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科聚推介 – 内蒙古农业大学专场科技成果推介精选(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处)

蒙科聚推介 - 内蒙古农业大学专场科技成果推介精选(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处)蒙科聚推介 - 内蒙古农业大学专场科技成果推介精选(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处)蒙科聚推介 - 内蒙古农业大学专场科技成果推介精选(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处)

发酵牛羊肉制品技术研发与应用

一 项目主要内容

精准筛选肉制品发酵专用特色乳酸菌,通过接入发酵性能优良的乳酸菌菌种与调味料配方,研制出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休闲发酵肉制品,为发酵牛羊肉制品的工业化生产与新产品开发新思路,为肉制品行业补充新的产品,为自治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助力。

二 核心技术或主要创新

1.利用团队前期分离、筛选获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乳酸菌,调制肉制品专用发酵剂,进行牛羊肉精深加工。

2.通过牛羊肉精深加工,提升肉制品加工产业的技术含量,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三 联系方式

项目负责人:田建军

联系方式:13238444624

甜菜减肥节本增效

绿色高产新技术研发与示范

一 项目主要内容

甜菜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重要经济作物,目前内蒙古甜菜种植面积全国最大, 甜菜产业发展形势总体向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部分甜菜种植户盲目追求产量提高而大量施用化肥,一度出现肥料利用效率低下、种植成本增加、土壤特性改变、环境污染和甜菜产质量降低等负面问题。进入“十四五”随着国家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减肥节本增效绿色高产种植技术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本项目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甜菜种植节本增效为出发点,探索甜菜种植过程中微藻肥与化肥配施对减少化肥施用量、促进养分的吸收、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及提高产量和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寻求甜菜减肥节本增效绿色高产种植新技术,具体内容如下:

1.微藻肥与化肥配施对甜菜土壤肥力的影响:对比分析各配施间养分指标和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

2.微藻肥与化肥配施对甜菜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各配施间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变化情况。

3.微藻肥与化肥配施对甜菜生长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配施下甜菜生长状况、光合特性、植株营养的变化情况。

4.微藻肥与化肥配施对甜菜产量、品质的影响:比较不同微藻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下甜菜产量、含糖率、产糖量、有害氮含量的差异,提出甜菜减肥节本增效绿色高产新技术。

5.甜菜减肥节本增效绿色高产种植新技术示范:在甜菜主产区进行新技术多生态区多点技术示范,对亮点内容进行宣传报道,并积极组织申报相关专利并开展技术成果转化。

二 核心技术或主要创新

项目整合微藻工程-植物营养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技术集成创新体系,以解决产业急需问题为目标,以探索微藻肥与化肥减施为技术核心,以高校、企业联合攻关为模式,研发甜菜减肥节本增效绿色高产新技术,为甜菜产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新途径。

三 联系方式

项目负责人:李国龙、孙亚卿

联系方式:13674823906

新型植物微生态制剂的研发与产业化

一 项目主要内容

依托“生物农药创制与资源利用”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转化利用内蒙古农业大学自主研发的微生物菌株资源,开展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秸秆、菌糠等)的回收与高效利用,研发低成本、高密度、绿色规模化的发酵工艺和安全、稳定的制剂制备技术,创制高效、多抗、增产的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土壤改良剂、抗重茬剂等新型绿色环保农业投入品,并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

二 核心技术或主要创新

经前期筛选、鉴定和发掘,项目团队目前已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毕赤酵母菌、荧光假单胞杆菌、棘孢木霉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菌株资源。本项目利用菌株资源库,将前期成果进行转化,自主研发高效新型的植物微生态制剂新产品,具有绿色环保安全等优点;同时,探索先进的规模化绿色制造工艺,实现新型植物微生态制剂产品的产业化。

