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以来,全体交通人逐步完成了ETC全国联网、营改增电子发票开具、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三大攻坚任务,基于ETC的联网收费系统成为高速公路路网规模最大、服务用户最多、交易最为频繁的系统。高速公路已经形成了“一张网运行”“一体化服务”的新格局,为交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基于ETC的联网运营进入新阶段,随之而来的,是新的课题与挑战。撤站之后,联网运营发展如何,未来又会如何?联网运营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方向在哪里?联网运营和智慧高速、车路协同等的关系是什么?ETC门架等基础设施能否发挥更大作用?在第24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大会的“一张网”运营管理与ETC论坛上,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由大到强
联网运营向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全国高速公路撤站联网编制了一张庞大的收费网络,而这“一张网”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也是前所未有的。想要在打通“任督二脉”的基础上,“毛细血管”也畅通无阻,系统的优化升级在所难免。通过优化升级,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计费准确性和业务规范性得到进一步提升,道路运输部门实现道路安全和畅通,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获得通行费的精准无误,得以进行数字化管理的转型,推动联网运营向高质量发展。
现状——共性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系列重要文件,明确了交通发展的顶层设计,交通运输部也印发了“十四五规划”系列文件。
为提升联网运营服务水平,2021年11月,交通运输部连发三份文件,即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优化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交办公路函〔2021〕1744号)(以下简称为1744号文件);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ETC服务提升工作的通知》(交办公路函〔2021〕1776号);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人民银行办公厅、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交办公路〔2021〕72号),明确了开展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优化升级相关工作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撤站之后,各省纷纷积极开展联网运营创新试点工作,“智能收费”“云收费”“智慧公路”等新概念、新名词进入大家的视野,虽然目标都是为了提升联网运营和服务水平,实际却存在一个共性问题,用形象的比喻来说,就是“腿”迈进了信息化,但“身体”和“大脑”还没有。
从部分省市现场调研的情况看,收费站车道可变信息屏及其门架、标志标识的样式、颜色、款式可谓五花八门;收费站的收费界面,人机交互界面的友好性千差万别,收费金额、车型等重要显示要素也都有所差异;车道日志在运营业务分析、特情分析、交易对账、收费稽核等多个业务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大多数的车道日志对于业务人员来说就是“天书”……
这些例子说明,作为行业根本的联网运营这张“网”还“大而不强”,主要体现为计费精准性待提升、业务规范化程度待加强、系统标准化程度待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待提高、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待增强;其中重要的创新应用、智慧高速建设呈“散装”发展的趋势;如何与现有业务衔接,省域之间后续连片成网的衔接要怎么开展,各省市可能不会单独做过多考虑。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方面是行业外智能化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行业内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是联网后庞大的运营体量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不容忽视。
升级——系统优化大势所趋
自交通运输部办公厅1744号文件发布以来, 系统优化升级工作就得以启动,在对全业务链条存在问题开展相关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每条可提升项,梳理出对应的优化措施,然后按业务链条进行分类总结,最后以系统类别为维度形成了明确的工程任务,目前《关于征求<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优化升级工程方案(征求意见稿)>相关意见的函》(交路网函〔2022〕168号 )已正式发布。
