课程学习,全部精力集中在科研上。中国国内以前还发个博士后证书,好象很光彩的样子,不知现在还发不发。美国没有这个程序,没有博士后毕业之说,所有的成就都体现在发表的论文上。如果博士学习阶段没有遇到好的教授,研究方向不太理想,此时还来得及,找个自己认为最好的研究方向,申请这个方向最好的教授的博士后。其实,很多时候都是碰运气,不到教授的手下干一段时间,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还是错。选择是双向的,你选教授,教授也在选你,都满意了,就定下来。中途双方任何一边感到不合适,都可以中止。只是人生这这么短暂,可选择的机会并不多,虽然可以纠错,但难度也会增加。

博士后阶段很苦很累,没有正常上下班时间,不管是被迫还是自愿,加班是常事,根据科研的需要而定。工资还不高,由教授定,一般比大学本科刚毕业到公司工作的人稍高一点,抠门的教授甚至会压到普通大学毕业生的水平。美国曾经为博士后的工资闹过好几次全国性的抗议,待遇差付出多,让很多拖家带口的人难以坚持。博士后所有的工作都要做,读论文,了解研究动态,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汲取新的知识和观念。设计自己的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目标。得到教授的同意后,具体做实验。实验大部分都是枯燥乏味的活,如果有经验的技术员愿意帮忙的话,实验进行会顺利些。实验出意外是常有的事,折腾多次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物,看不到所要的结果,整个人都会崩溃。如果在读博士期间出现这种情况,能不能毕业,那才是焦心的事。所以,挫折最好留到博士后阶段,风险大的研究,出成果的可能性也大。经过几年磨炼,终于发表有份量的论文,博士后结束,可以正式加入科学研究的队伍了。

博士后结束后,就要进入有终身教职评价系统的助理教授位置,英文叫tenure tracking。这是混入学术圈最关键的一步,是各大学选择学术界新人的系统。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一些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对申请者严加考察,仔细选择,希望找到学术界未来的新星,为学校的学术水平作出贡献。能拿得出手的资本,主要就是在博士后阶段做的学术成果,如果博士学习期间有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也可以拿出来展示。博士学习期间特别出众者,甚至可以跳过博士后,直接申请助理教授的位置。博士学习期间的成果,一般算在导师头上,不容易体现出自己的独立学术思想。而博士后期间发表的论文,一般都是第一作者,甚至是通讯作者,别人评价时,认为申请者对学术成果的贡献很大。为什么博士后期间很多人累成狗,就是想为将来进入学术圈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博士后期间没干出什么成果,基本可以说要被学术界淘汰,混入学术圈的可能性极小。

千辛万苦,终于得到助理教授的职位,学术生涯开始了。助理教授听起来好象没多大地位,实际上,美国大学里的助理教授可以招博士研究生,可以招博士后,只要自己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招多少自己决定。美国大学里也有一些虚名的教授头衔,不管叫什么名,只看是不是属于终身教职系统,不属于该系统,名字叫得再漂亮,都是假货。只有终身教职系统的,才真正算学术界的人。别的人搞科研再出色,只能算外围者。就象在北京那些拼搏的人,没有北京户口,再怎么有能力有成就,都是北漂。助理教授的考察期一般五到六年,合格了,就成为终身教授,头衔变成副教授啦。此时,就在学术界扎下根,只要不犯大错误,自己不主动退出,就是学术界的人。

如何完成助理教授的考察期,难度比博士学习和博士后期间大得多。当年累成狗,现在连狗都不如。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只能死拼了。助理教授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科研,二是教学,三是管理。科研是体现学术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但教学和管理也不能出问题,大家都在竞争呢,一方面不行,就会成为别人压制超过的理由。

得到助理教授职位后,学校一般都会配套相应的科研条件以及启动资金。这些在申请面试时就已经决定,除了参与教学和管理工作外,最重要的事就是申请科研基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有二十七个分部门,叫某某研究所,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从某个研究所申请科研基金。最普遍的基金叫R01,一般有三到五年的时期,总金额超过百万美元。助理教授期间最好得到两个R01,越早得到越好,否则科研开展非常困难。缺钱是最大的问题,再好的科研主意,没钱就不能实行。R01申请的成功率总的来说大约为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有百分之八十的申请项目会被淘汰。那些老手们早就占领了学术高地,申请成功的机会比新手高得多。申请书最重要的部分是创新和科学价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一定要提出新的设想,这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任何重复别人的成果,都没有意义。科学价值必须说明要解决什么科学问题,对学科的发展起到什么推动作用。接下来就是说明设想的合理性,有自己前期研究结果作为支撑,让人相信所提出的设想有实验数据为基础,研究方法切实可行。评审者最容易挑毛病的就在这两个部分,创新不够啦,科学价值不大啦。如果创新很明显,科学价值也很大,实验方法又被盯上了,怎么能保证实验能达到目标,有前期实验作为依据吗?

