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锦清风,监督护航。
坚决落实: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取“百姓过好日子”,成都“三公”经费预算实现11连降。
坚决兜牢兜实民生支出:1—4月,实际投入财政资金112.8亿元,完成计划的59.3%……
廉政从政筑牢廉洁防线:强化制度防控,确保每一分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成都市财政局昨天走进“成都面对面”直播间,在“濯锦·监督时刻”接受阳光监督,回应社会关注。
推动各级各部门
将“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成都如何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取百姓过好日子,推动财政资金更多用于支持高质量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
直播开始,成都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晓丹给出一组数据:成都坚决践行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三公”经费预算实现11连降,一般性支出大幅压减、管控有力,节约资金全部用于增加民生保障投入。2023年,市级财政拨款安排“三公”经费预算1.8亿元,较2012年的4.2亿元下降56%。
在强化制度建设,健全“过紧日子”制度机制方面,成都财政持续优化和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严格控制支出。张晓丹举例说,“比如去年开始陆续印发关于压减‘三公’经费、严控一般性支出、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的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三公’经费管理,会议经费管理、培训费、差旅费、办公设施设备购置以及办会办展办节庆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具体要求都是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支出,暂时没有标准的按照从俭原则开支,大力压缩非必要、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腾挪出来的资金就是增加惠企利民。”
在重点监督管理环节,成都财政组织开展了“过紧日子”情况评估,加强财会监督检查,拓展预算公开范围,发挥预决算公开透明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强化一般性支出全流程管控,严防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花钱。在预算编制环节,建立健全一般性支出审核机制。每年年底,各单位要对当年的“三公”经费、行政运行成本等支出情况全部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只有各部门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落实相关规定,我们的“过紧日子”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张晓丹表示,近两年,成都财政牵头组织深入开展了“政府过紧日子”专项整治行动、“三公”经费专项检查等工作,推动各级各部门将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要求部门对当年“过紧日子”的情况进行全面自查,财政部门重点抽查和检查,发现问题要求全面整改。与预算安排挂钩,对于出现“过紧日子”政策落实不好的,下一年预算要进行压减,对于发现的违纪违规线索,移交纪委监委进行处理。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
坚决兜牢兜实民生支出
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22年,我市财政部门全面完成83项民生实事任务,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了68.7%、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压力再大,也要坚决兜牢兜实民生支出。2023年成都在继续加大民生投入上,将更加注重民生政策措施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预算处处长张凯说,“1—4月,实际投入财政资金112.8亿元,完成计划的59.3%,全市民生实事工作财政资金保障情况良好。”
保障财政民生支出强度。各级财政年初计划安排民生实事项目资金190.1亿元,继续支持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2023年30类、533个重大民生项目,将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维持在2/3左右的高位水平,确保一批暖心贴心项目落地落实、开花结果。
加大重点领域投入力度。建立公共服务标准定期调整和财政民生投入合理增长机制,持续强化教育、医疗、社保、文化等领域经费保障。教育支出继续实施两个只增不减,乡村振兴的投入占比确保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等基本民生标准今年也有所提高。
健全民生保障制度机制。坚持基本民生保障在预算安排的优先次序,科学确定保障范围和执行标准,严格实行“三单列三专项”管理,深入开展基层“三保”问题(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专项整治,确保“三保”支出全面足额保障。强化民生支出执行监控和考核约束,将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人均公共服务支出等作为绩效运行监控和考核问效的重要指标。
加大民生财政投入的同时,坚决做好对民生资金管理和使用监督。聚焦乡村振兴、教育、卫生等领域资金,去年成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财经秩序专项整治。
监督处处长韩志军说,各级各部门分领域进行全面自查自纠,严肃查处各类民生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违规克扣、截留、挪用经费等违法违规行为。在此基础上,上级财政部门和市财政局分别按照一定比例对市区两级自查自纠情况开展复查核实,并对各领域资金使用情况和政策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抽查。
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将重点聚焦减税降费等9个方面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违法违规行为。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建立问题清单的方式,逐条对账销号,整改到位,健全了资金监管机制,堵塞了管理漏洞,确保了中央、省、市重大民生领域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现场回应:如何瞄准可持续财政发展模式
怎样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 记者调查
专家学者声音: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副主任、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唐志红:在政府主动以过“紧日子”换老百姓过“好日子”的同时,更应该有一个长效“理财”的观念。“政府需要尽快由投资建设型向运营型转变,包括摆脱依靠土地变现的模式,转而更多地考量如何基于可持续财政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中小企业是社会稳定、就业稳定的重要力量,亲商助企是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应有的态度,但态度之下更应该有决策体现。“财政部门是否可以在制定补贴政策时,从出发点开始就能围绕中小企业、围绕稳就业来制定相应措施。”
财政补贴的前瞻性上还有短项:“过去的财政补贴最大弊端就是着力于补贴现状生产,少有面向未来,这就会导致财政资金的效率非常有限。要畅通循环,要补贴消费,有了消费就有了供给,整条线就能联动起来。”
关于可持续财政发展模式建议,产业处处长朱巍回应说,2017年开始,成都做了一系列安排部署,旨在通过支持产业发展和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提升税收在财政收入里的占比,把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相协调,逐步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当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占比已提高到75%以上,占比已逐年提高。
关于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补贴建议,朱巍回应说,中小企业联系着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财政部门始终立足民生导向,通过一系列帮扶政策组合拳和财金互动组合拳,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2022年,我市先后出台了“助企30条”“纾困10条”“实体经济10条”等系列组合政策,从降成本、稳就业、促成长等维度,帮助中小企业“轻装上阵”发展壮大,预计财政奖补总支出超30亿元。
“拨付3.7亿元,发放消费券促进消费业小微主体复苏,吸引全市超7万户次商户参与活动。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补助项目,拨付资金超8000万元,惠及企业超400家;对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给予就业创业相关补贴,惠及企业超2000家次。”朱巍补充举例说。在传统的财政支持方式之外,我市还通过“壮大贷” 等政策性普惠金融产品,帮助缓解工业和信息化等领域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针对有发展潜力企业的持续投入,如何评定?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范明钰作为监督员现场提问:“比如说去年补贴了,今年状况发生了变化,有没有相应监督评估?”
