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内控制度检查应规范化(信贷内控制度检查应规范化的内容)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 宋燕华

现代商业银行的信贷内控制度不同于传统的内部制约制度,它是一项综合管理制度,所强调的是“制度明确、权责分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侧重于制度建立、制度落实、制度效果等方面。按照这种要求,近年来农信机构逐步强化了信贷内控制度检查,提升了信贷风险防范能力,对作为评价客体的基层机构产生了深刻影响。虽然如此,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完善之处。

为此,笔者试结合浙江镇海农商银行近两年来的信贷内控实践,对如何完善信贷内控制度检查作一粗浅的探讨。

笔者认为,完善信贷内控制度检查的主要方法包括:

一是整体和重点相结合。信贷内控制度是农信机构信贷经管管理各环节之间密切联系并相互制约而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任何一个环节失控,都会导致内部控制的失灵。因此,我们在检查过程中,所要分析评价的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个体系,而不能孤立地针对其中的某一项或几项制度。同时还要考虑到整个内控体系中的关键控制点和次要控制点之分,以便在检查时,抓住主要矛盾,有重点地对内控制度的关键点进行检查。

二是抽查和询问相结合。即检查人员就某一信贷业务循环抽取少量几笔业务从头到尾进行检查,检验其是否按内控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反映的情况与记录的内容是否相符,有无表里不一。其目的在于全面评价该农信机构各个控制点的执行情况、所发挥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整个控制系统是否有效。在此基础上,还需注意对主要内控制度执行的完整性和严密性进行详尽的询问调查,包括编制调查提纲、提出问题、记录答案的环节。

三是测试和座谈相结合。即检查人员按照控制程序,深入信贷经营管理各环节的现场观察,测试实际操作程序与口述程序,以及制度规定程序是否相符。为此,可采用符合性测试和制度功能性测试相结合的办法,以检查内控制度的有效程序。例如,对职能分离的控制点,主要采用观察方法;对实施监督的控制环节,主要检查其信贷调查、审查、审批是否正确、完整;对于一般控制环节,主要采用原始材料检查方式。

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召集不同类型人员进行座谈,从不同侧面了解掌握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有效程度。例如,召开执行内控制度关键控制点人员座谈会,了解员工对内控制度的熟悉情况、理解程度,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判断是非的能力。通过了解这些情况,借以判断被查农信机构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

内控制度检查,对于强化信贷内控制度建设,完善自我约束机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贯彻执行,规避与化解信贷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信机构需要通过健全性、有效性、协调性和效益性检查,促使内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 一是推行信贷内控制度检查工作制度化。保证信贷内控制度检查制度化,就必须做到检查计划化,这是保证内控制度检查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为此,农信机构必须制定明确、具体、完整的信贷内控制度检查的计划、方案、程序和方法,实行经常性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

二是探索信贷内控制度检查工作规范化。当前,内控制度检查普遍存有一些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检查计划、检查程序、审查、取证、分析等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经常性检查内容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检查部门对检查对象的档案缺乏完整的搜集、整理、保管。因此,农信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完善项目检查大纲、项目实施计划以及项目作业大纲,形成规范的检查体系,这样做对指导信贷内控制度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尝试建立一套全面、完整的信贷内控评价体系。可以在现有评价体系对信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执行制度的符合性和监督保障部门实行监督的有效性进行定性评价的基础上,用信贷资产质量、流动性、收益性、违规操作以及案件发生率等指标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定量评价,然后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果结合起来确定一个等级,给被评价对象信贷内部控制总体水平一个综合、全面的反映。

四是信贷内控制度检查项目设置必须顺应业务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新的信贷业务品种往往是风险的高发点和风险控制的难点,因此,农信机构应及时补充检查内容,并加强对检查人员的新业务培训,以消除盲区;对不再适用的标准、制度则应及时调整。

作者单位:宁波镇海农商银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1月20日 上午10:05
下一篇 2024年1月20日 上午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