三 联系方式

项目负责人:周洪友

联系方式:15847660292

实用新型蝴蝶兰

栽培基质筛选和推广应用

一 项目主要内容

1.蝴蝶兰新品种引进及评价。

2.蝴蝶兰新优基质的筛选和示范。

3.利用草炭土栽培蝴蝶兰关键技术的研究。

二 核心技术或主要创新

1.草炭土替代水苔成为新优蝴蝶兰基质。

2.利用草炭土栽培蝴蝶兰关键技术。

三 联系方式

项目负责人:白瑞琴

联系方式:13034712545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乡村振兴“产、

学、研、用”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一 项目主要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以资金监管、渠道商销售服务、数据分析决策、技术与服务引领四大主要功能作为核心基础,紧紧衔接农牧民们产品生产过程,帮助农牧民们解决了“生产难”“销售难”“借贷难\”等问题。本平台预计搭建7套系统 N种服务,系统模块主要包括用户服务中心、金融监管中心、渠道商销售管理中心、产值分析中心、API接口维护中心、数据分析决策展示中心、移动端平台服务大厅7个部分。项目用“新一代信息技术 合作社 农户 消费者 数据 服务”为区域(村域、乡域、县域等)建立经济创新服务平台,最终通过生产合作,整合农村的农牧资源、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发挥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帮助农牧户与现代农牧业发展有机衔接。

项目的实施,将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创造很好的利润和税收,项目实施期以后,经过市场的培养和市场成熟,项目的市场空间逐步激发,将会产生巨大的市场效应

二 核心技术或主要创新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四位一体\”乡村振兴生产销售金融服务平台是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四位一体”是按照合作制原则,通过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优势、供销合作社的流通优势、农村合作金融的资金优势,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大服务功能的实质性融合,集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一体的综合合作形式。

平台具备技术领先性和扩展性,采用SpringBoot架构和模块化开发;移动端App采用HybridApp (混合模式移动应用) 模式,拥有较好的兼容性;可视化中心与智慧管理平台的前端技术使用渐进式框架Vue,兼容性良好,交互性优良;整体平台编码采用业内流行的开放语言 Java; 数据存储支持多格式数据库;部署采用nginx负载均衡,解决高并发同时可以有效提高系统访问速度和稳定性。平台采用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包括加密技术、哈希算法、哈希函数指针、数字签名技术、二项树结构以及P2P网络传播等,使用共识机制(比如:Pow、Pos、DPos 等)实现业务活动的去中心化认证监管并进行分布式记账,实现业务活动主体行为及内容的不可抵赖性证明,同时在区块中使用时间戳技术,确保区块内容在时间上的可追溯性。

三 联系方式

项目负责人:李宏慧、岳耀明

联系方式:18748179109

植物天然产物暨药物

先导化合物创新挖掘平台

一 项目主要内容

从天然产物中发现先导化合物是食药同源应用的关键环节。植物来源的先导化合物是其中最主要的发现途径。如解痉挛药阿托品是从茄科植物颠茄曼陀罗莨菪等中分离提取的生物碱。先导化合物的优化是选择一个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生物学评估,将其转化为候选的具有特定用途的生物活性物质,以及药理模型筛选和ADMET评测等的过程。如果利用先导化合物与已知批准药物的基因调控特征比对还可以发现具有类似作用的农副产品,为新的生物活性产品的开发提供支撑。偶尔发现的食药同源物质的评测也可以利用类似的原理进行网络生物学功能评鉴和配方优化。在新活性物质研发的过程中,通过化合物活性筛选而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是创制新产品、新药品、新体系的基础。总之,先导化合物是现代食药同源研究与开发的出发点。可挖掘和评测先导化合物的平台是生物医药领域和农产品开发与加工领域迫切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基于此,内蒙古农业大学开发了从植物有效成分分离纯化到先导化合物功能基因评测再到斑马鱼生物学评鉴为一体的综合平台。该平台具有高通量生物活性物质筛选和分子机制解析的双重功能;具有高通量、高效率、高精准、低成本的优点;在老药新用、药理研究、新药筛选、靶点发现等领域具有突出的优势;目前已经建立了包括上万种FDA批准的药物特征基因表达谱,为开发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和先导化合物奠定了强大的数据基础。