纵观优化升级方案,处处体现了实用特点,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具体有力,不是空洞的理念。整个优化目标是要巩固撤站工作成果,从业务运营质量、客户服务水平、站级综合服务能力、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技术创新、数据资源价值、网络安全七个方面全面提升收费公路“一张网运行、一体化服务”能力水平。
此次优化升级的工程技术路径,主要是在全国高速公路“一张网运行”的背景下,坚持“一次通行、一次扣费、一次告知”的服务原则,在保障现有业务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稳中求进、适度超前,将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导航、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与收费运营服务深度融合,实现业务标准化、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推动全网“一体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在这个目标之下,分解出7项重点工作任务,与之前交通运输部1744号文件中提出的工作任务一脉相承,主要包括提升计费精准性、提升业务规范性和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系统标准化水平、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提升路网智能化水平、提升全网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水平、提升通信网络传输质量。
重点任务——由点及面推进
针对7项重点任务,梳理了很多细的工作项目,每一个工作项目都从建立机制,梳理业务规则,完善业务规则,然后完善系统,开展应用试点等几个大的方面出发,开展每一项小项内容的梳理。可以说,任务的确定无疑是对症下药,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以下着重介绍前五项重点任务。
·提升计费精准性
目前,发行方面,ETC用户信息常见的错误如部分存量ETC用户签/卡车型、车牌、座位数、车辆用户类型等;计费方式不同、部省在线计费及门架拟合、异常金额判定等规则不统一,会造成计费不准确或同程不同费;入口称重系统轴数信息不准确或收费系统入口信息写入不准确,严重影响货车的计费准确性;计费模块错误;车道软件交易处理不规范;基础信息不准确、部站数据传输不及时、车牌识别错误、路径还原错误或无法还原,导致部省在线计费不准确等。
提升计费准确性主要包括7项具体任务:加强发行管理、优化业务处理规则、提高入口信息准确性、加强费率管理、提升门架计费准确性、规范车道业务处理、提高在线计费准确率。这7项工作任务是从发行到交易到业务流程,到车道改建,到入口信息到在线计费几个方面,整体提升计费的准确性。其中计费方面会从车道交易向在线计费做一个推动,在部分省份/路段试点,先尝试将通行介质的计费,由介质为主改为在线计费为主,慢慢强化和完善在线计费的能力,通过在线计费的准确性,提升整体联网运营收费的准确性。
·提升业务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水平
发行业务尤其是合作发行机构业务开展不规范,导致存在车型不符、一车多卡多签、车牌占用等问题;新建、改扩建收费站接入联网收费系统及在网发生变更缺乏统一规则,造成入网流程标准化程度低;收费站特情处理、绿通查验等业务流程差异较大,且车道系统约束能力弱,收费员操作易产生不规范情况;收费站站级管理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管理人员不能全面了解收费站运营情况;各省清分结算处理机制差异较大,造成部分发票开具周期仍然较长;全网开展争议交易、交易对账、稽核和客服等业务处理时,证据文件标准化程度差,造成数据溯源和业务处理难度大。
此方面重点任务细分了14项任务,总体来说,覆盖了联网运营的全业务链条,从发行开始到后面入网、收费、稽核、客户服务、运行监测整体都覆盖。除行业内普遍熟悉的业务范围外,也涉及三项规范业务文件,即规范业务证据文件工作要求、加强运营质量管理、推动建立风险防范联动机制,这实际上是各业务链条梳理之后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如证据文件的工作要求在收费、稽核等很多业务场景中都有应用,是一个共性需求,也是一个横向业务工作。运营质量管理也类似,各个业务其实都会涉及运营质量,所以整体是建立一个完善联网运营的质量管理体系。
银行作为ETC发行的重要合作伙伴,黑名单给银行增加了很多垫资负担,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风险防范联动机制主要是要落实“不满足记账条件ETC交易”的拒付要求,降低发行服务机构和金融机构垫资和坏账风险,保持整个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提升系统标准化水平
全网省中心、发行服务机构关键业务系统、收费站车道系统标准化程度低且部分系统支撑能力不足,影响联网收费业务规范有序开展。因此要明确部省两级工作任务,对部级业务系统进行升级完善。强化省联网中心的数据分析能力、对全省业务的管理能力和对全网业务的支撑能力,明确收费站系统、ETC门架系统标准化建设要求。
提升系统标准化水平主要包括4项任务,推动收费系统标准化包括联网运营涉及的各类收费系统,包括省中心、大型金融机构、涉及到收费站的一些关键业务系统。其他三项是规范技术创新和管理、严控系统和设备质量。
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不应该仅仅是在信息系统或智能硬件的一些设备上体现,更多的应该要深入业务的本质,用数字化去理解和重构整个运营业务。现有的一些标准化收费站,在智能化集成化方面做了很多很好的尝试。
