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
整体优化提升带头人队伍质量
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湖北省在2018年村“两委”换届中,探索建立县委主导、县乡联动、全程把关的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机制。换届后,全省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达98.5%,新调整村党组织书记10877人,调整面达47.9%,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质量得到全面优化提升。
坚持县级党委定向,严把选人标准。推动县级党委旗帜鲜明地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既看能力更看品行,绝不降低标准,绝不降格以求。一是标定“高线”,把好人能人选出来。坚持“双好双强”标准,引导各地把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最能攻坚拔寨的人”选到村支书岗位上来。二是畅通“下线”,让懒人庸人退下去。亮明“五不宜”要求,使政治觉悟不高、法治意识不强、履职能力不强、工作业绩不优、群众评价不好的有序退出,坚决让“守摊子”、混日子的村支书腾位子。三是守住“底线”,将有劣迹的人挡在门外。列出村“两委”成员候选人“十不得”负面清单,将违纪违法等有“硬伤”的人,坚决排除在外。对受到党纪政务轻处分的村干部,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和容错纠错机制,保留因公失误错误的村干部提名资格,激励和保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坚持县级党委统筹,拓宽选人渠道。实现村党组织书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必须打破“就村里选村干部”的局限,由县级党委统筹城乡各类人才资源,实行全域选干部配班子。重点拓展4条渠道。一是“内选”。从本村致富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退役军人、大学生村官、乡村医生和教师等人员中选拔党组织书记5332人。二是“外引”。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走出去的大学毕业生中引回6929人,有832人当选村党组织书记。三是“下派”。对于本村无合适人选的,一律从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中选派。四是“返聘”。从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或退二线人员中聘请,全省共派、聘县乡公职人员4713人。对派、聘干部,督促县级党委定职责、定任务、定保障,实行职务职级、身份编制、工资待遇“三不变”,提拔使用、评先表优、政策扶持“三优先”,确保他们乐意去、留得住、干得好。
坚持县级党委把关,优化选任程序。坚持由县级党委主导和把关,确保高质量选人。一是严把研判关。以县级党委组织部为主制定换届人事调整初步方案,通盘考虑,综合分析,做到精准精确,防止选人随意性。二是严把比选关。县级党委组织部按照“以事择人、人岗相适”原则,对党员和群众推荐、乡镇党委推荐的人选反复酝酿比选。县(市、区)委书记逐乡镇审定换届人事方案,各地换届人事方案普遍调整3次以上。三是严把联审关。坚持乡镇党委初审,县直相关部门联审,县级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复审“三审联动”,一个一个“过筛子”。全省从14.6万多名候选人中“筛”下4722名不符合要求的候选人。四是严把考察关。以县级党委组织部为主开展考察,县级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村党组织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对选任全过程,实行县级党委组织部分管副部长与乡镇党委书记双签字制度,对人选质量负责到底。
坚持县级党委主导,储备源头活水。坚持由县级党委主导,储备、培养和使用相衔接,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后备力量培养体系。一是实施乡土人才储备计划。推动各地把乡土人才纳入人才培养总体规划,以县为单位,逐乡镇逐村建立乡土人才库,在县域范围内打通使用。全省储备了10多万名乡土人才,每个村至少5名。二是实施村“两委”后备力量培养计划。优先从乡土人才库中筛选有培养潜力的优秀人才作为村“两委”后备力量。对本村后备力量不足的,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招聘村干部助理,确保每村有1至2名,贫困村至少1名。加强跟踪培养,比照村副职干部落实工作报酬,省财政专门预算对贫困村“两委”后备力量培训予以补助。全省培养村“两委”后备力量2万多人,其中4000多名进入村“两委”班子。三是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从2018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为农村培养2万名大学生,今明两年为4821个贫困村每村培养1名大学生,按照高考招录流程,招录到市(州)所属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全日制普通专科学历教育,其中理论学习2年、实践实训1年,学费由省市县财政分级负担,省里负担6000万元。大学生毕业后回村服务不少于5年,从第3年实践实训起作为村后备力量培养使用。
运用信息技术 创新远程教育
