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数据转战港股:9年前来自京东科技注资“诡异”提升千倍,毛利率大幅“跳水”- IPO观察

聚合数据转战港股:9年前来自京东科技注资“诡异”提升千倍,毛利率大幅“跳水”| IPO观察
聚合数据转战港股:9年前来自京东科技注资“诡异”提升千倍,毛利率大幅“跳水”- IPO观察

时隔5年,天聚地合(苏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聚合数据”)转头冲向港交所。8月26日,聚合数据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上市

钛媒体APP了解到,这并不是聚合数据第一次冲刺资本市场。2018年底,聚合数据曾在深交所创业板递交招股书。2019年2月进行一次书面反馈之后再无下文。

公开资料显示,聚合数据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基于API技术的综合性数据处理服务商,总部位于苏州。招股书显示,京东科技目前持有聚合数据16.48%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若聚合数据顺利登陆港股京东也将投出一个新的IPO。

不过,钛媒体APP发现,聚合数据在注资数据的表述上却存在较大的出入,公司在近期内的毛利率水平也较2018年披露时相差超3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聚合数据还存在依赖大客户,大客户和供应商交叉等问题。

净利率近期下滑,注资金额显“出入”

钛媒体APP了解到,聚合数据的业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覆盖多领域、多场景的标准化API数据应用服务,以及集API治理、大数据治理和企业数字化员工等数字化解决方案等。目前,聚合数据已为苏州银行(002966.SZ)、中国银联上汽集团(600104.SH)、百度(09888.HK)、网易智企等多领域头部企业客户提供了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招股书显示,聚合数据2020年-2022年以及2023年一季度(以下称“报告期内”),营收分别为1.78亿元、2.6亿元、3.29亿元和0.96亿元;期内利润分别为2722万元、4597万元、4128万元和978.8万元。净利率依次为15.3%、17.7%、12.6%、10.2%,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2022年,聚和数据陷入到增收不增利窘境,对此,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主要原因是当期毛利率下降,以及销售成本、研发成本、行政及其他开支大幅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聚合数据近期的业绩表现不算太出彩,但资本市场上,聚合数据却较受欢迎。成立至今,聚合数据已获得多轮融资,估值也逐步攀升。其投资方包括多家知名机构和企业,其中京东科技于2014年就成为了聚合数据的第二大股东;此外,A股上市公司森马服饰实控人邱坚强也以自然人的身份参与多轮融资。

而在本次上市前,实控人左磊共持有聚合数据股本约53.33%的权益,包括约43.59%的实益权益、0.15%的配偶权益及9.59%的一聚六合及六聚六合(即左磊的受控法团)权益。其中,华洹为左磊的妻子,持股0.15%;京东科技持有聚合数据16.48%股份,为第二大股东;邱坚强持8.91%股份,为第三大股东。

不过,钛媒体APP注意到,在注资金额上,聚合数据在证监会、港交所分别递交的资料出现了“数据打架”的情况。以京东科技为例,按照证监会披露的资料显示,2014年,京东科技(当时称京东金融)向公司注资1950万元。但最新的招股书显示,2014年,京东科技向公司注资金额高达195亿元,两者相差整整1000倍。

聚合数据转战港股:9年前来自京东科技注资“诡异”提升千倍,毛利率大幅“跳水”- IPO观察

按照最新版招股书数据显示,2023年7月,中新创投从左磊手中收购0.81%股权,支付代价为220亿元,若以此计算,聚合数据的估值已经达到惊人的2.7万亿元。对比来看,今年A股市场上IPO发行的最大估值为华虹半导体720亿元,该公司2022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达到167.86亿元和30.09亿元。而聚合数据2022年业绩规模甚至不足5亿元,何以支撑起万亿估值?

巧合的是,不同于A股市场招股书,港股招股书的人民币单位是千元,刚好对应其中的千倍误差,这其中是否源自制表错误?对此,钛媒体APP也发函至公司询问造成注资金额差异的具体缘由,但截至发稿,对方并未回复。

客户集中度大幅提升

报告期内,聚合数据极度依赖大客户。2020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3月,公司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38.7%、41.1%、43.7%及79.2%。其中,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11.6%、11.7%、12.4%及44.3%,最新报告期内提升幅度较大。

同期,聚合数据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总销售成本的68.7%、56.2%、69.9%及89.1%。其中,向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总销售成本的25.2%、37.4%、37.5%及60.4%。

因此,在招股书中,聚合数据也表示,无法保证将来一定能够与现有客户和供应商保持业务关系或从他们那里获得新合同。如果公司无法从新客户获得具有可比合同价值和数量的项目,或者无法及时或根本无法从现有客户那里获得足够的新业务,公司的收入将出现重大波动。

此外,聚合数据的客户、供应商之间也存在互相交叉的情况。在招股书中,聚合数据披露,公司曾经历过客户和供应商集中的情况,五大供应商中有3个为公司客户。截至今年3月31日,客户H(供应商A)的采购总额占比为62.7%,交易金额为4533.5万;客户B(供应商F)的采购总额占比为12.2%,交易金额为885.6万;客户K(供应商J)的采购总额为3.2%,交易金额为230万。

毛利率表现呈现季节性

钛媒体APP了解到,聚合数据的收入主要来自API市场的收入,包括查询、短信通知、充值,及来自数据治理解决方案的收入。其中,来自API市场的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来自API市场的收入报告期内分别占总收入的91.9%、74.9%、68.0%及85.8%;来自数据治理解决方案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8.1%、25.1%、32.0%及14.2%。

而报告期内,聚合数据综合的毛利率分别为31.9%、34.6%、32.7%、21.5%,整体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具体来看,来自API市场的毛利率分别为32.9%、31.2%、32.0%及18.9%,今年第一季度降幅较大。

对此,聚合数据解释称,公司的API市场及数据治理解决方案业务线均受季节性波动影响,通常在每年第四季度实现更高的收益及盈利能力。这是因为来自API市场的收入一部分来自互联网公司,而这部分公司因临近年底的购物节而增加客户流量。但在第一季度或上半年的时API市场毛利率通常低于全年的毛利率,这是由于公司通常会从数据服务供应商获得大幅折扣,该折扣用作抵销公司在第四季度的采购成本;而就数据治理解决方案业务而言,公司以项目形式向客户提供解决方案,项目多数以第一季度开始工作,并于第四季度交付。因此,公司业务的季节性波动明显。

但钛媒体APP注意到,根据聚合数据2018年递交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7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聚合数据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72.98%、83.67%、63.38%、59.16%,与近期内相差较多。

对比数据发现,其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或许在于数据采购成本的增加。据招股书,聚合数据的采购包括购买数据服务、软件、硬件及技术服务。报告期内,聚合数据的采购额分别为1.16亿元、1.61亿元、2.08亿元及7330万元,分别占总销售成本的95.7%、94.4%、94.0%及97.7%。

而在2015年-2017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聚合数据的数据采购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52.42%、51.34%、78.10%和84.21%。对此,钛媒体APP也向公司询问毛利率相差较多的原因,但同样未得到公司回复。(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于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3月31日 上午8:59
下一篇 2024年3月31日 上午9: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