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三招”破解农村流动党员“管理难”(如何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

近期,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调研发现,流动党员“离乡就离党、流动就流失”现象明显,联系难、管理难、教育难“三难”问题日益突出,制约着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影响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
  如何有效破解“三难”,如何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各级党组织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高度重视,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妙招”——建立智慧台账、开设智慧课堂、推行智慧帮带,在不断实践、不断推进中提升流动党员管理质效。
  
“智慧台账”破解“管理难”。流动党员分散性广、可控性弱、去向不明问题明显,加之其主动联系党组织意识不强,党组织书记工作业务多,经常性联系流动党员不多,从而导致流动党员“失联”或“流失”。要想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就需基层党组织分类管理、因类施策,建好管理台账,明确专人对流动党员逐一登记造册并进行档案建立,一村一档、一人一卡,精准掌握流动党员电话、务工地点、务工时间等基本信息,实现党员基础信息准确。同时汇聚多方力量,积极组织村专业化管理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网格长等人员,采取“电话访、微信联、入户查、网格排”等方式,常态化摸排流动党员的基础信息和流动问题,并按照工作要求及时向管理人员汇报摸排情况,以经常性了解、动态化更新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问题。
  
“智慧课堂”破解“教育难”。外出务工、生活场所不固定、工作时间不一致等客观因素使得流动党员难以参加组织生活,同时自主查找的学习内容参差不齐、碎片文化严重,又导致教育水平不高。基层党组织作为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的“老师”,要学会活用“流动课堂”,以“线上”辅导、“线下”督导为抓手,用好微信交流群、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线上”阵地,明确专人定期分享党的政策理论、红色故事、党史等学习教育资料,用好腾讯会议、钉钉APP等“线上”会议,定期组织好流动党员参加“三会一课”等党内活动,抓好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同时创新“线下”送学上门教育新模式,通过邮寄“红色包裹”、开设“春节课堂”、就近打卡“红色基地”、给党员远程过“政治生日”等方式引导流动党员“线下”自主学习,“线上”反馈情况,实现流动党员“异地教育”。
  
“智慧帮带”破解“服务难”。流动党员与基层党组织的互动交流、沟通联系影响着管理的质量和水平,长时间的“不联系”不仅会导致“失联”,还会导致“离心”。基层党组织要想和党员“心心相印”,就需建立“互联共助”机制,组织在家党员和流动党员“结对子”,依托微信、电话等信息化平台,实行一对一交流,在“互帮共助”中去详细了解流动党员具体流向和现实表现,开展“针对性”联系服务,还要明确专人定期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的流动党员家中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让其感受到来自家乡的温暖和组织的关怀。同时结合特殊节假日组织座谈会,充分听取流动党员对村级发展的意见建议,引导外出务工的党员致富能人和产业发展能人返乡创业,提升其归属感。

(来源:共产党员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3月6日 上午11:27
下一篇 2023年3月6日 上午11:4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