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五大路径”推动乡村振兴(如何发挥党建引领,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五大路径”推动乡村振兴(如何发挥党建引领,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2019年以来,三水紧扣以城乡融合为路径推进乡村振兴,构建起现代化基层治理格局。三宣供图

党建引领,“五大路径”推动乡村振兴(如何发挥党建引领,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中社村是三水“四会联动”的示范村。三宣供图

2019年末,三水区基层治理捧回了多项大奖。

在2019年第十四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颁奖晚会上,三水区“党建引领、三治结合、四会联动”基层治理模式获评“2019年度中国十佳民生决策”。西南街道实施“三单”管理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水平的做法获得“2019年广东省基层党建十大优秀创新案例奖”。芦苞镇“设岗定责促农村无职党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的做法获得了“2019年广东农村基层党建十佳创新案例奖”。

这些奖项反映出三水紧扣“以乡村振兴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城乡融合新路径”的改革主题。初步形成基层共治善治的良好局面,正在加速推动三水区乡村振兴战略进程。

作为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综合改革唯一县区级试点,三水突出以城带乡、以工补农、以城市化动力带动培育乡村新发展动力,在坚持党建引领的前提下,形成了以制度、人才、组织、惠民、善治“五大路径”。在党建引领之下,三水正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试点经验,为全省提供“三水方案”,让“惠从党来”体现在改革发展中。

撰文:卢浩能 魏英 三宣

探索三水乡村振兴之路

确立“五大路径”形成“六个协同”

在三水的工业重镇乐平,过去一年在落实征地款、股份分红等重大事项中,都少不了各个村党组织的身影。该镇由农村党组织审议把关重大项目226项,落实征地款、股份分红235多次,分配资金5.76亿元。

“自从全面落实村组两级重要事权清单管理,源潭村的诸多重要事权有了规范指引。”乐平镇源潭村党委书记禤广二说,去年,源潭村还把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写入了村自治章程和经济章程,让村组管理更加规范。

落实村组两级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就是三水以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体现。

党建引领之下的乡村振兴,如同火车装上马力强劲的车头。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说,三水要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在城乡融合发展走出一条路子,做出佛山的特色、亮点,为佛山以及全省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三水方案”。

这一“三水方案”涵盖了“五大路径”与“六个协同”。

2019年,三水积极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大力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出台了《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制度、人才、组织、惠民、善治“五大路径”,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三水方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规划同一、发展同步、管理同标、服务同质、治理同效、政社同向“六个协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三水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制度路径主要是从制度层面保证党组织核心地位。人才路径侧重于从领头雁队伍,即党员队伍方面着手。组织路径侧重党组织阵地建设,通过阵地来去推动党组织达标创优。这三个路径主要体现党组织自身建设方面的内容。

惠民路径和善治路径,更多是侧重于基层治理方面。惠民路径的落脚点是怎样在乡村振兴中为群众服务。而善治则在于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带动社会各方参与治理。“五大路径是三水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特色做法。”

而“六个协同”的实质就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三水提出,通过以城带乡的方式,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牵引力”。这包括打造“一主三副”核心驱动、以城带乡发展新格局;建立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体制机制;建立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因此,“三水方案”的特色是走出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2019年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三水提出,精心打造一批特色功能板块,以“三片联动、百村共建”方式,打造南部“岭南水乡”、中部“千年村落”和北部“生态屏障”三大片区,带动全域高品质推进乡村振兴,构建“鱼翔三江、鹤舞南山”现代岭南水乡图。

“党建引领、三治结合、四会联动”

构建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模式

每逢重大节庆,白坭镇祠巷村陈氏大宗祠都会举办传统的民俗活动。过去一年,它打破了宗族界限,进一步成为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融合的平台。2019年,陈氏大宗祠成立了家乡建设委员会、乡贤慈善会、青年商会等农村社会组织,成为村民议事决策自治的新场所。

这是三水“党建引领、三治结合、四会联动”基层治理模式中的鲜活案例。

善治作为三水推动乡村振兴“五大路径”之一,获评“2019年度中国十佳民生决策”,折射出三水基层治理模式的代表性。

在该治理模式中,三水将党建引领挺在最前:建立健全区、镇、村、组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以村组两级重要事权清单管理为抓手,全面深化党员“三先”机制,大力实施“头雁”工程,深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

