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黄州区开展新时代党建引领区域治理现代化“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落实”学习交流活动,着力提升黄州区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黄州区融媒体中心特开设“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落实”专栏,将持续报道全区活动开展情况。
今天编发第六期,9月29日晚在“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落实”集中学习时黄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恩锋题为《新时代党建引领区域治理现代化财力保障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的交流发言。
新时代党建引领区域治理现代化财力保障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新时代党建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做什么
一是更广泛的人员参与。配强街道、社区管理人员,进一步提升社区网格化管理水平,建立“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机制,落实街道社区党员包联网格制度,推动在职党员干部、志愿者下沉社区、编入网格、进到楼栋常态化,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的协同机制,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
二是更深入的体制改革。明确街道职能定位,提升街道统筹协调、综合管理能力,推动街道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来,转移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上来,转移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集体经济发展上来,通过规范属地管理,坚持权责一致,切实向街道放权赋权。
三是更科学的社区治理。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社区自治组织和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和社区居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社区组织体系。加强街道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向基层延伸。稳妥推进村改社区工作。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多元化的供给机制,支持党组织健全、管理规范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有关服务项目。
四是更完善的集体经济发展机制。理清居委会与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关系,探索集体经济与社区居委会账务分设、事务分离。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化解债务。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五是更智能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重要抓手,用好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成果,推动“互联网 党务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构建线上线下服务格局。
二、新时代党建引领区域治理现代化需要财政具体支持什么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支撑,加强基层财力保障是新时代党建引领区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是增强基层政治功能、提升组织能力的关键一招。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真重视、还是假重视,很重要的一条衡量标准,就是看舍不舍投入真金白银和能不能修复基层“造血功能”,通过加大基层保障、积极向上争取、遵循市场规律、强化市场导向,既解决“本金”问题,又形成“长远”效应,为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起到“扶上马、送一程”的效果。
根据省市相关文件和要求,新时代党建引领区域治理现代化对财力保障工作,主要任务是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街道必要经费支出由区(市)财政保障。进一步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要求。明确延伸派驻机构下放到街道后,原有相关经费、资产等一并划转到街道。鼓励和各地根据财力状况,将适合由市场提供的公共服务以及政府履职所需的辅助性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
根据小区规模和工作量,按照标准落实小区党组织工作经费,其中单位自建小区由所在单位负责,其他小区按照属地由县市区和乡镇街道统筹解决。符合条件的小区党组织书记、业委会主任按照标准,从社区服务居民专项经费中列支发放通讯补贴。同时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对党建先进小区、文明小区、平安小区,给予适当经费补贴。要突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积极向上争资立项、接受社会捐赠帮扶等形式,为每个薄弱村落实集体经济资本金,不足部分由区县级财政兜底。
三、我区对新时代党建引领区域治理现代化财力保障了什么
鉴于过去乡镇街道税源严重不足,支出无法保障,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无法兑现,债务无法化解等诸多原因,我区于2018年对乡镇街道财政体制进行了调整和完善,按照合理划分事权、突出保障民生、促进乡镇发展、坚持公平正义、实施激励措施、防范债务风险的原则,出台了《关于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黄州政发〔2018〕24号),主要内容包括核定乡镇街道收、支基数完善一级财政体制,建立超收财力分成的激励机制,完善考核机制,支持乡镇街道发展。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一)发展不够是最大实际,街道、社区自我造血功能不强。一是赤壁街道、东湖街道土地已全部征用,没有存量土地,发展空间受限;二是禹王街道、南湖街道、西湖街道处于市区共建园区范围内,没有土地用于自主发展;三是市区土地收入全部市级统筹,区没有享受土地收益返还政策;四是区里对土地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没有话语权,街道、社区招商受限;五是街道、社区资产属于集体资产,账面没有资金余额,银行融资证照不全,集体资产不予放贷,社区集体经济缺乏资本金。