不断推动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健全组织体系、突出政治功能、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新技术手段,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服务、保障、助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有效提升党员教育工作质量。
以用促学,推动远程教育由“单一平台”向“综合平台”拓展。认真贯彻落实《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在建、管、用上狠下功夫。一是学习教育有平台。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基础上,整合投入资金3.12亿元,在129个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1427个乡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1.43万个村(社区)为民服务站,建成集“党务 政务 服务”为一体的县乡村3级全覆盖的“云岭先锋”综合服务平台16175个。在各级各类机关、企业、学校、园区及两新组织新建站点9008个,形成了纵横交织、覆盖城乡的远程教育网络。二是日常管理有依托。坚持有队伍干事,在全省建立2.2万余人的专兼职站点管理员队伍,通过分层级轮训和点对点实训,提升管理员业务素质,确保做到有人管、能管好。坚持有制度管事,制定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规划、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综合服务平台运维管理考核办法、设备管理使用制度、收看学习制度、站点管理员职责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坚持有经费办事,每年省级固定投入运维经费1700多万元,保证平台站点持续健康运行。三是综合运用有效果。按照“以用为本、以用促建、以用促管”原则,整合组织、人社、司法、民政、卫健、金融等资源,开展党务、政务和服务工作。按照全国党员管理信息化工程6个外网服务子系统建设标准,建立了16.5万个网上党支部,采取实体与网络、线上与线下、流出与流入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党组织“边远不偏僻”、党员“流动不流失”。截至目前,已发布党务公开信息753万条、“三会一课”记录316万条。推动就业信息查询、办证代理、法律援助等65类、4760项便民事项进入综合平台,实时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目前已累计办结各类事项2096万件,有效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按照“生产生活用品下乡、高原农特产品进城、乡村旅游推介上网”的思路,依托综合服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商,现已建成网店7529个,上架特色农产品15509个,发布乡村旅游景点2697个。
送学到人,推动远程教育由“线上学习”向“线下学习”延伸。坚持多措并举,推动远程教育线上线下同时发力,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推行“3 X”主题教学,实现线上点播学习常态化。坚持每月制定主题学习计划,省委组织部从全国远程教育平台和共产党员网确定3个必修课件,结合中心工作再挑选若干个选修课件,形成贯彻中央要求、体现云南特色、适应党员需求的“3 X”学习套餐,供党员点播学习。目前,终端登录平均每天2万余次。二是举办“云岭先锋”夜校,实现线上直播学习常态化。创办“云岭先锋”夜校,推行“错峰学习”。紧扣中央要求和组织工作重点任务,紧贴党员实际,定期制播专题节目向广大党员推送。已制播21期,全省党员点播收看累计达1321.6万人次。每年利用远程教育直播系统开展农村党员冬春训,已累计培训农村党员1000余万人次。三是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实现线下集中学习常态化。推动乡镇(街道)党校建设全覆盖,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章党规作为必修课,让普通党员接受集中培训,加强党员的政治学习和政治训练。2018年全省累计开展培训16578期,培训党员137万余名。
精准教学,推动远程教育由“传统模式”向“智慧模式”升级。以大数据集成、运用、分析为依托,推动远程教育由传统播放向智慧推送迈进。一是构建党员教育资源的“中央厨房”。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党建云”基地,把中央、云南和其他各类教育资源集成在“云端”,实现了内容采编、分发传播、终端呈现、制播管控的一体化运行。目前,“云端”有党员教育视频教学资源2.9万余部,图文信息1.5万余条。二是构建全时段推送的学习平台。依托“网上党支部”,开发“云岭先锋”手机APP,建构“三会一课”“掌上党校”“党员书包”“党员积分”“党务公开”等模块,全时段推送学习资料,为党员开展网上学习和组织生活提供便捷途径。目前,有200多万党员注册,月活跃人数达71万。三是构建分类施教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党员学习兴趣、爱好、关注点进行精准分析,实时精准推送学习内容,差异化开展学习,激发党员学习的内生动力。
坚持以“五化”建设为抓手
