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当前实践中,真正从管理视角审视科研工作体系脆弱性及伪装性问题、并设计和安装此类“管理程序”的努力少之又少,导致很多改革工作如赋予科研人员决策权、简化考评、加大激励程度等,反而成为加剧该体系脆弱性和伪装性的因素。
脆弱性是对一个系统稳定运行的内在风险程度的反映,也是科研工作体系固有的系统属性和管理属性。脆弱性问题一旦发生,工作体系便无法运行,科研活动也就实际处于停滞状态;伪装性是所有社会系统及其参与系统的固有属性,也包括科研工作体系。叠加了伪装性后,脆弱性问题更不利于发现和解决,危害更甚(相关研究详见《科研工作体系的脆弱性与伪装性——亟待开拓的管理新视域》一文)。
认识脆弱性和伪装性、将其纳入实践认知模型,不再仅以效率思维管科研项目,让正在尝试中的各种新型科研模式得以初步运行,是解决当前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推进问题的关键。
脆弱性,是科研工作体系的固有属性
脆弱性是对一个系统稳定运行的内在风险程度的反映,也是科研工作体系固有的系统属性和管理属性。脆弱性问题一旦发生,工作体系便无法运行,科研活动实际处于停滞状态。
科研工作体系的脆弱性源于科研自身的不确定性,并随之增大。通常,企业开展生产活动时要生产什么、如何生产都是确定的,过程中尽管也会遇到进度、质量或成本偏差,但极少引发工作系统的脆弱性。相比之下,科研与创新类活动若从工作体系角度看存在三类不确定性:
①价值对象系统的不确定性,即工作对象或目标物最终是什么不确定,主要反映在产品功能状态及其技术构成上;
②价值工艺系统的不确定性,即如何研发形成技术成果并开发出成熟的生产工艺不确定,主要反映在技术路线和研发方案上;
③实施运行系统的不确定性,即如何分解和组织科研活动、如何有效协调科研过程、如何评价科研成果不确定,主要反映在研发组织和项目实施过程上。
实践中,这些不确定性集中体现在当前的两类科研项目上:
– 科技创新类项目。其前两个系统均存在不确定性,即要创新的目标物是否如当前所想不确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方案能否行得通也不确定,因此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创新目标物和技术路线不断修正、以接近正确——如此,高频变化、开放性等成为其特征,也是其要求;
– 技术追赶类、仿创类项目。其第二个系统存在不确定性,即虽然大致知道是什么成果,但需要把技术实现方案与生产工艺搞清楚,因此过程中需要随时根据对工作目标的最新认识调整实现方案——如此,容纳新想法、接受再计划等便成为其日常,也是其基础。
正是由于科研项目在前两个系统上存在的不确定性,传导到科研工作体系(第三个系统)上,致使其不可能再像常规生产体系一样,而是变得更为复杂和脆弱:科研活动分解与计划体系、资源配置体系、组织管理体系、业绩管理体系等在科研过程中要频繁变化、保持开放性、接纳新想法、允许再计划、做到及时响应……这样的体系必然面临极高的脆弱性风险:混乱、空转、甚至崩溃!
当前创新环境下,科研工作体系的脆弱性在激增
从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看,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已有很长历史,为何脆弱性问题如今才变得突出?因为:
当创新速度成为科研模式的重要竞争因素后,降低脆弱性的传统手段已无法再用。过去,技术创新的速度竞争并未成为最核心因素,所以整体上表现为“慢创新”:科研过程被分成多个阶段依次开展,即便整个科研项目的复杂性较高,经分解后每个阶段实际开展的分项目或子课题也相对单纯,反映在科研工作体系上就会显著降低其复杂性和脆弱性;但在当前的商业竞争环境下,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阶段转换迅速、科研项目执行时间必须更短、迭代推进已成为主要模式,因此多个技术阶段工作必须压缩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意味着,以往通过阶段划分来降低复杂性和脆弱性的做法已不能再用。
同时,科研工作对象本身也明显较过去更为复杂。尤其表现在创新程度更高、涉及技术线更多、创新更为频繁——如今创新已成为经常性工作,而过去它仅是战略阶段转换时才需要的发展类工作。显然,高创新意味着不确定性更强,多技术线意味着技术活动间关系更复杂,高频度意味着同时运行的项目更多……在它们共同作用下,科研工作对象本身的复杂性急剧增加,从而给科研工作体系带来极大的脆弱性。
也就是说,现在科研工作对象自身的复杂性很高,且快创新下不仅无法再以传统方式解决,还必须出于商业竞争需要不断压缩创新时间。这导致:从各时刻看,该体系剖面上的活动更密集、关系也更交互,实施所需的科研工作体系复杂性必然显著提高、脆弱性也必随之显著上升。可以预见,随着创新发展方式日益广泛和深入,科研工作体系的脆弱性还将越来越高。
如今,科研项目带来的脆弱性,多已不再具有时间代偿性。换句话说,当科研项目自身的复杂性高到一定程度时,即便企业主动放弃创新速度的严格要求(常见于有市场垄断地位的国企),选择继续采用传统方式实施项目,也无法使科研工作体系脆弱性真正降低到当前管理体系可承受的水平。强行为之,只是导致创新质量问题的暴露点后移、脆弱性问题延后但却更集中的爆发而已。当前有些国企实施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前面走得很顺但到了后期、甚至冲刺阶段反而推进缓慢、乃至寸步难行,不少当属此类情形(相关研究详见《脆弱性问题:创新项目缘何从冲刺、到攻坚,最终还是停滞?》一文)。
因此,当前创新项目的复杂性及其对科研模式的要求,导致科研工作体系的复杂性和脆弱性都较以往有了显著不同,亟需一套有模式级差异的新型科研管理模式——尤其是能回应脆弱性问题的管理模式(相关研究详见《理想的体制,无言的结局——一个集团研发项目实践》一文)。
(未完,待续。)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