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特色教研制度提升学校党建工作质量(以中国特色教研制度提升学校党建工作质量)

2022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保证党组织充分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职责,确保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有利于学校办学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确保新时代教育改革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

虽然很多学校建立了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在组织架构和人事配置上完成了改革的第一步,但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职责不清、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机制不畅等配套制度方面的问题,部分学校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现象,不同程度上存在党建与教育教学、教学管理工作“两张皮”现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后半篇文章仍需做深做实。

教研制度是中国特色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撬动中国基础教育的支点,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如何用好中国特色教研传统,答好中小学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命题,链接党建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以中国特色教研制度贯彻落实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们亟待研究和突破的实践领域。

将学校党建指导纳入教研部门工作职责

组建机构。在各级教研部门内设学校党建研究职责,将党建工作纳入中小学(幼)职教研机构研究领域,服务学校党建决策咨询、服务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领导、服务筑牢教师的理想信念根基、服务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组织开展学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各类研究及学校党建工作实践指导,统筹中小学党的建设研究、指导、服务工作,从区域整体层面统筹中小学(幼)职党的建设研究、实践推进,贯彻落实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突出政治功能,推动党的建设与学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构建机制。构建以主题教研为引领的市级教研模式、以问题研究为主体的区域教研模式、以专题攻关为载体的区域联片教研模式的序列化教研工作机制。其中,市级主题教研模式是基础性、主导性教研工作,党建教研围绕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从大处着眼把握党建主题的宏观视域,从小处入手找准深入研究的具体问题,聚焦新时代中小学党建热点、重点、难点和特点等问题,定时组织学校开展教研,通过规范流程、建立质量标准、聚焦关键要素、明确质量要求,凸显导向作用。重视反馈提升培训实效,党建教研通过“规准”和“规格”来规范指导教研活动,营造民主参与、互动共商的教研氛围,使判断更接近事实,使指导有明确方向,使自查有对照标准,提升教研品质。

搭建体系。搭建市、区(县)、校三级联动的党建教研工作网络,整合市、区(县)两级教研机构专业力量,设置专兼职党建教研员,以教育系统党建标准化示范校为基地,发挥教研员专业研究和指导实践的职能,开展中小学(幼)职党建工作理论研究、课程建设、课题研究、队伍建设、咨询服务、质量评估等工作,并开展学术交流、成果推广等活动,以专业的视角研究党建工作在中小学(幼)职的落地落实,以学校主动、校际互动、区域典型带动、市级智库引动的方式实现学校党建工作的立体全覆盖,促进学校党建工作经验的交流互动,整体提升学校党建工作质量。

创建队伍。选拔政治素质高、研究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党建教研员和党建专家学者组成智库团队,加强对学校党建工作的指导。成都市依托“成都市大中小学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中心”“成都市市属高校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组”为专业指导专家库,组建以成都市党建教研员为核心,23个区(市)县为主体的党建教研员队伍,遴选部分区(市)县党建教研员及党建示范校党务专干为骨干的党建教研中心组成员,依靠百余所成都市党建标准化示范学校、培育点为基地,构建四级党建教研专业化梯级队伍,研究、指导、服务学校党建实践工作。

发挥教研势能促进学校党建提质增效

主题式党建教研锚定学校基层党建工作难点。党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与学校工作深度融合,一直是学校党建工作的热点、难点和痛点。自2022年起,成都市教科院以月度教研例会的形式,聚焦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焦点问题,以党建标准化示范校为基地开展市级主题研修。由上到下,成都市各区(市)县教研机构根据区域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要求,切合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实际需求,每学期定时开展富有区域党建特色的区级主题教研,形成了市县两级党建教研联动机制。两年来,累计有万余人参加线上、线下党建教研活动,全面加强了对学校党建工作的研究和指导。

项目式工作链接提升学校党建工作实效。依托“成都市大中小学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中心”“成都市市属高校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组”,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建共享资源,纵向链接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横向以项目合作的方式推进党建引领学校教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党员教师先锋作用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等学校基层党组织现实问题的实践探索,提升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实效,推动学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

专题式行动研究突破学校党建工作壁垒。党的建设工作具有科学化的体系分类。党建教研聚焦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需求,采用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实践中的调研、分析和探索,厘清学校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方案,并进行实践和评估,以专题式行动研究的方式形成了一系列操作性强的研究成果。如成都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教学情况调研、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成都实践方案、学校基层党组织设置情况调研等,最终形成研究报告供政府决策参考,观照学校党建工作现实,培育学校党建工作的实践研究成果,推动学校党建工作的全局和长远发展。

凸显党建合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突出教研融合全面育人,提升党建“引领力”。贯彻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以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契机,指导中小学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将党的组织建在学科组、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等组织上,在组织架构上制度化推进党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引领。在学校教学的顶层设计规划层面,确保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在课程、课堂上。启动开展党员教师课程教学深化改革攻坚行动、党员教师数字化校园建设攻坚行动,凸显党建“引领力”。

构建主题教研体系,提升党建“驱动力”。党建主题教研体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构建市、区(县)、校三级纵向贯通的党建主题教研体系,聚焦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瞄定学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实际,深入挖掘党建教研的实践内涵,开拓党建教研资源,统筹规划党建教研的主体和内容,实现“年年有主题、月月有活动”,通过教研品牌化创建让基层党建强起来、活起来。

创新党建教研工作方式,形成党建“向心力”。依据区域教育党建工作发展方向和工作实际,统筹考虑地域、学校、学段等因素,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联合教研、集体视导、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党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组建由区(市)县党建教研员、学校党务工作者等构成的专业化党建教研队伍,以专项培训、联片教研、示范校建设等项目为抓手,提高学校党建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推动全市学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形成“向心力”。

聚力高质量发展,释放党建“辐射力”。以党建教研为抓手,促进学校基层党组织破解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两张皮”的顽疾,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以学校党建激发教师提升专业价值的内驱力。以学校党的建设夯实“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筑牢师生意识形态工作基础,链接立德树人、联系师生“最后一公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实现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终极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面向未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教育的首要责任。基础教育教研机构应该充分发挥智库与引擎的价值功能,用中国特色教研制度统筹区域内教研培机构,深入贯彻、落实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链接到各学校基层党组织,构架区域内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系统网格,推动学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教育强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8日第9版

作者:卿子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6月22日 上午8:43
下一篇 2024年6月22日 上午8: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