切实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湖南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聚焦“五个基本”,大力推进以“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突出务实管用,不搞繁琐指标,切实增强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突出支部设置标准化,建强基层组织体系。一是扩大有效覆盖。重点抓好农村经济组织、城市楼宇商圈物业、企业驻外机构等领域“两个覆盖”,新建、改建支部1.37万个,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2.3万名。二是优化支部设置。采取“上提下分”方式,将1万多个党员人数较多的村(社区)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或党委,在自然村寨、管理网格等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依托产业链条、行业系统、兴趣爱好等建立功能型党支部3900多个。三是建强带头人队伍。村(社区)“两委”换届实行“九不选”“八联审”,明确任满3届或年满60周岁、群众反映一般的党组织书记不再提名,每个村(社区)配备一名35岁以下干部。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凡进必审”、县级备案、集中轮训等制度,调整不合格党组织书记1046名,新配备人员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选派第一书记1.7万名,每年培养农民大学生1万名,储备村级后备力量7.4万名。
突出组织生活正常化,烧旺党性锻炼熔炉。一是抓实主题党日。把支部主题党日作为统筹融合“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的重要载体,推动支部结合实际开展活动。服务行业、生产一线、社会组织等支部按照小型、分散、灵活原则开展。二是丰富活动载体。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支部组织生活“第一课”,根据党员需求制定活动计划,采取过“政治生日”、轮流讲党课、轮值办活动等方式,激发参与热情;推行组织生活区域联办、相互观摩等做法,实现互促共进。三是强化过程指导。建立上级党组织定期提醒和派人参加支部组织生活机制,上级党组织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支部,带头讲党课,开展点评讲评,跟踪抓好问题整改。
突出管理服务精细化,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在管理党员上力求精准。采取推优比选办法,将40%的新发展党员指标向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倾斜,实行在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等分类管理。二是在服务群众上更加精细。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服务体系,组建党员志愿服务团队1.7万支,挂牌党员服务岗、党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40多万个,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街道社区“双报到”,认领服务项目,满足群众需求。三是在聚力大局上突出实效。围绕本地本单位中心任务搭建发挥作用的载体,引导沿江地区党支部建立7.5万个党员护河岗,开展巡江清污活动;在脱贫攻坚战中,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3.1万名;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组织100万党员签订积极参与扫黑除恶承诺书,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细化具体化。
突出工作制度体系化,推动支部工作规范运行。一是健全关键制度。对各类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整顿,精炼形成自身建设、议事决策、服务群众、监督管理等6项制度,为支部运行画出路线图,做到各项工作既有章可循,又简洁明了。二是注重减负提质。建立村(社区)承担事务准入制度,清理各类创建达标活动,明确规定今后落实到党支部的制度文件实行县级备案审查。全省村(社区)年均运转经费连续5年以15%速度递增,使支部有精力有资源为民服务。三是强化刚性执行。坚持“三个纳入”,即把制度学习纳入各级培训和组织生活内容,把党支部落实制度情况纳入巡视巡察范围,把党员执行制度情况纳入民主评议内容,推动制度落地见效。
突出阵地建设规范化,激活党群活动场所功能。围绕场所布局合理、管理措施完善、整体功能优化等目标,既真金白银抓硬件建设,又精心精致抓内涵建设。一是因地制宜“建”。以县为单位明确建设标准,统一风格标识,新建、改扩建乡村综合服务平台2.1万个,依托街道社区、楼宇商圈、工业园区等,建设高标准党群服务中心3921个,全省村级活动场所平均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二是强化功能“用”。推动38项民生事项审批权限和受理权限下放到村,推行“一次办好”、全程代办,依托阵地开展托老托幼等服务,提高平台使用效益。三是智慧党建“ ”。打造集党务、政务、商务、为民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党建”平台,实行“一键式”办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把事办好。省委组织部“红星云”平台,为全省15万个党支部建设“云端之家”,让党员“人行千里不断线,联网就进支部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