在此次优化升级方案里,标准化收费站的整体方向是系统性的,不单纯是一个设备投入改造的产业,是以提升运营质量为目的、兼顾差异、内外兼修(系统化),设备设施的标准化、用户服务统一化、运营管理的精细化,要强化的是要建立收费站站级管理系统(运行监测、数据核验、数据查询分析、统计报表),然后供所有收费人员工作人员做日常支撑。同时因为路网太大,还要考虑南北或者东西差异化的问题。比如长三角车流量比较大的区域,标准化收费站的目的是为了提升通行效率,而西北一些省份车流量并不大,标准化收费站的诉求是为了降本增效。总体上,标准化收费站的目标是要以提升运营质量为目的,兼顾差异化的需求统筹进行推进。
·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提升ETC使用率,优化入口称重业务,优化收费站车道布局,提高车道软件标准化程度,提升特情处理和绿通查验效率,推广创新应用,解决典型收费站拥堵问题。完善收费站基础设施标准化要求,提升扣费信息提示及时率,缩短发票开具周期至5个自然日。发票的开具一定程度上制约ETC的发展,因此升级一是缩短时间,二是将日常环节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优化和完善。
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主要包括加强发行服务工作、优化车道布设原则、提高交易成功率、提高特情处理效率、提高绿通查验效率、解决ETC门架补光灯眩光问题、提升收费站形象标准化水平、优化用户服务体验、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等9项任务。
·提升路网运行智能化水平
依托ETC系统推动智能化发展,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基础最广、实现最快。
提升路网运行智能化水平主要包括三项任务。强化ETC门架系统智能建设:事件识别、路况监测、收费监控数据融合、北斗地基增强、实现路网关键点位、车辆进出服务区情况监测、特情预判别、隧道/桥梁入出情况监测和车辆定位等;开展基于ETC的车路协同试点:事件识别、协同平台、全网一张图GIS应用、蜂鸣提示、新一代ETC天线和OBU研究;加强收费数据分析和应用:充分利用收费数据、监测数据、视频数据、加强跨行业数据协作。
本次联网优化升级不同于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等国务院部署的重点工作,这次完全是由行业内部驱动,工程难度、对联网收费系统的影响将不亚于撤站工程,以试点先行为主,然后在进行试点总结评估的前提下,再开展全网推进。
开放
从行业跳出去的互联网思维
如果说建设标准化收费站、提升计费精准度、提高资金到账效率等方面的系统优化升级是从整体顶层设计角度考量解决问题,同时我们惊喜地发现,创新思维已经在行业内普遍达成共识。之前行业内普遍存在局域网思维,现在都能够跳出行业,基于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大数据”“AI”“云”等创新开放的新技术解决问题。车载设备与路侧设备信息结合正体现了这种开放心态,在运营管理和服务方面都做了很多新的尝试。
车载设备与智慧高速公路路侧设备采集的信息相结合,既是技术应用创新的必然要求,更是数字交通与汽车、电子、互联网服务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高速公路管理没实现人、车、路的闭环
高速公路综合管理包含一张网监控、车流量监控、事件处置、应急救援、危险车辆管理、信息报送发布、交通诱导控制、视频联动监控等在内的14个场景,管理目标和内容都涉及到信息的处理。
车辆在高速公路的管理是重要的一项内容,现状是没有实现人、车、路的闭环管理,存在的问题有:没有整合国省道不停车检测系统、重点车辆动态信息、高速公路入口治超系统、ETC门架及路侧摄像机、雷达系统等进行全面综合监测分析;根据获取的高速公路事件监测、重点车辆行为监测异常情况信息,提供预警提示信息,匹配相应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发布应急预警、应急响应及指挥调度等,不够健全;事故发生的事前、事中、事后取证不完整。
针对这样的状况,如果能实现路侧视频数据、车载终端数据、情报板、路侧雷达数据等多维度的数据资源采集,就可以实现高速公路“一张网”下的综合管理与服务。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手段,以大数据分析、智能化信息感知为技术路线,解决高速公路综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信息化和交通运输业务深度融合,全面、大幅提升交通信息化水平。整合行业资源、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内部管理提质增效、对外服务提档升级,探索交通跨平台信息化管理,在模式方面创新数字交通建设、运营新模式。
多元信息带来的人、车、路大数据解决方案
目前,智慧高速公路(网)的主要特点是全要素感知、支撑及保障、典型应用、创新应用。全要素感知包括公路主体及附属设施监测、交通运行状态监测和公路气象环境监测、多源数据接入等,主要是融合多种监测设备实现人、车、路、环境的状态感知,拓展感知内容和精细化程度,从而实现高速公路交通事件和气象环境的自动识别,全面提升路段的感知与监测能力。
伴随全国“一张网”收费模式的推行,倒逼高速公路管理者必须站在全国的高度、全要素的角度实现综合管理。而“一张网”模式下的综合服务是要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检测,与高速公路的路侧信息相结合,提供路网状况信息,实现为车辆的合理规划出行路径,包括为交通执法提供线索,降低事故。
