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7科研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位列全国高校第四位

人民网上海1月9日电(葛俊俊) 在刚刚揭晓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同济大学2016年7科研项目获颁国家科学技术奖,位列全国高校第四位。

其中,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童小华教授主持完成的《航天重大工程的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此次上海所获的唯一一等奖。该成果已成功用于嫦娥探月、测绘卫星、载人航天等航天工程以及国土资源调查等重大工程。

土木工程学院李杰教授主持完成的《工程结构抗灾可靠性设计的概率密度演化理论》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针对工程随机系统,李杰团队建立了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该方程被丹麦爵士获得者Nielsen教授任命为Li-Chen方程,李杰教授也成为首位获得Freudenthal奖章的亚洲学者。

李杰表示,该研究成果不仅在土木工程,而且先后被国内外研究机构在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海洋工程和船舶工程等多个其他领域实质性加以应用。

土木工程学院朱合华教授主持完成的“城市高密集区大规模地下空间建造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示范”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第一次以“城市地下空间”为主题的国家级科技成果,也是高校与企业强强联合科技攻关的结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苏州、南昌、印度等130余项有重大影响的代表性工程中,创造经济效益17.02亿元。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何斌教授是今年上海最年轻的获奖人才。他主持完成的《大型风电水电机组低频故障诊断关键技术》项目提出了大型机组非周期强扰动低频故障分析方法,其自主研发的检测技术和系统在水电、风电等大型企业应用。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蒋昌俊教授主持完成的《网络交易支付系统风险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也荣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团队帮助支付宝平稳度过如“双11”的交易高峰,支付宝系统可信交易的直接放行率为90.518%;交易风险识别的平均响应时间为65毫秒。

此外,以同济大学为第二完成单位、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凌建明教授为第1完成人的《滨海地区粉细砂路基修筑与长期性能保障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另一军工项目也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同济大学近年来在促进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方面做出的一些改革与探索,其成效已逐渐显现。”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表示,同济大学遵循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规律,鼓励同济教师做“顶天、立地”的科研,基础研究瞄准国际前沿,应用研究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责编:葛俊俊、韩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9日 上午9:59
下一篇 2024年4月19日 上午10: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