(二)项目支撑、现有财力难以保障基础设施及智能化提档升级。目前,上级项目、资金对市级基层治理现代化投入严重不足,今年,我们在财力非常困难的前提下,将上级补助和本级安排预算资金统筹使用,安排涉及社区建设方面资金10050万元。争取一般债券资金17251万元,大部分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
(三)基层治理需要大量人力财力支持,但是保障捉襟见肘。一方面承担事务多。街道、社区除自身承担、负责的工作外,还要协助配合部门的事项高达100多项,有些部门存在管理、审批、收费等环节相互脱节的现象,部门管事、街道干活的现象屡见不鲜;另一方面人员配备少,受政策、资金、条件等制约,社区工作人员薪酬待遇偏低、职业通道不畅、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不高,且社区“两委”成员和网格员本来配备不足,虽有一定数量的社区其他工作人员,但力量依然单薄,且整体素质有待加强。再是共建单位参与度不够。各社区辖管区域内的单位或派驻社区的单位,参与社区的治理工作意愿度较低,共建意识淡薄,出现“自管管不好、共管不参与”的问题。
(四)保障能力不足。市区是典型的“吃饭型”财政,保障不足明显。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
(一)依法征管,确保实现年初预期目标。一是重点抓好街道办辖区内的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各街道争取年底要实现超收财力达到300-500万元左右,达到基本保障水平。二是积极培植财源,大力发展服务业经济,要加大对总贸易型企业的引进,确保财力稳步增长。三是要积极争资争项。要积极主动与省、市有关单位协调,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尤其是疫后针对基层基础建设项目的资金,财政部门要争取更多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资金。四是要优化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压减非刚性支出,加大民生投入,严控“三公经费”,强化预算约束,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二)提升保障,财力进一步向街道办倾斜。要结合省、市、区相关文件提出的保障要求,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要按照“困难上移、财力下移”的原则,确保财力向街道办倾斜。二是要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保障机制,街道必要经费支出由区财政保障,切实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三是要加大对街道办社会管理经费等方面的投入。四是要加大与市级对接争取,逐步提高社区干部的工资及工作经费。
(三)深化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一是明确职责定位。明确街道在城市基层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矛盾化解等方面发挥的枢纽作用,推动街道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来,转移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上来,转移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上来。二是落实事权对等。在事权方面,赋予街道规划参与权、综合治理权,以及区域内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权和重大项目的建议权;用人权方面,赋予街道办对实行延伸派驻体制的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三是明晰权责范围,进一步梳理网格员职责清单,规范工作方式,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奖惩机制,杜绝公共权力的滥用。四是推进共职共建单位积极参与。制定党建引领协商议事规程,组织、动员辖区内各单位参与到基层公共事务治理中,做到职责下沉,资源下沉。
(四)创新机制,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先急后缓的原则,通过创新投入方式,解决资金来源。一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基础设施领域,鼓励按照“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理念,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二是加大维修基金调度使用力度,适当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对重点民生类项目如:水、电、气、地下管网项目的建设项目,优先实施。三是探索在社区组建1-2家公益性企业化物业服务实体,采取“低价有偿”方式,为小区提供基本物业服务。四是要科学规划,新小区建设要从高设标,从严把好公共配套设施规划设计,防止出现基础设施“先天不足”问题。
(五)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增强街道、社区造血功能。一是落实好资本金。以项目为抓手,依规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盘活村集体空闲资产资源、解决项目资金需求。二是培养好专门人才,针对资本运营的特点,既培养本土人才,同时积极招贤纳士,制定奖励制度,激发社区经济活力。三是落实好市场运作。遵重市场规律,强化市场导向,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选定投资项目。鼓励通过自主创办、投资入股、物业经营等方式,积极探索村集体多种实现形式和有效路径,鼓励社区集体开发建设物业项目,引进市场主体租赁经营,社区集体获取稳定租金收益。鼓励“抱团发展”,跨区域多街道、社区连片发展产业,联合异地置业。
编辑:李梦露 编审:曾凡林 尹宏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