朱巍回应说,针对中小企业政策支持,相应主管部门有一整套操作细则,包括企业符合支持政策条件及相应参数和指标,研判属于哪一个阶段,是不是符合相应政策支持。从财政角度来说,对于不同政策支持补贴,每年都有相应绩效评价手段,看政策目标通过这一年或者上一年的实施以后,是否达到政策目标。同步针对已经受益的企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看政策是否真正起到了对市场主体的帮扶和促进作用。
政府采购向中小微企业倾斜;优化升级“蓉采贷”政策。
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采购处处长李培在直播现场还现场重点披露了这些最新成效数据。
2022年,全市政府采购授予中小微企业合同金额247亿元,占整个采购总金额的87%。积极推动全市政府采购活动全流程电子化,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可“零费用”“零跑腿”参与我市政府采购活动,每年可节约其各项成本数亿元。
向459家次中标政府采购项目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7.1亿,同比增长80%和46%。优化升级“蓉采贷”政策,去年进一步推动其与“蓉易贷”普惠信贷工程相衔接。中小微企业无需提供财产抵押或第三方担保,仅凭政府采购合同即可方便快捷地办理不超过1000万元的低息信用贷,有效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近两年,共依法查办政府采购投诉举报近600件次,处理处罚违法违规当事人近700家次,为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和秩序。持续强化监督检查,扎实开展日常监督,持续整饬全市政府采购领域市场秩序,严防以不合理条件对中小微企业实行差别歧视待遇。
5年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过2700亿元。
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应减尽减、应退尽退,让企业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国家“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
2022年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力度为历史之最,金额达到了816.8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超342万户次,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综合处副处长王艺涵说,近5年,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过2700亿元,规模占全省五成以上,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从五年前的18.4%下降到15%。
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100亿元。减税降费有三个重点内容。
一是继续落实落细优惠政策。实施好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增值税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征六税两费等各项税费支持政策。
二是进一步增强政策精准性。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为企业增活力、添动力。
三是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打好减税降费、直达资金、绩效评价、专项债券、财政支出等“组合拳”,大力提升政策效能,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合力。
深化廉政从政干事创业促发展
让每一分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针对财政资金安全监管、财政干部纪律作风建设,怎样筑牢廉洁防线、强化制度防控,让干部在廉洁从政中,积极干事有为,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履好职尽好责?
纵深推进预算绩效改革、财会监督等工作,着力构建符合财政部门实际的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切实为政府“理好财,管好钱”。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秦力说,市财政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持续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强化政治监督。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财政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运用好“九责工作方法”,锚定责任目标、明确责任要求、健全责任链条、形成责任闭环,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成都市纪委监委驻市财政局纪检监察组综合处处长唐多乾说,强化政治监督,紧盯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在财政部门的贯彻落实情况,督促财政部门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产业建圈强链、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大运会举办、智慧蓉城发展等重点项目,让每一分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聚焦乡村振兴、惠民惠农等群众关切问题,让更多的财政资金都花在为改善民生方面,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针对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开展各类专项监督检查,推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加强与财会监督、审计监督的协同联动,对发现的问题从严查处,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针对财政干部纪律作风管理,开展日常监督式谈话,了解财政业务运行流程,掌握重点人员、重点岗位廉政风险点,督促制定廉政防控措施。同时常态化通报各级纪检监察监察机关查处的典型案件,及时开展普规普纪,强化警示教育,及时纠治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针对不属实的信访反映及时澄清正名,打消干部干事创业的顾虑,鼓励干部担当作为,积极有为,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履好职尽好责。
审稿:陆晗、张琳
编辑:王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