在党建引领下,三水构建起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包括建立健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机制;提高基层依法治理水平,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加强基层道德建设,挖掘和树立道德模范榜样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会联动”是三水另一项制度创新。通过深化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家乡建设委员会、乡贤慈善会“四会联动”工作机制,三水基层治理提高了民主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破解了村治困局,促进干群和谐、社会稳定,深受基层干部群众好评。

相关统计显示,2019年以来,三水充分发挥48个村民议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134个家乡建设委员会和133个乡贤慈善会作用,实现乡村治理中有人议事、有钱办事、有人做事、有人监事。

同时,三水在上述治理模式基础上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其中,西南街道张边社区矛盾化解率100%,被司法部、民政部共同评选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这是三水区全面推进现代乡村治理,探索多元共治善治路径的重要实验。“以前,基层治理更多属于政府的职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治理的性质和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三水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赵留记表示,要在不同层级、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地域的组织之间建立联系、实现资源共享,需要一双“无形的手”对各组织进行整合,拧成一股绳,实现在党组织统领下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基层公共服务的协作化。

为此,三水通过探索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与“四会联动”,确立了“政社归位、协同共治、规范管理、服务下移”的基层治理思路,调动起了农村各类组织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参与社会事务、推动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的“润滑剂”,确保矛盾化解在基层。

“三水的经验很好,乡村治理做好了,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主办方《小康》杂志社的常务副社长殷云表示,三水基层治理模式一方面让人们看得到党在基层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三水做法在党的引领下调动起了所能调动的社会力量,“党的基层组织与乡贤等社会力量发挥起作用,有利于团结起人民群众,基层治理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动“城市三水”发展共享

实现党建联动党民相通

2019年8月,三水区西南街道桥头社区党委携手17家共建单位共同举办第一届“关爱小候鸟”主题活动,一个书包、一本图书、一场表演让即将返乡的200名“小候鸟”感受到三水温暖。这一场活动正是通过“三单管理”实现资源与需求无缝对接,让社区更有爱。

桥头社区常住人口5万多人,户籍人口仅为1.5万多人,意味着超过2/3的人口为外来务工人员。为了让新三水人更好地融入三水,桥头社区党委收集制定出居民需求清单后,统计出各共建单位能够为“小候鸟”提供的服务或物品等各类资源支持,形成一份共建服务清单,最终实现党建资源的整合对接。

而老年人口较多的西南街道文锋东社区则将目光聚焦于关爱老年人。依托“三单管理”,文锋东社区党委启动了“长者饭堂”项目,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

这就是三水区积极探索实施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三单”管理的场景。

当前,三水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城市三水”不断发展,城市党建资源的“蛋糕”越做越大,但仍需要打破三重制约:城市基层党建资源碎片化特征明显;城市基层党建需求多元化特征明显;城市基层党建参与主体条块化特征明显。

为将“三单”管理落实到位,三水完善了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整合了机关党组织、“两新”党组织以及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管理,突出党建队伍的群雁效应;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智慧党建平台构筑“线下 线上”平台。

上述负责人表示,创新设计“三单”管理,整合盘活了信息、文化、服务等社会各方资源,实现了资源和需求的快速对接,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老百姓在“家门口”甚至是足不出户就能找到组织、享受服务,让“惠从党来”真正在基层体现出来,真正做到“城市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

与此同时,三水在全市首推“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同样让“惠从党来”落到实处。该制度为资金效率高、社会效益好、群众关注度高、实施行动快、所需资金在30万元以内的“微”民生事项提供审批绿色通道,并在确定项目后10日内“马上就办”,彻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乐平镇大岗桥头村,由于人口增长和产业发展,现有的排放污水设施系统已不能满足需求。桥头村党支部书记于国平申请了“桥梁项目”资金扶持,新建改造桥头村排放污水管道铺设系统。“项目建设完成后,解决了村组的日常排污和环境卫生问题,对村集体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于国平说。

