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新城建设有何亮点?综合交通体系如何提升?解读来了(松江新城交通规划)

6月21日上午,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介绍《松江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有关情况。松江区委副书记、区长李谦,松江区委常委、副区长赵勇,上海铁路枢纽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王伟志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来看文字实录↓

松江新城“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新闻发布会的主发布内容请戳↓

松江新城“十四五”规划出炉!一图读懂

——热点问答——

松江新城建设有四方面的特色和亮点

Q

新华社:松江新城未来发展当中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A

李谦:我作一个简要的概括,有四个方面的特色和亮点:第一,松江新城是上海推动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发力点,在上海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关键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中大有可为。首先从国内大循环来讲,松江新城通过多年的努力打造,已经构建起了基于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一些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的标杆性企业、龙头企业和重要的研发中心功能都在松江区,其他产业合作主要围绕长三角来进行布局。事实上,这已经构筑起了产业链的合作。我们还有全国首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数字经济和经济数字化转型也会加快。我们获批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同时,正在致力于打造功能性、要素型、区域性金融生态圈。我们立足于松江枢纽将形成的2000万人流,也在积极构建铁水联运的智慧物流港,将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的区域,必将有力推动国内大循环的畅通实施。

从国内国际双循环来讲,松江区已经引入超过6000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包括50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而且经营业绩都非常好。2020年松江区进出口规模位居全市第二位,松江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货物总值位居上海市各综保区首位、全国第五位。现在,我们正在立足于松江综保区功能和优势,大力拓展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商以及维修检测等新型贸易业态。同时,我们也在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开展合作,进一步依托中欧班列,不断丰富中欧班列货物种类。从这些角度来讲,松江必将在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中实现松江的价值。

第二,服务服从国家战略与松江新城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松江新城建设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的重要实践平台,同时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的引领作用又将为松江新城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充分的比较优势。

第三,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是松江新城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围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抓实科技创新主体发展,具体从三个层面来推进:一是抓G60脑智科创基地等国家级重大实验平台建设,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二是抓千千万万的广大企业主体创新,推动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三是抓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充分利用松江大学城高校汇集、一大批科研院所云集的优势,共建共享创新生态。就产业发展而言,刚才提到,我们已经形成了若干个产业集群,当前围绕松江新城发力主要是强链和补链,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实现高端产业的引领。

第四,融合深厚的人文、优美的生态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供给形成的高品质生活,是松江新城建设的落脚点。松江是上海之根,有6000多年的历史,现在正积极围绕“书香之域”“书画之城”“文博之府”“影视之都”四大主题,持续彰显绵厚历史与新时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独特内涵。我们立足于松江优美的自然生态,把自然引入城市,将城市融入自然,正在积极构筑“园城相嵌、林城相拥、水城相融”的生态网络,打造公园城市。此外,“十四五”期间,我们还要积极引入高端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资源,共同构筑起松江新城高品质生活内涵,把松江新城建设成为人民向往的城市,这也是松江新城建设的落脚点。

结合松江实际,构建实现“30、45、60”为支撑的立体交通网

Q

解放日报:松江是上海重要的西南门户,这几年引进了高铁、地铁还有有轨电车,未来松江新城综合交通体系会有哪些具体的规划和提升?

A

李谦:新城建设,交通先行,我们总的目标规划是按照市里的要求,结合松江实际,到“十四五”末,形成支撑“30、45、60”的独立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简要来说,就是30分钟实现松江新城内部通勤,45分钟实现松江新城与中心城区和其他新城乃至近沪城市的便捷通达,60分钟实现重要国际枢纽的通达。围绕这三个层次,有三个努力的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联通长三角,提高长三角地区互联互通的水平。这里最重要的是建设松江枢纽,建成后的松江枢纽规模为9台23线,将汇集沪苏湖高铁、沪昆高铁、沪昆普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等,年客流量预计达到2000万人次以上,这将是松江新城建设重要的发力点和主战场。

第二个方向是对接中心城。松江新城不只是松江的新城,更是上海的新城,加强同中心城和其他新城的联系显得尤为迫切。我们也将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轨道交通方面,轨交12号线西延伸在市委市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正在积极推进,争取早日开工。同时,我们也正在加快研究浦东枢纽和松江枢纽的东西联络线和市域铁路嘉青松金线。二是快速路方面,我们在加快推进沪松快速路建设,全长约23公里,主线为高架型式,这是连接松江枢纽和虹桥枢纽两大枢纽的快速通道。三是高速路方面,在松江境内有5条高速公路,新城建设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开匝道,将新增G60莘砖公路、S32玉树路立交等四个高速匝道出入口,打造便捷高效的新城出行环境。

