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逐渐复苏,项目管理却越来越难(房地产行业复苏)

自8月份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落地实施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积极变化。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小道消息处于“让子弹飞”的状态,一线城市非核心区将解除限购、放开新房备案价、改变住宅用地出让年限等说法引起热议。

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够矫枉。

不管是预期不好的问题,还是信心不足的问题,这套泼天利好的组合拳打下来,感觉是真的一直刺激到你相信为止了。

房地产市场变好了,房子更好卖了,我们这些做项目管理的人按说应该感觉更轻松才对。但是现实情况却截然相反:

房地产市场变好了,项目管理工作却越来越难了。

项目管理工作难度增大,不是单一方面的,而是全方面的。

市场形势的变化、政府主管部门的管控、客户要求的提升、供应商合作方式的调整、企业内部考核的指标等方方面面都对项目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房地产市场逐渐复苏,项目管理却越来越难(房地产行业复苏)

行业发展之“道”发生变化,项目管理随之应变

房地产行业发展大势的变化,必将引起行业各个方面发生深刻调整,大到企业战略,小到单个项目管理,甚至将会影响到每个从业者的工作思路和绩效考核。

从“随大流”到“修炼内功”

在行业过去,只要能够跟上大势,跟随模仿学习行业领军企业的一些做法,哪怕是学点皮毛功夫,基本上就能够发展的很好,甚至赚的盆满钵满。

现在,要想在新的市场环境生产下来,只有凭借“有真本事”这一条出路。想通过滥竽充数混迹江湖,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修炼内功成了所有企业面临的不得不过的“生死关”。过了这一关,企业还有生存的希望;过不了这一关,只能面临被市场无情抛弃的下场。

从“快复制”到“深耕细分”

在过去供不应求的行情下,推行设计标准化、产品标准化,把一套图纸在不同城市反复建设,是房地产企业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抢占市场的不二法门。

从目前市场趋势来看,这种百城一面的产品将可能吸引不了客户的青睐。

企业必须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不同客户进行深度调研,从差异化的产品、服务、渠道和性价比来进行竞争,在更多细节方面打动你的客户,才能赢得客户的芳心。

从“跑马圈地、规模为王”到“有的放矢”

以前大家都觉得只要做的足够大,就会越安全,越能享受到各种红利。“规模为王”、“大而不能倒”等观念深入人心。

后来的事实,打破了人们这种认知。

以前如果有地不拿、不冲规模,一定会被骂SB,因为拿到就是赚到;现在如果谁还“无脑冲”,也一定会被骂SB,因为并不是每块地都赚钱,搞不好会让你赔到怀疑人生。

现在的房企,无一不是追求高质量的发展。看重现金流,看重有质量的增长,相比规模更看重收益。

房地产市场逐渐复苏,项目管理却越来越难(房地产行业复苏)房地产市场逐渐复苏,项目管理却越来越难(房地产行业复苏)

项目管理工作面临的全新挑战

随着行业发展趋势的调整与变化,项目管理工作面临各方面的新挑战。

首先是习惯性的沿用固有思路和方法。

让人们已有的思想发生转变本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更何况有些人员凭借已有的思想实现了职业目标,取得了职场的成功,这就更加强化了对已有思想的认可和坚持。

所以,在与项目管理人员交流的时候,不难发现很多人仍然在沿用过去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当达不到预想的管理目标的时候,从不怀疑自己的管理思路和方法是有问题的,有问题的一定是其他方面,例如公司的管理制度不行、选择的合作供应商不行、其他部门的工作配合不行等等。

通过我参与项目管理工作遇到实际情况,以及与许多项目管理团队的沟通和交流,我发现比较常见的固有思路和方法有:

项目主要负责人过度片面重视工程,忽视销售、回款、商务等经营工作,为了干项目而干项目,也就是常见的工程型团队;

项目管理人员热衷于跑关系、搞开发,对图纸设计、专业技术等业务工作不重视,常常导致产品品质问题多发,我们可以称之为开发型团队;

衷于跑关系、搞开发,对图纸设计、专业技术等业务工作不重视,常常导致产品品质问题多发,我们可以称之为开发型团队;

项目团队喜欢摆甲方姿态,感觉高人一等,常见态度是颐指气使,甲乙方关系不和谐,矛盾多发频发,很多工作推进不顺;

万物发展,适者生存。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在外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都能够保持反思的能力,观人也观己,不断的自我调整,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

其次是要有知行合一的毅力,冲破知易行难的阻力。

道理浅显易懂,但是真正付诸行动却并非易事,能够长期坚持取得成效者更是凤毛麟角。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懂得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根本原因。

没有付诸行动的道理,就和没有带来价值的知识一样,顶多算是信息,这样的人也就是一个信息的存储器。

这种人即使把道理讲的天花乱坠,如果没有行动来实现价值创造,最多只能算是鹦鹉学舌,把从其他人、网络上或者书本上学来的信息做个转述。

我不提倡做这样的人。只有把道理转化为行动,通过行动来检验道理的真伪,才能知道你懂的是真道理还是有毒的鸡汤。

通过行动持续不断创造价值,定目标、做计划、有行动、拿结果,我们才能真正摆脱“信息存储器”“鹦鹉学舌”的尴尬境地。

有的公司喊了“修炼内功,提升管理”很多年,却依然不见什么起色,原因在哪里值得深思。

最后是提升生产工具的科技含量,实现人均效能翻倍。

行业通过这一轮的深度调整,大家一定都有切身体会。一个人做两个人的工作,成为行业的“新常态”。

在人员编制减少的同时,来自公司外部、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却在不断加码,管理颗粒度越来越细,这就形成很大的矛盾:一方面管理人员需要不断优化裁员,另一方面各项管理工作越来越多。

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需要尽快提升生产工具的科技含量,通过更加成熟的管理系统、信息化等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均效能的翻倍。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当下人员减少与工作量增大的显著矛盾,才能适应行业环境对企业生存的严峻考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0月29日 上午10:15
下一篇 2023年10月29日 上午10:31

相关推荐