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作为革命老区、英雄之城,是新四军的重点活动区域和华中地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阵地。在血与火的岁月里,新四军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与淮安人民患难与共、生死相依,抵御外辱、共赴国难,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赫赫战功和无数革命奇迹。新四军的英雄事迹和“铁军精神”已成为激励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多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大力弘扬传承“铁军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嘱托要求,奋力推动淮安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陈列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上的油画《浴血刘老庄》
红色热土上的壮丽史诗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淮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高举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旗帜,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热潮。随着抗战局势的发展,党中央明确指示大力开辟苏北,八路军、新四军协力合作,共同开辟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全国共诞生了19块抗日根据地,淮安地区涉及新四军部队创建的苏中、苏北、淮南和淮北4块。1943年1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移驻淮安盱眙黄花塘地区,历时两年八个月之久,一时间淮安地区成为华中局、新四军的指挥中心。
1940年春,八路军一部主力南下挺进苏北
淮安也是新四军活动的重要区域,新四军军部重建后,下辖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其中5个师和独立旅在这里驻扎和战斗过。刘少奇、陈毅、粟裕、黄克诚、张云逸、谭震林、彭雪枫等新四军将领在这里运筹帷幄、披肝沥胆,留下了精彩辉煌的历史篇章。气壮山河的大胡庄战斗、刘老庄战斗、车桥战役、高杨战役、两淮战役等,都发生在淮安大地上。
1943年,陈毅、张云逸在黄花塘和淮南抗日根据地部分干部合影
烽火岁月里,新四军战士的血与肉,融入到淮安大地、山河原野,他们英勇不屈的“铁军精神”,铸就成为淮安革命史上的壮丽史诗和不朽画卷,也让淮安成为一座英雄之城。
红色基因的传承延续
一直以来,淮安坚持做好遗迹保护、文化传承、资源利用三篇文章,不断拓展用好用活新四军军史资源的内涵和外延。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车桥战役纪念碑
新(扩)建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中共中央华中分局纪念馆、车桥战役纪念馆、大胡庄烈士陵园等纪念场馆,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功能,已成为传播“铁军精神”的重要阵地。据相关部门统计,淮安共有129处革命遗址遗迹,其中大部分与新四军历史有着深厚的联系。筹组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集聚了高校、机关、党史军史爱好者等各层次队伍,开展各种新四军题材的专题探讨等,学术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出版《新四军在淮安纪事》《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史论选》《新四军刘老庄连》《红色地理》《车桥战役纪念文集》《两淮战役纪念文集》《革命征程——中国共产党在淮安》《彭雪枫纪念文集》《李一氓纪念文集》等数十部新四军相关历史著作,深度解读“铁军精神”。与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投资1500万元,拍摄了电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中央四套《国家记忆》栏目、湖南卫视相关栏目相继到刘老庄采访、制作节目,宣传铁军历史。此外,积极探索“互联网 党史工作”模式,建设江苏省新四军研究资料数据中心平台暨淮安市数字化党史馆,大力整合全省资源力量,提供了数字化共享平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新四军历史研究。
党员干部在刘老庄纪念园参观学习
组织青年党员和在校学生参观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深入挖掘新四军铁军文化中的党性和廉政要素,淮安精心策划实施了“初心常在”党性教育工程,把党史教育、价值引领和传播规律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滋养初心、聆听初心、触摸初心三大项目支撑,有机融入新四军“铁军精神”,让党史资源从从“纸上”走到“地上”、 从“党史系统” 走向“社会生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获得干部群众普遍好评和省内外媒体的关注,创出了淮安党史工作品牌,新华报业网、搜狐网、中国江苏网、江苏党史网、江苏机关党建网、今日中国网等媒体相继对此进行了报道推介。据不完全统计,网络新媒体点击量达20多万人次,其中“每周党史钙片”关注人数累计达8万余人。该党性教育工程得到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批示:“党史工办的三个项目由小见大,由近及远,触初心,接地气,有温度,拓宽了党史工作领域,丰富了党性教育内容,其有为意识创新精神值得学习。”江苏省委党史工办主任邢光龙批示在全省党史系统学习推广:“淮安市委党史工办积极主动配合即将在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初心人物、初心故事、初心之旅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播到党员干部和青年学子中,效果显著。请秘书处、宣传处推介给全省党史部门。”
崛起江淮的强大精神动力
新四军的红色文化是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推动淮安跨越崛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安不断用新四军的“铁军精神”激励全市干部群众坚定信念、砥砺前行,在推进“强富美高”新淮安建设的征程中奋力作为,推动淮安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坚持把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嘱托要求紧密结合。积极抢抓江淮生态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航空货运枢纽“一区两带一枢纽”建设机遇,突出创新驱动、特色发展、绿色崛起、富民优先“四个导向”,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淮安高新区创成国家级、获批全国唯一国家级台资集聚示范区、在苏北率先创成国家生态市等一系列突破性发展成果。
坚持把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密结合。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将更多的财力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每年滚动办好为民十件实事,特别是举全市之力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战,推动淮阴区刘老庄乡整体脱贫,聚焦推进西南岗等三个重点片区和黄花塘革命老区关键性工程,提升高质量民生供给,持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把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和学习周恩来精神紧密结合。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践行先烈先辈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进一步凝聚起推动淮安跨越崛起的强大合力。
为增强党性教育活动的体验性、参与性,淮安创新开展“初心常在”党性教育工程。图为大学生通过在万达“快闪
70多年前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追昔抚今,新四军用鲜血和生命所铸就的“铁军精神”早已根植于江淮大地。淮安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践行习总书记嘱托要求,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和革命先烈先辈崇高品质,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勇于担当,奋发拼搏,努力把淮安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淮安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融媒体记者:陆春涛
融媒体编辑:王莹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