第三个方向是优化内部交通网络,提升便捷程度。主要是构建两张网,一个是快速道路网,我们将以新城内部任意点10分钟内进入高、快速路系统为目标,启动新城内部环城快速路建设,正在规划的全线高架均为双向6车道。第二个是公共交通网,我们将按照新的产业方向、新的人口集聚区特点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同时,将进一步织密中运量网络,加大中运量线路建设,让在上海极具特色特点的中运量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还将进行内部道路的智慧化建设,包括慢行系统、停车系统等等,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不断提升整个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松江枢纽将成为继上海虹桥站之后的又一综合枢纽客站

Q

上海电视台:松江枢纽建成后将达到怎样的规模,途经松江枢纽的沪苏湖铁路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目前建设情况如何,将于何时通车?

A

王伟志:沪苏湖铁路的建设,将松江南站升级为松江枢纽,场站规模由原有的2台4线升级为9台23线,站房规模将达到6万平方米,年客流量将达到2100万人次/年,将成为继上海虹桥站之后的又一综合枢纽客站,充分发挥其作为上海西向综合交通枢纽的对外辐射能力。根据规划,现有沪杭高铁2台4线,沪苏湖铁路新建车场4台9线,沪昆普速南移与沪苏湖铁路并线后,设普速场4台10线,其中高铁场和普速场共用一个站台,从而使松江枢纽的总规模达到9台23线的体量。同时,既有沪昆普速松江站整体搬迁至松江南站后,松江站客运作业搬迁至新建松江枢纽办理、货运作业搬迁至石湖荡站办理。

与此同时,松江枢纽同时规划预留了沪杭城际铁路,浦东枢纽与松江枢纽的东西联络线、市域嘉青松金线等接入条件,并在轨道交通9号线的基础上,计划引入轨道交通23号线、中运量T3线,通过交通中心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换乘。国铁集团、市政府对松江枢纽寄予厚望,要求在建设时与一线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标准看齐。松江枢纽建成后,将成为集交通、商务、科创、公共服务等为一体,面向长三角的标志性门户功能区域。

沪苏湖铁路是上海辐射江苏、安徽及中西部广大地区的重要客运通道,是商合(杭)沪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骨干线路;是环太湖轨道交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旅游休闲城际线;是一条集路网功能与城际功能并重的客运专线。线路东起上海市,从上海虹桥站综合场出发,沿既有沪杭高铁经春申、松江后折向西,同时设联络线在春申站北端接沪春线引入上海南站,上海南站普速设施搬迁至松江南站;途经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中部与规划建设的通苏嘉甬铁路衔接;西至浙江省湖州市,接既有商合杭铁路和宁杭高铁,并预留往杭州方向设置联络线条件,线路全长163公里。

去年11月8日,沪苏湖铁路上海段的“第一桩”在松江石湖荡镇新中村打下。目前,工程建设正在有序推进,2020年8月全线开工,2024年8月建成通车。

松江新城规划的空间发展特色主要体现在构建“一廊一轴两核”空间发展新格局等三个方面

Q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松江新城规划中如何体现空间发展特色,有哪些政策支撑?

A

赵勇:松江新城规划的空间发展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特色之一,是构建“一廊一轴两核”的空间发展新格局。一廊,即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体现科创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深化松江区域“一廊九区”,服务“一廊九城”;一轴,即城乡统筹发展轴,形成纵横松江南北,联动城市乡村的发展轴,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两核,即打造“松江枢纽”核心功能区和“双城融合”核心功能区:“松江枢纽”核心功能区旨在建设面向长三角客流、物流和信息流等要素汇聚的“会客厅”,“双城融合”核心功能区旨在实现松江新府城和松江大学城“科创、人文、生态”深度融合。

特色之二,是加快完善产城融合发展的空间结构体系。持续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生态环境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布局,加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力度,优化城市住宅布局结构,凸显松江新城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打造“远看绿水青山,近看人文天地”新城特质。

