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数字赋能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
提要
双区建设背景下,深圳大学始终顺应时代改革的巨浪,应势而为,以数字赋能党建深入探索高等教育改革新路径,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肩负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党建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开展高质量党建工作既是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和创新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量子计算等为代表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已成必然趋势。在数字化转型时代背景下,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高校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特征、新要求,在凝聚教育共识的过程中,必须牢牢坚持党的领导,要不断变革党建工作思路,优化党建工作方法。本文以深圳大学为例,阐述如何通过数字赋能强化党建工作,为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加强组织引领,以数字化党建体系建设为高校高质量发展“立足点”
高校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带动作用,全面规划数字党建顶层设计,通过三个维度构建高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是发挥数字化党建对顶层设计的核心引领作用。坚持推动数字化党建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学校中心工作相融互促。聚焦特区经济发展需要,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从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着手,依托电子信息、计算机类学科专业特色,着力打造数字化协同工作场景,提高党建数字化、科学化水平,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提供数据参考和决策支持。
二是落实党建数字化体系建设目标。依托智慧党建平台,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合理配置数据要素,精准施策,打造党建工作扁平化、体系化格局。通过深挖基层党建数据,建立党员动态数据画像库,借助数据存储、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打破数据孤岛,促进党建信息数据开放协同,为学校党建工作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
三是推进数字化党建工作技术创新。高校可利用数智化手段搭建“党建 ”平台,依托学校官网、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宣传阵地。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学校师生的浏览历史、兴趣爱好、点击记录等标签数据进行表征学习,针对师生进行个性化红色文章阅读推荐。
强化思政引领,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高校高质量发展“落脚点”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学校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数字赋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思政教育手段、方法、载体等的多层次突破。
积极构建数字文化传播、智能媒体技术等智能传播新业态,生动讲述“文化大思政课”。将红色资源与数字技术在内容、制作、场景上深度融合,依托线上、线下双平台讲好讲活红色故事,研发创作精品网络文化作品,实现党建工作媒体与载体的数字化创新;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数字化实践教学改革,组织开展“实践大思政课”,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例如,依托计算机类学科特色组织开展的AI课外实践项目,打造师生教育、品牌建设、实践思政、数媒传播“四位一体”的思政育人新模式,实现政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新范式,画好线上线下教育“同心圆”。
其次,依托数字技术占领网络思政教育主阵地。其核心目标是用数字技术整合高校线上思政教育系统,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做好校级融媒体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公众号、微博、慕课、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开展网络思政宣传,发挥融合媒体传播优势,沟通师生、引导舆论,进一步传播党的声音,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深挖“互联网 课堂”教学方式,开设网络思想政治理论类慕课;制作拍摄红色微党课视频、党员教育电视片等,满足学生多渠道学习需求,培育学生爱国情怀;结合重要时间节点与重点内容依托网络进行个性化推送,持续采用实践探索方式塑造网络思政新生态。
最后是建设“一站式”学生工作数字化服务平台。学校通过构建智慧学生工作网络平台,探索新时代校园数字生态思政教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持续建立心理、就业、校园服务等动态分级管理机制,打造立体衔接网络、完善学工平台建设、推进校园数字化建设,升级学生智能生活场所。积极推动学生工作数字化转型,全方位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实现精准育人、科学育人、个性化育人效能。
推进数字党建,以科研教学能力提升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核心点”
以党建的制度优势与数字技术合流,形成强大合力,助力深大科研教学工作。优化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出台加强和改进科研型党支部建设和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的若干措施,充分发挥党组织对科研教学工作政治方向的前置把关,跑出中国教育“加速度”。
一是推进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学校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强化基层特色党支部中骨干党员、学科带头人的科研优势,聚力科研创新发展,支持此类基层党支部挑大梁,设立重点进行前瞻布局和自主培育,打造国际一流的科研创新团队。培育精品党支部共建项目,突出交叉学科融合优势,着力分析产业、社会需要,集中力量突破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卡脖子”核心技术,实现党建与科研工作“双推进、双提升”,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是推进教学数字化。高校应贯彻数字强国建设相关重要思想,深入研究教育数字化的方法路径,积极构建数字化教学专业体系,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切实提升课程思政实效。例如,高校可以建设以“课程思政智慧教学平台”为核心的数字教育新生态;配套建设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室等,通过教学智慧系统,借助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同步建立高校思政智库,完善信息化手段实现远距离课程共享,实现师生交流“零距离”,实现高校思政工作全局性、系统性、科学性的迭代升级。
三是加快数字人才培养发展。一方面,学校注重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把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深耕创新型党支部建设,发挥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头雁效应,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完善系统性培养模式,有效解决培养方向不精确、培养水平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持续加强党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双带头人”支部书记的带动引领作用,从优秀人才、青年教师、科研骨干等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建立数字科技专家库,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主动占领科技前沿制高点,以“国之英才”“国之重器”服务“国之大者”。
深圳大学党委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精神引领、铸魂补钙,深入推进新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双区建设背景下,深圳大学始终顺应时代改革的巨浪,应势而为,以数字赋能党建深入探索高等教育改革新路径,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王悦力 李林吉,作者单位: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来源:深圳特区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