三水区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主任吴伟添介绍,“民生微实事”立办制在5年时间里投入财政资金超过2亿元,实施项目1300多个。这些项目包含修桥补路、用水用电、就医养老、教育文化、外来人口服务、基层党建等方方面面的民生实事,覆盖全区所有72个村(居)委会,使三水数十万百姓直接受益。

■案例

“四会联动”助力发展高科技农业

香印葡萄飘香中社村

走进白坭镇富景社区中社村,一片大棚内种满了葡萄树,树上一串串青葡萄晶莹剔透,苍翠欲滴。这是该村的高科技农业产业园项目现场。

“农村要实现富裕,就要改变过去传统的耕作模式,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中社村村民小组长何文胜表示,过去,村内的土地多以低价租给外来的承包商,制约了土地升值、农民增收。

为了摆脱传统农业的发展困境,有着丰富从商经历的何文胜,先对村中300多亩耕地进行梳理,又奔走在珠三角各地开展市场调研,最终决定发展高科技农业产业园,种植从国外引进的香印葡萄。

这一事关全村发展的重大项目,自然需要获得村民的同意与支持。中社村作为“四会联动”的示范点,再次活用了这一制度资源,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家乡建设委员会、乡贤慈善会的作用。

首先是中社村村民小组议事会发起议题,把该项目农业用地200多亩的开发利用方式作为议题提交中社村党支部审核。经中社村党支部审核通过后,何文胜召集了村民小组议事会成员对该议题进行表决,并邀请村务监督委员会、乡贤慈善会和家乡建设委员会等组织的代表列席会议。

经中社村村民小组议事会表决通过后,该村正式依托村内200多亩耕地开发高科技农业产业园项目。该项目总投入1000多万元,预期平均年收入1000多万元,将人均增收1.5万元。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法定程序确立项目后,中社村党支部及乡贤慈善会成员开始积极发动村民、乡贤支持乡村建设,累计募集开发资金300多万元。而中社村家乡建设委员会则负责制定农业园项目规划、项目报建、工程实施等工作。由此,中社村建设了占地40多亩的第一期农业园项目。

而对于整个项目的监督,则由富景社区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跟进,对项目资金使用流程进行监督,并及时向村民反馈项目建设情况,以提高村民民主监督水平。

如此,“四会联动”所倡导的有人议事、有钱办事、有人做事、有人监事“四有”理念在中社村发展农业项目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水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社村作为三水“四会联动”示范村,充分发挥“四会联动”工作机制的优势,提高了民主议事决策水平,盘活了中社村集体资产,提高了村民收入,美化了村庄环境,为三水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了经验借鉴,助力三水乡村振兴。

“社会 ”基层治理有效解决基层民生问题

“民生微实事”让村民喝上“放心水”

在2019年市、区两会上,南山镇饮水问题引起了多方关注。南山镇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民生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化程度不高,如何调动资源解决村民饮水问题的让群众喝上“放心水”?“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就是一个重要抓手。

据了解,南山镇择善社区扒头村坐落在三水第一高峰四岭山下,现有村民43户220多人,村民自古以来都是一户一井,直接饮用地下井水。近年来,不少村民都在自家屋旁建化粪池,且由于周边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地下饮用水源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污染。部分村民只能靠购买桶装水或者直接到山边用桶装回山泉水饮用,接通饮用水源一直是村民们的心愿。

通过“民生微实事”立办制,南山镇择善社区成功启动了村民饮用水工程项目。该项目建成以后,解决了困扰扒头村43户村民多年的饮水安全和健康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除了择善社区,南山镇还启动了第二批“民生微实事”项目,投入27万元为南山镇东和社区居委会9条自然村分别新建一个20立方米的密封净化过滤蓄水池。

前两批“民生微实事”项目的成功落实,激发起了各方的参与热情,村民自主筹钱,主动参与工程监督施工,政府则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民生建设和基层治理。

2019年,南山镇提出“社会 ”基层治理,在对基层治理不缺位、不失位的前提下,对一些基层民生问题,通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财政适当配套的模式加以解决。“社会 ”模式提出以来,第三、第四批“民生微实事”撬动的社会资金近百万元,村民自治的热情被有效激发,一些一直积压的基层民生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月25日 上午9:20
下一篇 2023年1月25日 上午9: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