交通系统是人-车-路高度耦合的系统,我国高速公路正在从以建设为主,走向存量优化的过渡阶段,人、车、路协同是未来交通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高速公路管理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内容。数字化转型如何实现以转型提升服务水平,这是行业从业者需要思考的方向。大概的框架是将高速公路路侧信息与车载设备提供的信息结合,这与传统的大数据架构没有更本质的区别,技术路线完全一样。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标准的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实现省级交通运输体系省级层面的跨领域互联互通和智能化管理,对外实现横向与省级其他平台、纵向与部级平台的数据共享。
实现了路侧信息和车载信息的融合之后,可以实现几个应用场景,如重点车辆一般管理流程和应急救援处置流程等。高速公路行业原来的网络架构是尽最大努力不与外网互通,永远是内网物理隔离,但现在社会甚至老百姓对数字化应用的能力全面提升,倒逼着高速公路行业提高公共管理,必然要与外网或者说互联网发生数据交换,因此高速公路内部多平台的情况,以及跨高速公路的平台,数据共享交换是一个需要考虑的主要技术难点。
平台的搭建遵循“兼容已有、拓展未来”的原则,实现设备编码、数据格式、交换方式、接口、软件平台的统一,对于已有的设备,通过中间“软转换器”接入平台;对于已有的系统,采用中间库方式获取数据接入平台;对于未来的设备和系统,严格按统一的标准和接口接入。统一之后,可以实现车辆动态监管、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打击非法营运(货车超载治理)、应急处置、路网运行管理等应用。
管理&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在高速公路的路侧信息采集与车载设备信息采集的结合过程之中,以数字孪生、人工智能为底层,实现人、车、路紧密耦合的技术路线;以应用为目标的大数据共享、打通平台壁垒,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壁垒,实际上是管理制度体制的壁垒,确保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安全。
基于区块链技术跨网、跨平台实现“一张网”下的智慧高速公路综合管理与服务,是管理还是服务?结论是共投、共赢。为“两客一危一重”提供高速收费站开闭信息是管理还是服务?以大数据分析辅助治理超限超载,是否可以提高高速公路入口通过效率、增加通行费收入?创新高速公路数字经济,互联网企业、保险公司与高速公路的合作?“一张网”下的智慧高速公路综合管理与服务的规则和机制?为车辆提供事前、事中、事后预警、报警、交通执法是管理还是服务?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技术管理就是服务,由此还可能衍生相关的新的经济领域,是共赢的结果。
高速公路信息化是业务在现实世界里开展,信息系统提供支撑;高速公路数字化是业务在数字世界里开展,现实世界的元素响应。让现实世界响应数字世界的指令,从而实现数字化转型。高速公路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架构体系,如通行费增收、打造高速公路平台数字经济等。
目前,统一的交通大数据中心尚未形成,跨平台或者综合平台的总体架构对以高速公路管理为代表的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理念下的规则和机制以及技术层面该如何设计?可以说,高速公路每一项具体工作都是向着实现“交通设施数字感知、信息网络广泛覆盖、运输服务便捷智能、行业治理在线协同、技术应用创新活跃、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数字交通发展目标而努力。
ETC2.0
探索ETC应用的更多可能
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撤除以后,ETC发展进入新阶段,技术创新势在必行。拓展ETC在多场景的应用,提升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安装使用ETC;深化ETC门架应用,推进车路协同等设施建设,丰富车路协同应用场景,无疑是ETC的技术发展方向。当前货车高速公路收费首先需要称重才能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ETC通行效率,河南省基于信用体系的ETC货车快速通行是在货车快速通行便捷服务方面的一项创新应用。
2020年1月,河南省交通厅、河南省交通投资集团依托河南省首条智慧高速——“机西高速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工程”的建设,创新应用,率先开展了高速公路基于信用体系的货车ETC快速通行试点,通过与物流信用公共服务相链接,对于信用良好的物流企业,货车驶入高速公路无需入口称重,大大缩短物流车辆通过高速收费站等待时间,改善了高速公路通行管理,也为构建“通道 枢纽 网络”新型的河南物流陆路多式联运服务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1年,为进一步扩大货车快速通行试点,在货车车流量较大(日均上站货车约4000辆)的郑州周边航海路、南三环、十八里河3个收费站入口车道实施了机电工程改造,经过对原有设施工控机车道软件升级、部署货车预约快速通行服务平台,并与信用良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依照通行车辆实际,由物流公司按照合作车型要求提前将车辆总重、车辆图片等车辆信息录入服务平台,收费站工作人员对预约信息进行查询核对,对符合规定的车辆直接放行,车辆通行时间可节约2-3分钟。当前河南交投已与郑州周边3家货运企业建立了合作,货车预约快速通行服务实施应用以来,大大提高了货车入口治超的效率,减少了车辆延误,缓解了收费站高峰时期的货车通行压力,应用效果良好。
高速公路货车快速通行应用