基金申请书都是相关专业的学术界人士来评审,虽然不知道会由谁来评,也不会署名,其实可以猜出大概。如果看了评审意见,还不知道是谁评的,那就白在学术圈里混了。学术界虽然很大,但和自己专业关系密切的研究人员就那么多,各人的学术观点早就应该了如指掌。从字里行间的评审意见中,很容易猜到是谁评的。评审者知道申请书是谁写的,评审时事先会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也就是说,人为因素影响很大。说白一点吧,就是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混入学术圈,校内校外的人际关系都不能忽视。美国不能请客送礼,搞好学术界的人际关系,主要靠“说得拢”,就是要表现出说话投机,别人愿意和你交流。说些什么内容呢?当然首选是学术问题,别的任何话题都可以扯,只要拉好人际关系就行。美国学术界的大佬们最喜欢左腔左调地谈论政治话题,越左越进步,越左道德越高尚。和大佬们搞好关系,就必须摸清其政治观点,投其所好,千万不要暴露出自己不左甚至偏右的政治倾向,那是在学术界的自杀行为。

美国的科学研究主要靠政府资助,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也就是说,科学家主要靠纳税人养活。而美国社会对政府投入科研经费有不同的看法,民调显示,有一半的人认为科研资金应该由民间捐赠,不应该用纳税人的钱。这其中党派分歧很明显,民主党人大部分支持政府资助,共和党人大部分反对政府资助,独立人士一部分支持一部分反对。科学家在美国民众心中的地位并不高,认为靠纳税人养活的人,如果没有对纳税人作出明显的贡献,肯定不会受到尊重。公职人员中,消防队员最受尊敬,那是拿自己的生命去保护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其次是警察和军人,但近几十年,特别是越战之后,军人被描绘成屠杀人民的凶手,近些年,更被说成是屠杀穆斯林的凶手,很多美国人不再尊重军人。警察曾经是非常受尊敬的职业,现在被说成是压制迫害黑人的打手,在左派圈子里成为贬低的对象。科研人员也是靠纳税人的钱生存,普通民众看不到科研人员对民众做过多少好事,立场偏右的人,不喜欢科研人员。在学术界混的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肯定主张政府多收税,这样科研经费才能保障。多种原因综合在一起,学术界不左都不可能。进入这个圈子,在思想上一定做好准备,任何时候都保持左腔左调,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学术人际关系。

科研基金申请书由人来评,人为因素占据主要地位。人的智力差别并不是太大,你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你已经做的预实验,说不定别人做得更好。大家在创新和科学意义以及设计方法上都差不多的时候,拼的就是人气。不仅要和学术界的同行搞好关系,和基金管理的人员也要有良好的关系。几乎每个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教授在国家卫生研究院里都有关系很好的人员,基金流向、研究趋势、政策变化等等消息,都得有人才能及时知道。评审人员的安排,也是由管理者来定。

好了,通过艰苦努力,拿到科研基金,就可以招兵买马,请人来实现科研设想了。具体的实验技术,要有可靠稳定干活的人来做,这就是技术员。不需要多高的学历,本科就够,熟悉实验室常用的技术,最好还能帮助管理实验室。找个这样的人,得经过长时间考查,一旦找好,相对固定。再招些博士生,博士后来干活,具体工作都交给下面的人来完成。虽然助理教授阶段干具体实验室的活不多,但精神压力极大,申请基金,联络人事,处理各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验过程中出了问题,担惊受怕,想尽一切办法去查找原因,不能推给下面的人。因为不出成果,不仅是下面的人受损,自己的前途也可能毁掉。

拼死拼活,熬过助理教授阶段,成为终身教授后,还得继续保持科研基金不断。尽管理论上说,不出成果,终身教授的职位仍然可以保持。但是,没有哪个大学愿意养闲人,各种逼迫走人的套路都可能使出,最终把人赶走。

转自走向衰败的美国 作者 黑米九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以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2日 下午5:10
下一篇 2024年4月12日 下午5: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