特色之三,是聚焦“四大重点区域”塑造新城发力新亮点。按照全新的发展定位、理念应用、系统设计,全面超越既往城市实践的新要求,聚焦松江枢纽核心区、上海科技影都核心区、老城历史风貌片区、产城融合示范片区等四大重点区域集中发力。我们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开展了松江新城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并组成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领衔的专家团队,为上述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和研究方案提供智囊支撑。下一步,我区将突出优胜方案的亮点和优势,结合用地现状特征和建设开发的需求,形成指导未来松江新城重点地区开发建设的美好蓝图。

关于政策支持方面,主要是继续打造好“三个生态”:一是注重人才引进,着力打造众人青睐的人才发展生态。全面提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1 10”人才政策能级,促使人才的贡献与回报匹配、薪资同国际接轨。未来五年将投入20亿元,重点资助和扶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发展,可提供人才公寓不少于1.5万套,对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中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购房补贴。

二是加强金融支持,着力打造充满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我们将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动产融深度融合发展,更好地发挥产业基金作用,放大“双创债”“批次包”“园区贷”等金融创新产品成效,完善“政府 园区 担保 银行”的四方协同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机制,担保总规模提高到50亿元,给予本区上市、挂牌企业最高600万元的奖励。规划建设G60五龙湖产融生态圈,加快金融要素集聚。对新引进的金融企业、金融服务企业和金融科技企业,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和300万元的开办费补贴,区内购置办公用房的,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补贴。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生态。我们以腾讯超算中心58天完成项目签约、土地摘牌和开工建设的“松江速度”为样板,以发出全国首批跨省办理证照为基础,制定出台了《松江区持续营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方案》4.0版。让线上办事更加便利,实现30件高频跨部门审批“一件事”服务集成。让跨省办事更加容易,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实现“一网通办”专窗全覆盖。我们将继续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松江新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

建设成为不断满足松江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之城、魅力之城、历史名城

Q

人民日报:今天发布会的海报标题叫做“松江 人民向往的新城”,“向往”二字,请解读一下松江有哪些方面让人民向往?

A

程向民:“松江人民向往的新城”,第一,这个新城首先要不断满足松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前在交通、教育、卫生、养老等方面,相比上海中心城区和长三角一些明星城市,我们还有差距。尤其松江作为上海大居基地之一,承担了全市1/4的人口导出任务,将有40多万人口移居到松江新城。松江要在规划建设,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配套上,加快补齐短板。区委、区政府也正在努力改善,每一次改善都得到了人民的称赞,这是对我们的鞭策。我们看到还有很多人民的呼声,反映的短板尚未解决,包括“急难愁盼”问题,我们也很揪心。今天我们发布的内容是对松江人民的承诺,包括“十四五”期间交通、教育、卫生、养老事业等,这是具体的、刚性的。我们将“言必行、行必果”,请松江人民监督。

第二,松江新城是实现新时代奋斗者理想和梦想的奋斗之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吸引了众多来自海内外的创新者、奋斗者、创业者、投资者,今年松江在清华大学召开了青年储备人才招聘会,招聘人数30人,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985高校报名学生共有3000多人,可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对于新时代奋斗者逐梦圆梦的强大吸引力。

第三,松江新城要成为长三角区域独立的综合性节点的魅力之城。所谓“独立”,并不是封闭,而是更加开放。在资源配置功能上是面向国内国际两个扇面、两个循环,体现更大更开放的格局。这点我们要向浦东学习、向新片区学习、向虹桥枢纽学习、向一体化绿色发展示范区学习、向全国各地有成功经验的城市学习。总之,通过学习,博采众长,才能让城市更有魅力,才能成就未来。所谓“综合”,不能单纯追求大而全,关键是在高质量城市配套服务上,包括教育、交通、卫生、养老等人民所急需的城市配套上,体现更高质量,要把财政的有效投资更加体现在综合配套上。所谓“节点”,我们认为枢纽是关键,尤其是高铁枢纽,在高铁时代才能体现一个城市在资源配置能力上的战略支撑作用。这次发布会的重点之一是松江枢纽,将打造成为长三角资源配置门户,为松江新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体现节点型城市的战略地位。

最后,松江是上海之根,我们要成为一座具有文化自信的历史名城。4600多年的广富林文化遗址,上承良渚,下接马桥,印证了广富林文化是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融合的见证,这也是开放融合的见证。当下建设松江新城,我们要创造新的历史,不负人民的厚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8月18日 上午10:12
下一篇 2022年8月18日 上午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