河南省高速公路货车快速通行是基于信用体系建立的货车免称重快速通行服务,依托河南省物流行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和高速公路入口治超预约通行服务平台。前者是河南省政府、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以及省物联共同建立的全省物流信用信息的基础,后者是货车通行收费站的操作平台。
河南物流信用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全省物流企业及物流从业人员电子信用档案建设、物流企业信用评价、信用查询发布等功能;主要功能模块有物流电子信用档案、信用评价、信用查询与发布、信用服务、物流“信豫融”、信用监测监管、“中原好司机”APP等。当前此平台在河南省发改委的建设下平台功能模块及手机端均已基本开发完成,相应的数据模型以及接口协议已建立,即将上线使用。
高速公路入口治超预约服务平台具有线上预约、提前申请、快速审核的便捷性,同时也有行驶路线固定、车辆信息固定、失信上报列入黑名单的限制性。入口治超预约快速通行服务平台是从高速公路管理业务实际需求出发,采用分级审核管理的方式实施。
平台主要功能应用流程
平台主要涉及载货司机、物流公司管理人员和收费站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交互,主要预约通行交互流程分为4个步骤:物流公司管理人员对该公司下需要进行预约通行的载货车辆信息进行录入登记;载货司机通过手机移动端或PC端登入系统,录入本次通行的车辆总重、车辆图片等要求规定的车辆信息;物流公司管理人员对载货司机录入信息进行审核;收费站工作人员通过平台查看车辆的预约信息,可以对预约信息进行手动同步操作,并可选择是否对通行车辆进行抽检。
预约信息填报包含预约车辆的车牌号、预约站、货物品种、载货车辆长、载货车辆宽、载货车辆高、预约有效期、载货轴数、载货重量、车辆OBU编号、ETC卡号等信息,信息设置相对比较详细,对预约填报也将本着清晰、简约、便于司乘人员操作的原则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更新。预约通行模式实施过程中,收费站会对预约车辆进行抽检,并对不诚信的个别车辆和所属物流企业进行黑名单管理,并将其上报至河南省物流行业协会,对货车通行高速公路信用监管信息形成闭环监督管理。
下一步发展
根据对郑州周边三个收费站的通行效率统计,基于信用体系的ETC货车快速通行服务试点上线后,货车上站通行效率提升了80%,收费站上站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货车预约快速通行服务使道路使用者便捷通行高速的同时,也提高了道路安全通行环境、车辆节能减排以及缓解收费站拥堵的难题,对道路使用者和管理者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其预约功能服务对绿通车辆的快速通行也提供了可借鉴参考的方案。
物流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评价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当前,河南高速公路基于信用体系的ETC货车快速通行服务除在部分收费站试点外还未大面积推广应用,功能也只限于部分车型,且只对企业为单位开放申请预约,作为物流信用体系中重要的信息之一,货车通行高速公路的信息采集应用也填充了物流通行环节的信用评价空白,为推进物流行业信用评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河南物流行业信用评价暂行办法》已上报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物流信用评价具体标准等相应法规政策正式实施后,货车快速通行服务应用将会更加完善,发挥更加积极的社会价值。下一步,河南省交投集团将进一步优化工作程序,积极与河南省物流信用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对接,在维护好物流信用建设的同时为更多收费站、企业和运输个体提供货车预约快速通行服务。
还有很多实例证明,“一张网”背景下,高速公路行业的管理服务更多地从行业跳出去,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行业的升级发展。例如湖南省利用数字化、智慧化创新技术进行联网收费AI稽核,确保高速公路征费应收尽收,维护高速运营业主权益,同时打击恶意偷逃费行为;北京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客户投诉、完善稽核管理、分析运营现况、进行决策支持,可以做到更高效、更安全、更灵活、更经济;北京市中交国通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注重联网收费巩固与技术创新,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ETC技术迭代升级,推动车路协同拓展服务,对下一代自由流收费技术也做出了研究探索;招商新智科技有限公司在高速公路数字化转型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还要做什么做出了独到的思考和探索。
高速公路行业前进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歇,交通人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有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开放的心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高速公路联网运营高质量发展将在不远的未来水到渠成!
来源:2022年第10期《中国交通信息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