二 核心技术或主要创新

药物先导化合物特征基因表达谱高效检测平台积累的食药同源数据库和文献挖掘技术服务模式。

三 联系方式

项目负责人:张文广

联系方式:13654811289

黄芪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

一 项目主要内容

基于数字技术的黄芪生态链模型建成后,将彻底解决黄芪产业领域存在的信息资源“多小散乱差”等产业流通秩序混乱、定位不准、监管无力的问题。

平台建成后,有六大功效: 一是利监管。平台运营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质量管理为保障,流程优化为核心,让黄芪资源定位、交易定量、产业生态配套定容,实现产业、文化、保险、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全流程监管,平台监管数据轻松溯源;二是简化流通环节、收费透明化;三是增税收。 一般黄芪种植户普遍规模偏小,大量异地采购,导致税收外流。平台建成后,通过生态效应,引导更多的黄芪生态企业落户平台,更多的产业交易上平台,大综合交易增加同时为当地创造更多的税收;四是完善农村智慧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高预警发布覆盖面,推进应急责任人信息和国省联动信息集约化、数字化管理,保障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五是黄芪产业的数字化,为一带一路提供新的、有内蒙特色的新元素;六是网络教育助力信创发展。

二 核心技术或主要创新

通过“联盟区块链、联邦计算、跨链”技术搭建内蒙黄芪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在安全、隐私、高效、可追溯的前提下,通过大数据平台去中心化和价值流转,建立涵盖全省的动态监控系统。以黄芪为核心点,围绕黄芪产业链各个角色,以产业交易为线,交易资金流、票据流、物流、商流、产品信息流五流合一,点线结合形成全新的数字生态链,完成大数据的预处理。一站式BI大数据分析,对接各种业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挖掘和可视化展现;满足各种数据分析应用需求,如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分析、探索式分析、复杂报表、应用分享。

三 联系方式

项目负责人:付学良、艾永生

联系方式:15947617598

加工专用型燕麦新品种应用与转化

一 项目主要内容

本项目以实现燕麦新品种成果转化为目标,与企业联合建立良种繁育基地,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繁育燕麦良种,提高内蒙古燕麦主产区良种覆盖率和产质量。通过企业自有原料生产基地 订单农业的方式实现燕麦新品种和绿色种植技术的成果转化,保障企业优质燕麦原料供应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燕麦产业化发展。

应用前景:内蒙古燕麦种植面积在300万亩以上,品种混杂、缺少专用加工型燕麦品种和良种繁育的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配套栽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是制约我区燕麦生产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燕麦新品种和良种繁育技术的成果转化符合燕麦生产加工企业和广大种植户的根本利益,能够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利润和农牧民增收提供保障。同时,消费市场对高品质燕麦产品及专用加工型燕麦原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对高品质燕麦,特别是专用加工型燕麦原料生产提出了愈益强烈的要求。综上所述,本项目燕麦新品种应用具有较好前景。

效益:本项目前期在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3个盟市进行推广应用。经过统计、测产,平均亩产燕麦籽粒200公斤以上,比传统种植增产12.02%,亩增产21.65公斤。

通过项目实施,加快燕麦新品种、新技术的成果应用和转化,提高良种良法覆盖率,推动和促进燕麦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开发。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燕麦产业链形成和完善。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成果应用,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搭建了科研部门、企业与农民、农民与科研部门间的信息、技术、成果平台,促进自治区农业生产向产业化、多元化、持续化发展。

二 核心技术或主要创新

本项目成果核心技术包括:新品种繁育,本团队育成3个粮饲兼用型高产、高蛋白、高β-葡聚糖的燕麦新品种:蒙农大3号燕麦、蒙农大燕4号燕麦、蒙农大5号燕麦;针对选育新品种,集成创新了良种繁育技术(地方标准1项:燕麦良种繁育技术规程)、绿色有机种植模式(团体标准2项:绿色燕麦栽培技术规程、燕麦有机栽培技术规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地方标准3项:燕麦避旱抗旱种植技术规程第1部分—晚播避旱技术、燕麦避旱抗旱种植技术规程第2部分—喷施腐植酸水溶肥抗旱技术、燕麦滴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共制定技术标准6项,研发授权发明专利“联合深松机”和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燕麦带状缩行种植设备”各1项。

三 联系方式

项目负责人:刘景辉

联系方式:13848150459

(来源:呼和浩特市科技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9日 下午12:02
下一篇 2024年4月9日 下午12: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